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曲腿多功能家用护理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88181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9 16:19
一种下曲腿多功能家用护理床,包括床体以及其下部安装的支撑腿,床体的后部依次铰接腿部垫板和脚部垫板,支撑腿包括水平支撑部以及其上竖直固定的前、后支腿,且前支腿的上端与床体固定、下端与水平支撑部铰接,后支腿的上端与床体固定、下端坐落在水平支撑部上;后支腿的上、下部分别设有横向的第一轴和第二轴,且其上分别安装固定第一拐臂和第二拐臂,第一拐臂的外端铰接第一连杆的一端,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拐臂的外端铰接;第二轴上还固定有第一支撑,第一支撑的另一端铰接第二支撑,第二支撑的另一端与水平支撑部安装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护理床尾部设计一个可升降的机构,使护理床在下曲腿时,床尾部升高,避免床面与床腿碰撞。(*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下曲腿多功能家用护理床,包括床体以及其下部安装的支撑腿,床体的后部依次铰接腿部垫板和脚部垫板,支撑腿包括水平支撑部以及其上竖直固定的前、后支腿,且前支腿的上端与床体固定、下端与水平支撑部铰接,后支腿的上端与床体固定、下端坐落在水平支撑部上;后支腿的上、下部分别设有横向的第一轴和第二轴,且其上分别安装固定第一拐臂和第二拐臂,第一拐臂的外端铰接第一连杆的一端,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拐臂的外端铰接;第二轴上还固定有第一支撑,第一支撑的另一端铰接第二支撑,第二支撑的另一端与水平支撑部安装固定。本技术通过在护理床尾部设计一个可升降的机构,使护理床在下曲腿时,床尾部升高,避免床面与床腿碰撞。【专利说明】-种下曲腿多功能家用护理床
本技术属于护理床、病床的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向下曲腿的多功能 的家用护理床。
技术介绍
目前可以做到下曲腿的护理床,由于腿部下曲完成后,其腿部床面必须高于底部 的支撑结构,这就需要床体的高度要高点,导致床的整体高度偏高。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 有:1、通过减小脚轮的直径或改变脚轮的使用方向降低高度的,缺点:高度降低的幅度较 小,脚轮直径减小后的承重力相应不足,影响外观。2、通过将床腿横梁和脚轮向外分开,使 下曲腿部分落在中间的空地上,缺点:床腿及脚轮向外超出床体宽度,容易对护理人员造成 障碍,影响床的美观。3、通过变窄下曲床面的宽度,使下曲床面落于两床腿中间,缺点:在下 曲腿床面上升过程中,容易夹住被褥及病人的身体,有一定的危险性;必须要用与之配套的 褥垫,床单等用品,不能实现现有被褥的通用性。4、通过缩短床腿的长度,使下曲腿床面下 降时碰不到床腿,缺点:降低了床的稳定性,在平躺状态下,降低了腿部的承重力,承重过大 时,床头部位会升起。5、减小下曲角度,缺点:不能使床达到坐立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稳定且 美观大方的下曲腿多功能家用护理床。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床体以及其下部安装的支撑腿,床体的后部依次 铰接腿部垫板和脚部垫板,所述的支撑腿包括水平支撑部以及其上坚直固定的前、后支腿, 且所述前支腿的上端与床体固定、下端与所述的水平支撑部铰接,所述后支腿的上端与床 体固定、下端坐落在水平支撑部上;所述后支腿的上、下部分别设有横向的第一轴和第二 轴,第一轴和第二轴的端部上分别安装固定第一拐臂和第二拐臂,所述的第一拐臂的外端 铰接第一连杆的一端,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拐臂的外端铰接;所述的第二轴上还固定 有第一支撑,第一支撑的另一端铰接第二支撑,所述第二支撑的另一端与水平支撑部安装 固定。 为了实现床体升高时,能够联动腿部垫板和脚部垫板同时实现下放变形,所述的 第一轴上还固定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的脚部垫板下部的支架铰接。 为了保持护理床的机动性,便于快速移动,所述的水平支撑部的底部安装滚轮。 本技术通过在护理床尾部设计一个可升降的机构,护理床在下曲腿过程中通 过传动方式操作可升降机构,使护理床在下曲腿时,床尾部升高,避免床面与床腿碰撞。在 下曲腿床面上升时,床尾部下降,达到降低床体高度的目的。优点如下:1、在下曲腿过程中, 床尾升高,使护理床的整体重心升降缩小,降低了输入力的大小。2、解决现有方案中的占地 空间大、稳定性低、通用性差异及不够美观的缺陷,以及现有下曲腿护理床整体高度偏高的 问题。3、起背功能也可通过该升降结构升高尾部,达到防止病人下滑的功能。4、该结构使 护理床在平躺状态下的高度降低,可实现整体打包的包装方式。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非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床体,2、腿部垫板,3、脚部垫板,4、水平支撑部,5、前支腿,6、后支腿,7、滚 轮,8、支架,9、第一轴,10、第一拐臂,11、第一连杆,12、第二连杆,13、第二轴,14、第一支撑, 15、第二支撑,16、第二拐臂,17、第一支点,18、第二支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下曲腿多功能家用护理床,包括床体1以及其下部安装的支撑腿,床体1的后 部依次铰接腿部垫板2和脚部垫板3 ;支撑腿包括水平支撑部4以及其上坚直固定的前、后 支腿5、6,前支腿5的上端与床体1固定、下端通过第一支点17与水平支撑部4铰接,后支 腿6的上端与床体1固定、下端坐落在水平支撑部4上;后支腿6的上、下部分别设有横向 的第一轴9和第二轴13,且其上分别安装固定第一拐臂10和第二拐臂16,第一拐臂10的 外端铰接第一连杆11的一端,第一连杆11的另一端与第二拐臂16的外端铰接;第二轴13 上还固定有第一支撑14,第一支撑14的另一端铰接第二支撑15,第二支撑15的另一端通 过第二支点18与水平支撑部4安装固定。图中仅仅画出护理床一侧的结构,另一侧的结构 与其完全相同,从而实现两个后支腿的同步向上运动。 当下曲腿时,驱动第一轴9旋转,第一拐臂10围绕第一轴9顺时针旋转,通过第一 连杆11传动,使第二拐臂16围绕第二轴13顺时针旋转。第二轴13与第一支撑14是固定在 一起的。当第二轴13顺时针旋转时,第一支撑14也顺时针旋转。此时第一支撑14与第二 支撑15的夹角变大。由于第二支撑15与水平支撑部4的第二支点18是固定的,所以第一 支撑14与第二支撑15通过支撑第二轴13使后支腿6向上运动,使整体床体围绕第一支点 17做逆时针旋转,床体的后端以及腿部、脚部垫板整体均升高,然后可以按照现有的设计实 现腿部、脚部护板的下放变形,此部分属于现有技术不再叙述,比如专利CN201220424394. X 中就有详细的介绍。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结构的基础上,仅仅增加以下结构,第一轴9上还固定有第二连杆12, 第二连杆12的另一端与脚部垫板3下部的支架8铰接。当第一轴9顺时针旋转时,床体1 后端上升的同时可以通过第二连杆12拉动支架8依次带动脚部垫板3、腿部垫板2向后向 下移动,并同时受力折叠变形,形成下曲腿的工作状态。 以上仅仅是本技术的典型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在其基础上做适 当的修饰及改进,但是与本技术实质性相同,同样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 一种下曲腿多功能家用护理床,包括床体以及其下部安装的支撑腿,床体的后部依 次铰接腿部垫板和脚部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腿包括水平支撑部以及其上坚直固 定的前、后支腿,且所述前支腿的上端与床体固定、下端与所述的水平支撑部铰接,所述后 支腿的上端与床体固定、下端坐落在水平支撑部上;所述后支腿的上、下部分别设有横向的 第一轴和第二轴,第一轴和第二轴的端部上分别安装固定第一拐臂和第二拐臂,所述的第 一拐臂的外端铰接第一连杆的一端,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拐臂的外端铰接;所述的第 二轴上还固定有第一支撑,第一支撑的另一端铰接第二支撑,所述第二支撑的另一端与水 平支撑部安装固定。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曲腿多功能家用护理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下曲腿多功能家用护理床,包括床体以及其下部安装的支撑腿,床体的后部依次铰接腿部垫板和脚部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腿包括水平支撑部以及其上竖直固定的前、后支腿,且所述前支腿的上端与床体固定、下端与所述的水平支撑部铰接,所述后支腿的上端与床体固定、下端坐落在水平支撑部上;所述后支腿的上、下部分别设有横向的第一轴和第二轴,第一轴和第二轴的端部上分别安装固定第一拐臂和第二拐臂,所述的第一拐臂的外端铰接第一连杆的一端,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拐臂的外端铰接;所述的第二轴上还固定有第一支撑,第一支撑的另一端铰接第二支撑,所述第二支撑的另一端与水平支撑部安装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士玉刘庆贵杨天宇
申请(专利权)人:东营市邦恩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