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业务流的切换方法、终端以及相应的功能实体技术

技术编号:8565764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1 08: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IP业务流的切换方法、移动网络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实体和终端。所述方法包括:移动网络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实体决策是否将所述IP业务流从无缝分流切换为非无缝分流;所述移动网络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实体将决策结果发送至固定网络策略控制功能实体,以使所述固定网络策略控制功能实体至少根据所述决策结果将所述IP业务流从无缝分流切换为非无缝分流,或保持无缝分流,或终止传输。实施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优化IP业务流从无缝分流切换为非无缝分流的流程,缩短了切换时间,提高了切换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IP业务流的切换方法、移动网络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实体及终端。
技术介绍
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的融合(FMC, Fixed-mobile convergence)是目前通信网络发展一大趋势,它是指固定通信网络与无线移动网络之间实现网络鉴权、策略与服务质量 (QoS, Quality of Service)控制等互通,以及进一步的网络融合管理和架构优化,从而允许用户/终端设备根据位置、应用等具体需求,选择采用不同的接入技术,例如无线局域网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WLAN)、固定宽带网络(Broadband Forum, BBF)、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3GPP)等,实现通信业务。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的融合的一个实例是WLAN UE (这里指具有3GPP签约的通过 WLAN接入网络的终端设备)通过WLAN接入固定宽带网络,进而接入到3GPP核心网络。在这种网络连接下,3GPP签约的WLAN UE发起分组数据业务或电路域语音业务,由3GPP核心网进行策略与业务质量控制。3GPP核心网需要与固定宽带网络进行策略与业务质量控制的互通与协调,以实现用户业务体验的一致性。由于IP业务流要流经3GPP核心网,这种路由方式称为无缝分流(Seamless Offload);这里的分流是指业务流没有采用3GPP的接入网而采用了固定宽带网络和WLAN接入。当业务流不通过3GPP核心网,而是由固定宽带网络直接到达对端网络或设备时,称为非无缝分·流(Non-Seamless Offload)。如图1所示为IP业务流由无缝分流切换到非无缝分流的场景,其中业务流路径I 为无缝分流,业务流路径2为非无缝分流。这种切换可能由用户终端设备发起,例如当无缝分流业务流的业务质量无法满足用户要求时,将业务流非无缝分流以提高业务质量(如传输带宽);也可能由3GPP网络发起,例如当3GPP分组数据网关(Public Data Network Gateway, PDN GW)出现拥塞或当运营商策略改变时,将某些业务流非无缝分流以减轻网络负载;类似地也可以由BBF网络发起,例如网络状况变化或运营商策略改变时。图1 中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实体(Policy and Charging Rules Function,PCRF) 为3GPP策略和计费规则制定实体,PDN GW为3GPP分组数据网关,其具有策略和计费规则实施的功能。BPCF(BBF Policy Control Function)为BBF网络策略控制功能实体, BNG (Broadband Network Gateway)为 BBF 网络宽带网络网关,BPCF 和 BNG 在 QoS 控制方面的功能分别与3GPP中的PCRF、PDN GW相当;AN (Access Network,接入网络)为BBF 网络汇聚节点,RG(Residential Gateway,住宅网关)为BBF网络本地网关。终端通过 WLANAP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AccessPoint,无线接入点)接入 BBF 网络。当终端通过WLAN和BBF网络接入3GPP核心网(即无缝分流)时,PCRF与BPCF之间建立会话, 即网关控制会话,用于3GPP网络与BBF网络的QoS策略互通与协商。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UE或者BBF网络发起的将IP业务流从无缝分流切换到非无缝分流的方法流程,具体如图2所示1.终端通过WLAN和BBF网络接入3GPP核心网,建立起无缝分流的IP业务流。2.终端通过WLAN向BBF网络发起建立新的非无缝分流的 IP-CAN(IP-Connectivity Access Network, IP 连接接入网络)会话的请求。3. BBF网络依据终端会话请求,建立非无缝分流的IP-CAN会话,业务流由BBF网络直接到达对端网络或设备。这一会话建立过程不需要3GPP网络参与。4.终端或BBF网络发起释放原来的无缝分流的IP-CAN会话。 5. BBF网络向3GPP PDN Gff请求释放原来的无缝分流的业务流(IP业务流)。6. PDN Gff向PCRF发起IP-CAN会话修改或释放过程,请求释放原来的无缝分流的业务流。7. PCRF通知AF该IP-CAN会话的传输资源(即承载)丢失。8. PCRF向BPCF发起网关控制会话修改或释放过程,释放对原来的无缝分流的业务流的QoS控制。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UE或者BBF网络发起无缝分流切换到非无缝分流的方法存在如下缺陷第一,3GPP网络无法感知非无缝分流业务流的IP业务流,因此,某些业务流(例如增值业务)可能不经过3GPP网络运营商允许而直接非无缝分流到BBF网络;而终端将业务流非无缝分流到BBF网络时,其请求的服务质量QoS (例如带宽)也有可能超出其3GPP业务签约范围,对此网络无法进行控制。第二,当正在进行的业务流非无缝分流到BBF网络时,3GPP网络(PCRF)向应用功能实体(AF, Application Function)报告资源丢失,AF会误以为该业务流传输失败而错误地触发一些业务操作,例如终止业务。第三,现有技术提供的方法无法实现3GPP网络发起的无缝分流切换到非无缝分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为了解决在固定宽带网络和无线移动网络融合时,如何控制或者发起终端业务流由无缝分流切换为非无缝分流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将IP业务流从无缝分流切换为非无缝分流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IP业务流切换的方法,包括移动网络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实体决策是否将IP业务流从无缝分流切换为非无缝分流;所述移动网络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实体将决策结果发送至固定网络策略控制功能实体,以使所述固定网络策略控制功能实体至少根据所述决策结果将所述IP业务流从无缝分流切换为非无缝分流,或保持无缝分流,或终止传输。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IP业务流切换的方法,包括终端向固定网络网关发送第二请求消息,或向移动网络的分组数据网关发送第三请求消息,请求将IP业务流从无缝分流切换为非无缝分流;所述终端接收将所述IP业务流从无缝分流切换为非无缝分流的确认消息。相应地,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向固定网络网关发送第二请求消息,或向移动网络的分组数据网关发送第三请求消息,请求将IP业务流从无缝分流切换为非无缝分流;切换执行模块,用于在接收到将所述IP业务流从无缝分流切换为非无缝分流的确认消息后,建立非无缝分流的IP业务流。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网络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实体,包括切换决策模块,用于决策是否将IP业务流从无缝分流切换为非无缝分流;切换指示模块,用于将所述切换决策模块的决策结果发送至固定网络策略控制功能实体,以使所述固定网络策略控制功能实体至少根据所述决策结果将所述IP业务流从无缝分流切换为非无缝分流,或保持无缝分流,或终止传输。实施本专利技术,可以使3GPP移动网络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实体能够接收固定网络中的固定网络网关或固定网络策略控制功能实体、或者终端发起的将IP业务流从无缝分流切换为非无缝分流请求,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IP业务流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网络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实体决策是否将所述IP业务流从无缝分流切换为非无缝分流;所述移动网络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实体将决策结果发送至固定网络策略控制功能实体,以使所述固定网络策略控制功能实体至少根据所述决策结果将所述IP业务流从无缝分流切换为非无缝分流,或保持无缝分流,或终止传输。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IP业务流切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网络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实体决策是否将所述IP业务流从无缝分流切換为非无缝分流; 所述移动网络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实体将决策结果发送至固定网络策略控制功能实体,以使所述固定网络策略控制功能实体至少根据所述决策结果将所述IP业务流从无缝分流切换为非无缝分流,或保持无缝分流,或終止传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网络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实体决策是否将所述IP业务流从无缝分流切换为非无缝分流之前,还包括 所述移动网络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实体接收将所述IP业务流从无缝分流切換为非无缝分流的第一请求消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为网关控制和服务质量QoS规则请求消息,或通知消息;所述网关控制和QoS规则请求消息或通知消息为所述固定网络策略控制功能实体主动发起,或所述固定网络策略控制功能实体在接收到会话修改触发消息后发出。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为会话修改触发消息;所述会话修改触发消息为移动网络的分组数据网关发起,或所述分组数据网关在接收到终端发送的将所述IP业务流从无缝分流切换为非无缝分流的第三请求消息后发出。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网络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实体决策是否将所述IP业务流从无缝分流切换为非无缝分流之前,还包括 所述移动网络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实体检测用户签约是否改变或运营商策略是否改变或网络负载是否过重。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携带终端标识、所述IP业务流的标识以及非无缝分流指示。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网络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实体决策是否将所述IP业务流从无缝分流切换为非无缝分流,包括 所述移动网络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实体向签约属性数据库SPR或用户数据库UDR或归属签约用户数据库HSS查询系统间路由策略; 所述移动网络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实体依据所述SPR或UDR或HSS返回的系统间路由策略,决策是否将所述IP业务流切换为非无缝分流。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间路由策略预先由接入网络发现与选择功能实体ANDSF提供给所述SPR或UDR或HSS ;或 所述系统间路由策略是在接收到移动网络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实体向SPR或UDR或HSS发起签约属性查询请求后,向ANDSF请求所得。9.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网络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实体决策是否将所述IP业务流从无缝分流切换为非无缝分流包括 所述移动网络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实体向ANDSF发起系统间路由策略请求; 所述移动网络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实体依据所述ANDSF返回的系统间路由策略或所述ANDSF返回的是否将所述IP业务流切换为非无缝分流的回复消息,决策是否将所述IP业务流切换为非无缝分流。10.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网络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实体将决策结果发送至所述固定网络策略控制功能实体,包括 所述移动网络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实体将决策不将所述IP业务流从无缝分流切换为非无缝分流的决策结果发送至所述固定网络策略控制功能实体,具体包括 所述移动网络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实体向固定网络策略控制功能实体发送网关控制和服务质量QoS规则回复消息,其中携帯拒绝非无缝分流的指示或拒绝非无缝分流的原因或原IP业务流路由规则中的至少ー种; 所述固定网络策略控制功能实体向所述终端或固定网络网关发送拒绝切换消息。11.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网络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实体将决策结果发送至固定网络策略控制功能实体,包括 所述移动网络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实体将所述IP业务流从无缝分流切换为非无缝分流的决策结果发送至所述固定网络策略控制功能实体,具体包括 所述移动网络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实体向固定网络策略控制功能实体发送网关控制和服务质量QoS规则回复消息,所述网关控制和QoS规则回复消息中携帯更新的IP业务流路由规则和QoS规则。12.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网络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实体将决策结果发送至固定网络策略控制功能实体,包括 所述移动网络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实体将所述IP业务流从无缝分流切换为非无缝分流的决策结果发送至所述固定网络策略控制功能实体,具体包括 所述移动网络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实体向固定网络策略控制功能实体发送网关控制和服务质量QoS规则提供消息,所述网关控制和QoS规则提供消息中携帯更新的IP业务流路由规则和QoS规则。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网络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实体将决策结果发送至固定网络策略控制功能实体之后,包括所述固定网络策略控制功能实体接收所述移动网络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实体发送的网关控制和QoS规则回复消息或网关控制和服务质量QoS规则提供消息; 所述固定网络策略控制功能实体向移动网络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实体发送网关控制和QoS规则确认消息,表明所述IP业务流是否成功切换为非无缝分流。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网络策略控制功能实体接收所述移动网络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实体发送的网关控制和QoS规则回复消息或网关控制和服务质量QoS规则提供消息之后,包括 所述固定网络策略控制功能实体依据所述网关控制和QoS规则回复消息或网关控制和服务质量QoS规则提供消息中携帯的更新的IP业务流路由规则和QoS规则,以及固定网络的本地策略,确定所述IP业务流非无缝分流的QoS规则。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网络策略控制功能实体依据所述更新的IP业务流路由规则和QoS规则,以及固定网络的本地策略,确定终端进行IP业务流非无缝分流的QoS规则,包括 如果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二请求消息或固定网络发送的会话修改触发消息中携帯所述IP业务流的新的QoS时,所述固定网络策略控制功能实体判断所述IP业务流的新的QoS是否超出所述IP业务流非无缝分流的QoS规则的范围; 如果所述IP业务流的新的QoS超出所述IP业务流非无缝分流的QoS规则的范围,所述固定网络策略控制功能实体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小嫣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