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菜专用移栽机,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该机主要由行走底盘(1)和挂接在其上的移栽部件组成,所述移栽部件包括位于所述底盘前端下部的移箱器(5)以及分插机构(8),所述移箱器上安置可以水平移动的秧箱(4),所述秧箱下部具有开启的秧门(41),所述分插机构具有沿对应秧门取秧栽插轨迹循环运动的秧爪(83),其特征在于:所述秧门的后上方装有水平横杆,所述水平横杆上固定有挡苗刷,所述挡苗刷上具有垂直于秧箱表面的刷毛。采用该机可以实现油菜的自动供秧、高速分插,辅助人工少、移栽效率高,同等条件下,作业效率是现有链夹式油菜移栽机5-8倍,因此作业成本大幅度降低。(*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移栽机,尤其是一种油菜专用移栽机,属于农业机械
技术介绍
我国油菜种植面积9000多万亩,其中70%米用育苗移栽的方式种植。水稻与油菜交替种植的轮作是主要种植制度。为了满足一年两熟甚至多熟的农时要求,尽量缩短油菜在本田中生长周期,长期以来,油菜一直采用苗田人工播种育苗——成苗后人工拔苗——人工移栽油菜苗至大田的移栽种植方式,俗称人工裸苗移栽。这种油菜种植方式使用人工多、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随着农业劳动力日益紧缺、用工成本不断上升,上述传统种植方式已严重影响到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使油菜种植出现连年下降的趋势。本申请人的专利号为200720035047. 7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夹持式油菜裸苗移栽机,该机只能用于实现裸苗的移栽,即将苗田培育的菜苗从苗田拔起、整理后整齐放置到油菜裸苗移栽机上的苗箱中,机具挂接在四轮拖拉机上,配2— 4套夹持式移栽部件(同时移栽2— 4行),对应于每行需要有I个专人从秧箱中取苗,喂给栽植机构。由于人工分拣、喂苗的速度低,机器移栽速度受到限制,另外其工作部件钳夹夹持油菜苗的根茎部,易伤苗。实践证明,该机具用于油菜的移栽,需要人工拔苗、运苗(菜苗从苗田运送到机器上)、喂苗和驾驶机器,辅助用工多,作业效率低,易伤苗,未能得到大面积推广。检索发现,申请号为201110129961. 9的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取喂钵体苗移栽机,该机用于穴盘钵体秧苗的移栽,移栽时整盘苗放在机具上,一人驾机,可以实现取苗及移栽全部由机具自动完成,使用专用的钵体苗育苗盘育苗(一种制有呈阵、列分布育苗钵体的吸塑软盘,油菜育苗通常使用的是128穴的育苗盘)。这种育苗技术主要用于蔬菜、花卉、林木育苗,需要与无土室内育苗衔接,育苗基质用泥碳、垤石等材料,其优点是育苗环境可控,能培育出无病、虫害壮苗,但育苗设施造价高,只有大规模生产、并且附加值高的作物才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将其用于需要土壤育苗的油菜生产育苗显然不适用,且生产效率较低,苗盘需要量大,成本高。由上述现有技术可以看出,油菜移栽已经受到普遍关注,然而现有的两种机具虽然都能够实现油菜半机械化或机械化移栽,但前者采用的是链夹持式栽植机构,需要用人工喂苗,存在作业效率较低及使用人工多且易伤苗的缺点,后者使用的是油菜穴盘苗,育苗成本高,并且机具结构复杂、造价高、作业效率低。因此均难以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生产效率高、种植质量有保证且作业成本低的油菜移栽方法,同时给出实现该方法采用的专用移栽机,从而使其可以得到切实的推广应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申请人打破传统思维,大胆设想尝试借鉴水稻移栽技术。因为目前水稻移栽技术已十分成熟,并得到普及,其常规步骤是在280X580矩形育苗盘中播种育苗,具有专用的育苗播种生产线,可以在田间和温室、大棚中培育秧苗。这种水稻育苗方法培育出的水稻秧苗,其根系与土壤缠结成一体,成为可拎、卷、叠而不散的秧片,即所谓的毯状苗,这种形态的秧苗便于移栽机(或称水稻插秧机)切块栽插。目前,在用的水稻移栽机均采用毯状苗分栽插移栽原理,机具形式有乘坐式和步行式(详见《农业机械设计手册上册》中国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编,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11月第I版)。主要是动力底盘和栽插部件两部分,基中栽插部件由实现将毯状苗切块栽插的分插机构(P464),和为使栽插工作连续进行,并能保持良好均匀度,而配备的存储秧苗的秧箱,以及与分插机构相配合的送秧机构和移箱机构(P467)组成,作业时由人工将毯状秧片放在秧箱上,每次分插机构的秧爪进入秧箱在秧片上切取一块,其上约有2-3株秧苗(视播种密度而定),移箱机构驱动秧箱横向左右移动位置,移动到左或右端头时秧箱上的送秧机构将秧苗往下送一次。此类栽插机构工作效率高,I分钟可栽插300次左右,是上述穴盘移栽的数倍。插秧机的相关专利申请很多,其典型结构可以参见申请号为200780008772的中国专利文献。然而,由于水稻和油菜的作物特性差异很大其根茎结构完全不同,水稻为单子叶作物,无主根但有粗且长的多侧根,根系发达,容易与土壤缠结成一体,形成秧片,而且秧苗茎干上生长长条叶,可以大密度播种,播种密度大,单位面积秧苗多容易形成秧片;而油菜是双子叶作物,菜苗有主根,侧根较少,根系较水稻不够发达难以形成苗片,播种密度大,难以保证菜苗素质。因此要实现上述设想,必须妥善解决油菜毯状苗育苗、田间定值、本田整地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经过反复实验探索,申请人提出如下油菜移栽法,该方法的基本步骤包括第一步、秧盘育苗一在与移栽机相配的规格化育秧盘底部铺垫无纺布后铺土洒水,播撒预定量的油菜种子,用土壤盖种,并浇水施肥,待秧苗4-5叶期,育成根系与无纺布相互交织的规格化毯状苗;育苗土宜经过网眼边长4_的孔筛筛过;第二步、本田整地一耕整田地(通常采用旋耕机等耕作机具),使土块粒径小于4cm,耕作深度大于15cm,根据移栽机作业行数的整数倍宽度开沟做畦,通过畦沟灌水润田;第三步、菜苗移栽一将规格化毯状苗取放到移栽机的秧箱中,将移栽机开进本田进行移栽作业。本技术移栽借用现有水稻移栽机(即水稻插秧机)移栽毯状苗油菜时,针对影响移栽质量的如下问题,逐一进行了改进或优化设计I)与水稻秧苗比,油菜苗高度低、密度低、叶片多,叶片面积大,原移栽(插秧)机上的挡秧杆难以确保对油菜苗起到拢起并向后推以防止秧爪刺伤茎、叶的作用。为此,根据油菜苗的形态,创新设计了挡苗刷,从而起到拢起并向后推以防止秧爪刺伤茎、叶作用。挡苗刷由横杆,苗刷以及可调整位置角度的安装架构成。2)由于油菜移栽的本田不是水田,为了避免秧爪黏土且有利于油菜苗移栽后成活,在插秧机行走底盘上设置水箱,其出水口安装有水阀,在分插机构上方设置水嘴,用软管联接水阀和水嘴,作业时将水浇灌至已栽秧苗的苗行上,同时利用浇灌水冲洗秧爪,可以一举两得。3)由于育成的油菜毯状苗密度低于普通水稻毯状苗,为了能够确保移栽机每次取苗都能取到1-3株苗,需要扩大取苗苗积。为此,将原插秧机的横向取苗宽度增大到20mm,相应的秧爪前端取秧段的宽度增加至20mm,秧门宽增至26mm,横向取苗次数通过传动比的改变降低到12-13次。4)油菜移栽机在旱地作业,与原水稻插秧机的塑料浮筒不适应旱地作业,接地面积大、阻力大、易损坏。为此,设计了滑撬型托板,起到支撑和限深的作思,并通过调节其高度可以调节栽植深度。由此形成了可以切实保证油菜移栽质量的专用移栽机,该机主要由行走底盘(I)和挂接在其上的移栽部件组成,所述移栽部件包括位于所述底盘前端下部的移箱器(5)以及分插机构(8),所述移箱器上安置可以水平移动的秧箱(4),所述秧箱下部具有开启的秧门(41),所述分插机构具有沿对应秧门取秧栽插轨迹循环运动的秧爪(83),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秧门的后上方装有水平横杆,所述水平横杆上固定有挡苗刷,所述挡苗刷上具有垂直于秧箱表面的刷毛。本技术专用移栽机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底盘中部上方安置水箱(3),所述分插机构上方安置具有朝下水嘴(72)的喷水部件(7)所述水箱的出水口通过水阀与水嘴连通。本技术专用移栽机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秧箱下侧装有前端翘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菜专用移栽机,主要由行走底盘(1)和挂接在其上的移栽部件组成,所述移栽部件包括位于所述底盘前端下部的移箱器(5)以及分插机构(8),所述移箱器上安置可以水平移动的秧箱(4),所述秧箱下部具有开启的秧门(41),所述分插机构具有沿对应秧门取秧栽插轨迹循环运动的秧爪(83),其特征在于:所述秧门的后上方装有水平横杆,所述水平横杆上固定有挡苗刷,所述挡苗刷上具有垂直于秧箱表面的刷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菜专用移栽机,主要由行走底盘(I)和挂接在其上的移栽部件组成,所述移栽部件包括位于所述底盘前端下部的移箱器(5)以及分插机构(8),所述移箱器上安置可以水平移动的秧箱(4),所述秧箱下部具有开启的秧门(41),所述分插机构具有沿对应秧门取秧栽插轨迹循环运动的秧爪(83),其特征在于所述秧门的后上方装有水平横杆,所述水平横杆上固定有挡苗刷,所述挡苗刷上具有垂直于秧箱表面的刷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专用移栽机,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崇友,袁文胜,金诚谦,石磊,闵启超,唐宗义,胡敏娟,
申请(专利权)人: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