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台及其传输路径建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565904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1 08:24
一种用于一网络系统的基地台及其传输路径建立方法。网络系统的一使用者设备服务网关、一第一中继网关、一第一数据封包网络网关、一第一服务网关及一第一基地台模块形成一第一数据封包网络连线。基地台包含一第二中继网关、一第二数据封包网络网关、一第二服务网关、一第二基地台模块及一中继台。第二基地台模块根据一换手请求信号而与一中继台进行一换手程序。网络系统亦进行传输路径的建立程序,以于使用者设备服务网关、第二数据封包网络网关、第二服务网关、第二基地台模块及一中继台形成一第二数据封包网络连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处理换手后的站台的传输路径。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已广泛地被应用于各种不同的环境。为了提供更大的服务范围,主要的无线通信技术皆已具备中继的技术,针对移动中的站台提供换手机制,并针对换手后的站台的传输路径进行相应的处理。然而,对于高速移动中的站台,已知的处理机制却有所不足。兹以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 ;以下简称「LTE J)为例,说明在高速移动的环境下,已知处理机制的不足处。在LTE架构中,中继台(Relay Node)可被布建於高速移动的列车车厢,以便服务车厢内的使用者设备(User Equipment)ο随着列车的快速移动,中继台势必不断地换手至其他的基地台(Donor eNode B)。在LTE的架构中,每一基地台包含一中继网关(RelayGateway)、一基地台模块(eNode B)、一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及一数据封包网络网关(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在初始阶段,中继台与一初始基地台连线,并通过初始基地台的服务网关及数据封包网络网关进行数据传输。随着列车的移动,中继台换手至目标基地台,之后便通过目标基地台的基地台模块及初始基地台的服务网关及数据封包网络网关进行数据传输。又或者,中继台换手至目标基地台后,通过目标基地台的基地台模块及服务网关与初始基地台的数据封包网络网关进行数据传输。然而,不论采用何种方式,已知技术皆需通过初始基地台的数据封包网络网关进行数据传输。因此,随着列车不断地移动,目标基地台与初始基地台的距离越长,将导致数据传输的路径随的变长,造成传输迟延的发生。 有鉴于此,针对高速移动的站台,如何使其换手后能以较有效率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仍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前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基地台用于一网络系统。该网络系统包含该基地台、一中继台、一使用者设备服务网关(User Equipment Serving GateWay ;UE_SGW)、一第一中继台移动管理实体(Relay Node 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 ;RN-MME)>一第一中继网关(RelayGateway)、一第一数据封包网络网关(Packet data network Gateffay ;P-Gff)>一第一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 ;S-GW)及一第一基地台模块(E-UTRAN Node B ;eNode B)。一第一数据封包网络连线(Packet Data Network Connection ;PDN Connection)形成于该使用者设备服务网关、该第一中继网关、该第一数据封包网络网关、该第一服务网关、该第一基地台模块及该中继台之间。该中继台通过该第一数据封包网络连线与该使用者设备服务网关进行数据传输。该基地台包含一第二基地台模块、一第二中继网关、一第二数据封包网络网关及一第二服务网关。该第二基地台模块根据一换手请求讯号而与该中继台进行一换手程序。于该换手程序后,该第二中继网关与该使用者设备服务网关建立连线。于该换手程序后,该第二数据封包网络网关与该第二中继网关建立连线。于该换手程序后,该第二服务网关与该第二数据封包网络网关进行一连线建立程序,且与该第二基地台模块建立连线。于该换手程序后,该中继台能通过一第二数据封包网络连线与该使用者设备服务网关进行数据传输。该第二数据封包网络连线形成于该使用者设备服务网关、该第二中继网关、该第二数据封包网络网关、该第二服务网关、该第二基地台模块及该中继台之间。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传输路径建立方法,适用于一网络系统的一基地台。该网络系统包含该基地台、一中继台、一使用者设备服务网关、一中继台移动管理实体、一第一中继网关、一第一数据封包网络网关、一第一服务网关及一第一基地台模块。一第一数据封包网络连线形成于该使用者设备服务网关、该第一中继网关、该第一数据封包网络网关、该第一服务网关、该第一基地台模块及该中继台之间。该中继台通过该第一数据封包网络连线与该使用者设备服务网关进行数据传输。该基地台包含一第二基地台模块、一第二中继网关、一第二数据封包网络网关及一第二服务网关。该传输路径建立方法包含下列步骤由该第二基地台模块根据一换手请求信号而与该中继台进行一换手程序;于该换手程序后,在该第二中继网关与该使用者设备服务网关间建立连线;于该换手程序后,在该第二数据封包网络网关与该第二中继网关间建立连线;于该换手程序后,在该第二服务网关与该第二数据封包网络网关间进行一连线建立程序;以及于该换手程序后,在该第二服务网关与该第二基地台模块间建立连线。该中继台于该换手程序后,能通过一第二数据封包网络连线与该使用者设备服务网关进行数据传输,其中该第二数据封包网络连线形成于该使用者设备服务网关、该第二中继网关、该第二数据封包网络网关、该第二服务网关、该第二基地台模块及该中继台之间。由上述说明可知, 本专利技术的,在中继台换手由基地台服务后,会为该中继台建立一新的数据封包网络连线。因此,无论列车即使中继台因移动而导致与初始基地台的距离过长,中继台仍能通过新的数据封包网络连线进行数据传输。如此一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数据封包网络连线的传输路径越来越长的问题,并进一步增进数据传输的效率。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技术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以较佳实施例配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A描绘本专利技术的网络系统I的示意图;图1B描绘本专利技术的网络系统I的功能方块图;图2A、2B描绘第二实施例的信号传递示意图;图3A描绘本专利技术的网络系统3的示意图;图3B描绘本专利技术的网络系统3的功能方块图;图3C、3D描绘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信号传递示意图4A描绘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信号传递示意图;图4B描绘使用者设备移动管理实体所储存的数据与中继台辨识码及使用者设备辨识码的对应关系示意图;图5描绘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信号传递示意图;图6描绘本专利技术的第六及第七实施例的流程图;图7描绘本专利技术的第八实施例的流程图;以及图8描绘本专利技术的第九实施例的流程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3 网络系统10、2O、3O 基地台40 使用者设备服务网关·50 中继台移动管理实体60 使用者设备移动管理实体RN 中继台11、21、31 中继网关13、23、33数据封包网络网关15、25、35 服务网关17、27、37基地台模块P1、P2、P3 位置A1、A2、A3 信号范围C0、C1、C2、C3、C4、C5、C6 数据封包网络连线UE1、UE2、UE3 使用者设备DB1、DB2、62 数据库SI S45 信号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通过实施例来解释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然而,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须在如实施例所述的任何环境、应用或方式方能实施。因此,关于实施例的说明仅为阐释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而非用以直接限制本专利技术。需说明者,以下实施例及图示中,与本专利技术非直接相关的元件已省略而未绘示。请参考图1A及1B,其描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图1A为第一实施例的网络系统I的示意图,而图1B为网络系统I所包含的站台的功能方块图。网络系统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一网络系统的基地台,该网络系统包含该基地台、一中继台、一使用者设备服务网关、一第一中继台移动管理实体、一第一中继网关、一第一数据封包网络网关、一第一服务网关及一第一基地台模块,一第一数据封包网络连线形成于该使用者设备服务网关、该第一中继网关、该第一数据封包网络网关、该第一服务网关、该第一基地台模块及该中继台之间,该中继台通过该第一数据封包网络连线与该使用者设备服务网关进行数据传输,该基地台包含:一第二基地台模块,根据一换手请求信号而与该中继台进行一换手程序;一第二中继网关,于该换手程序后,与该使用者设备服务网关建立连线;一第二数据封包网络网关,于该换手程序后,与该第二中继网关建立连线;以及一第二服务网关,于该换手程序后,与该第二数据封包网络网关进行一连线建立程序,且与该第二基地台模块建立连线,以使该中继台于该换手程序后,能通过一第二数据封包网络连线与该使用者设备服务网关进行数据传输,其中该第二数据封包网络连线形成于该使用者设备服务网关、该第二中继网关、该第二数据封包网络网关、该第二服务网关、该第二基地台模块及该中继台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0.01 US 61/542,154;2012.03.05 US 61/606,5051.一种用于一网络系统的基地台,该网络系统包含该基地台、一中继台、一使用者设备服务网关、一第一中继台移动管理实体、一第一中继网关、一第一数据封包网络网关、一第一服务网关及一第一基地台模块,一第一数据封包网络连线形成于该使用者设备服务网关、该第一中继网关、该第一数据封包网络网关、该第一服务网关、该第一基地台模块及该中继台之间,该中继台通过该第一数据封包网络连线与该使用者设备服务网关进行数据传输,该基地台包含 一第二基地台模块,根据一换手请求信号而与该中继台进行一换手程序; 一第二中继网关,于该换手程序后,与该使用者设备服务网关建立连线; 一第二数据封包网络网关,于该换手程序后,与该第二中继网关建立连线;以及 一第二服务网关,于该换手程序后,与该第二数据封包网络网关进行一连线建立程序,且与该第二基地台模块建立连线,以使该中继台于该换手程序后,能通过一第二数据封包网络连线与该使用者设备服务网关进行数据传输,其中该第二数据封包网络连线形成于该使用者设备服务网关、该第二中继网关、该第二数据封包网络网关、该第二服务网关、该第二基地台模块及该中继台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地台,其中该网络系统更包含一初始基地台,该初始基地台包含该第一中继网关、该第一数据封包网络网关、该第一服务网关及该第一基地台模块; 其中,该换手请求信号来自该初始基地台,且该换手程序更进行于该第二基地台模块及该初始基地台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地台,其中该网络系统更包含一初始基地台及一来源基地台,该初始基地台包含该第一中继网关、该第一数据封包网络网关,该来源基地台包含该第一服务网关及该第一基地台模块; 其中,该换手请求信号来自该来源基地台,且该换手程序更进行于该第二基地台模块及该来源基地台之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地台,其中该第二数据封包网络网关具有一存取点名称,该第二基地台模块更于该换手程序后,利用该存取点名称于该中继台及该中继台移动管理实体间中继一数据封包网络连线要求信号,以使该第二服务网关与该第二数据封包网络网关进行该连线建立程序,该第二基地台模块更于该连线建立程序后,与该中继台及该中继台移动管理实体进行一演进数据封包系统承载建立程序。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地台,其中该第二基地台模块更传送一连线路径切换请求信号至该中继台移动管理实体,该第二基地台模块、该第二服务网关、该中继台移动管理实体及该第一数据封包网络网关更根据该连线路径切换请求信号进行一中继台路径切换程序,以将该第一数据封包网络连线变更为形成于该使用者设备服务网关、该第一中继网关、该第一数据封包网络网关、该第二服务网关、该第二基地台模块及该中继台之间。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地台,其中该第二基地台模块更传送一连线路径切换请求信号至该中继台移动管理实体,该第二基地台模块、该第二服务网关、该第二数据封包网络网关、该第二中继网关、该中继台、该使用者设备服务网关及该中继台移动管理实体间更根据该连线路径切换请求信号进行一中继台路径切换程序,以将该第一数据封包网络连线变更为形成于该使用者设备服务网关、该第二中继网关、该第二数据封包网络网关、该第二服务网关、该第二基地台模块及该中继台之间。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地台,其中该网络系统更包含一使用者设备移动管理实体,该中继台服务数个使用者设备,所述使用者设备通过该第一中继网关、该第一数据封包网络网关及该第一服务网关与该使用者设备服务网关进行数据传输,该第二中继网关更根据一载有一中继台辨识码的使用者设备路径切换要求而与该中继台、该使用者设备服务网关及该使用者设备移动管理实体进行一使用者设备路径切换程序,以使所述使用者设备改为通过该第二中继网关、该第二数据封包网络网关及该第二服务网关与该使用者设备服务网关进行数据传输。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地台,其中该网络系统更包含一使用者设备移动管理实体,该中继台服务一第一使用者设备及一第二使用者设备,该第一使用者设备及该第二使用者设备通过该第一中继网关、该第一数据封包网络网关及该第一服务网关与该使用者设备服务网关进行数据传输,该第二中继网关更根据一使用者设备路径切换要求而与该中继台、该使用者设备服务网关及该使用者设备移动管理实体进行一使用者设备路径切换程序,以使该第一使用者设备改为通过该第二中继网关、该第二数据封包网络网关及该第二服务网关与该使用者设备服务网关进行数据传输,其中该使用者设备路径切换要求载有一中继台辨识码及相应于该第一使用者设备的一位元地图。9.一种传输路径建立方法,适用于一网络系统的一基地台,该网络系统包含该基地台、一中继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强罗耿介刘舒慈许献聪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