【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护理床
,具体涉及护理床和轮椅结合一体的多功能轮椅床。
技术介绍
目前围绕护理床的相关产品很多,比较常用的是带背部升降的护理床。包括床体(也称床垫板)、床架、脚轮和驱动机构,其驱动机构多为手动摇杆或电动摇杆配合驱动床体的部分升降。这类护理床的主要结构相对简单,其功能也相对单一。近几年,随着人们对护理要求的提高,也出现了一些将床和轮椅结合一体的多用途护理床。其主要结构是将床体分为几个部分,然后通过折叠、升降机构来控制窗体的伸展和折叠,以实现轮椅和床的转换,极大地方便了患者从躺向坐的状态转换,并且也方便了患者的移动。尽管如此,仍然存在着一些实际问题一是床体在折叠后作为轮椅使用时,由于原有的护栏不能使用,对于重症患者坐起后两侧缺少防护措施;二是为了满足患者躺卧翻身的需要,床体需要保持一定的宽度,这样折叠后的轮椅状态宽度与床体宽度一样,而通常的房门宽度小于床体宽度,这样不利于患者走出房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床体和护板双重折叠的多功能轮椅床。其技术方案是包括床体、床架、脚轮和电机驱动机构。其中床体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由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轮椅床,包括床体、床架、脚轮和电机驱动机构,其特征是:床体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由背部垫板(1)、臀部垫板(7)、腿部垫板(10)和脚部垫板(18)通过铰链连接方式依次连接组成水平向折叠的主体结构,另一部分是在背部垫板(1)、臀部垫板(7)和脚部垫板(18)的两侧采用铰链连接方式分别连接左右挡板组成的垂直向折叠的防护结构;床架(44)采用纵横支撑体固联组成框架结构,其前部的纵向支撑体与床体的臀部垫板(7)通过臀部垫板与床架之间的铰链轴(41)固联,其后部纵向支撑体与背部垫板(1)边框通过背部挡板与床架支撑架(34)铰链连接;脚轮由前脚轮(43)和后脚轮(45)与床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轮椅床,包括床体、床架、脚轮和电机驱动机构,其特征是床体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由背部垫板(I)、臀部垫板(7 )、腿部垫板(10 )和脚部垫板(18 )通过铰链连接方式依次连接组成水平向折叠的主体结构,另一部分是在背部垫板(I)、臀部垫板(7)和脚部垫板(18)的两侧采用铰链连接方式分别连接左右挡板组成的垂直向折叠的防护结构;床架(44)采用纵横支撑体固联组成框架结构,其前部的纵向支撑体与床体的臀部垫板(7)通过臀部垫板与床架之间的铰链轴(41)固联,其后部纵向支撑体与背部垫板(I)边框通过背部挡板与床架支撑架(34)铰链连接;脚轮由前脚轮(43)和后脚轮(45)与床架的横支撑体固联;电机驱动机构设置在床体与床架之间,其中,电机(22)固定在床架上,与其联动电机伸缩杆(23)伸缩端与固定在背部垫板(I)下方的主传动分力板(33)铰链连接;主传动分力板(33)还铰链连接有腿部升降主控杆(40),腿部升降主控杆(40)前端与腿部升降传动支架(9 )铰链连接;腿部升降传动支架(9 ) 一端通过腿部升降转动轴(19 )固定在床架(44 )前部纵向支撑体上,腿部升降传动支架(9)另一端与固定在脚部垫板(18)下方的脚部垫板支架(12)铰链连接;在主传动分力板(33)还铰链有臀部挡板主动控制杆(20),臀部挡板主动控制杆(20)另一端与铰链固定在臀部垫板(7)下方的挡板控制换向块(16)铰链连接;挡板控制换向块(16)还有另外两个铰链爪,分别与臀部挡板左从动杆(8)和臀部挡板右从动杆(21)的一端铰链后形成水平向转动配合,臀部挡板左从动杆(8)和臀部挡板右从动杆(21)的另一端分别与固定在左臀部挡板(4)和右臀部挡板(25)内侧的铰链件铰链连接后形成垂直向的转动配合;在背部垫板(I)的下方也设有挡板控制换向块(16),该挡板控制换向块(16)的三个铰链爪分别铰链背部挡板主动控制杆(27)、背部挡板左从动杆(3)和背部挡板右从动杆(28)后形成水平向旋转配合;背部挡板主动控制杆(27)与固定在臀部垫板(7)上的铰链件铰链连接,背部挡板左从动杆(3)和背部挡板右从动杆(28)的另一端分别与固定在左背部挡板(2)和右背部挡板(29)内侧的铰链件铰链连接后形成垂直向的转动配合;在脚部垫板(18)的下方同样设有挡板控制换向块(16),该挡板控制换向块(16)的三个铰链爪分别铰链连接腿部挡板主动控制杆(13)、腿部挡板左从动杆(14)和腿部挡板右从动杆(17)后形成水平向旋转配合;腿部挡板主动控制杆(13)与固定在腿部垫板(10)上的铰链件铰链连接,腿部挡板左从动杆(14)和腿部挡板右从动杆(17)的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全福,刘庆贵,刘士玉,
申请(专利权)人:东营市邦恩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