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压保护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64552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1 06: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过压保护装置和方法,该过压保护装置包括:判决单元,其输入端连接至所述装置的输入端,所述判决单元的输出端与缓启单元的输入端相连,用于判断所述装置的输入端的输入电压是否超过预设的保护电压,并将判决结果发送至缓启单元;缓启单元,其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判决单元的输出端以及所述装置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缓启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装置的输出端相连,若所述判决单元判断所述输入电压不超过所述预设的保护电压,且在预设的延迟时间内保持稳定,则所述缓启单元将所述输入电压输出至所述装置的输出端,否则,不向所述装置的输出端输出电压信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过压保护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防止高压电源误连接在低压 设备上的。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子产品和设备通常都是通过将外部电源适配器连接在待供电设备与电 源之间来实现供电的,但是由于业界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大厂家的设备适用的电压不尽相 同,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当客户误将不同厂家的适配器连接在设备上时,有可能因为适配 器电压与设备不匹配而损坏设备,尤其在将高压适配器误连接在低压设备上时,可能直接 导致低压设备过压烧毁。现有的防止高压适配器误连接在低压设备上的方案是采用专用保护器件,即在设 备上采用保险丝等过压保护专用芯片。但是,现有的保险丝等过压保护专用芯片存在误供 电现象,即当连接高压适配器时,在输入电压上升的过程中,会出现对设备的短暂性供电, 只有当输入电压达到设定的保护值时才会将电源关断,这样就使得设备在电源接通时会有 瞬间供电的状态,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_4]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其能够保证只有在正确稳定的 电源接入时,才对设备进行供电。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达到以上目的,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中提出了一种过压保护装置,其包括判决 单元,其输入端连接至所述装置的输入端,所述判决单元的输出端与缓启单元的输入端相 连,用于判断所述装置的输入端的输入电压是否超过预设的保护电压,并将判决结果发送 至缓启单元;缓启单元,其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判决单元的输出端以及所述装置的输入端相 连,所述缓启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装置的输出端相连,若所述判决单元判断为所述输入电 压不超过所述预设的保护电压,且在预设的延迟时间内保持稳定,则所述缓启单元将所述 输入电压输出至所述装置的输出端,否则,不向所述装置的输出端输出电压信号。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判决单兀包括第一晶体管,其 源极连接至所述装置的输入端,漏极与所述缓启单元的输入端相连;稳压二极管,其正极连 接至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负极连接至接地端;以及第二电阻器,连接在所述第一晶体管 的源极和栅极之间;所述缓启单元包括第二晶体管,其源极连接至所述装置的输入端,其栅极连接至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其漏极连接至所述装置的输出端;第一电阻器,连接在所述第二晶 体管的栅极和接地端之间;以及电容器,连接在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和栅极之间。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晶体管在所述输入电压不超过所述预设的保护电压时关断,所述第二晶体管在所述输入电 压不超过所述预设的保护电压且在预设的延迟时间内保持稳定后导通。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 一晶体管在所述输入电压超过所述预设的保护电压时导通,所述第二晶体管在所述输入电 压超过所述预设的保护电压时关断。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第二或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中,所述预设的保护电压由所述稳压二极管的稳压值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之和决定。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第二、第三或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施 方式中,所述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为PMOS晶体管。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中,提出了一种过压保护方法,该方法包括判断输入电压是 否超过预设的保护电压;若所述输入电压不超过所述预设的保护电压,且在预设的延迟时 间内稳定,则输出所述输入电压,否则,不输出电压信号。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及方法能够在输入电压不超过设备允许的电压的范围内且稳定的 情况下才向设备供电,可以有效避免高压电源对低压设备的危害,并有效避免电压上升过 程中的误供电,从而避免出现瞬开瞬断现象。此外,本专利技术设计简单,成本低,实用性高,可移植性强。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附图说明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 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过压保护装置的结构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过压保护装置的工作过程的流程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过压保护装置的结构图4(a)和图4(b)示出了 PMOS晶体管和稳压二极管的示意图5(a)和图5(b)示出了根据图3所述的实施例的过压保护装置在正常供电模式 下的工作时序图6示出了根据图3所述的实施例的过压保护装置在高压防护模式下的工作时序 图7示出了根据图3所述的实施例的过压保护装置在突发高压防护模式下的工作 时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 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 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 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专利技术,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这些具体细节,本专利技术同样可以实施。在另外一些实例中, 对于大家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专利技术的主旨。图1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过压保护装置100的结构图,在该实施例中, 该过压保护装置包括判决单元101和缓启单元102。判决单兀101具有第一输入端Pinl和第一输出端Ptjutl,其中该第一输入端Pinl连接 所述过压保护装置的输入端pin。在输入端Pin的输入电压Vin大于该过压保护装置100的 保护电压Vp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输入端Pinl与第一输出端Ptjutl之间接通。在输入端Pin的 输入电压Vin不大于保护电压Vp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输入端Pinl与第一输出端Ptjutl之间关 断。缓启单元102具有第二输入端Pin2、第三输入端Pin3和第二输出端Ptjut2,所述第二 输入端Pin2与所述过压保护装置的输入端Pin电连接,所述第三输入端Pin3与所述第一输出 端Ptjul电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Ptjut2与所述过压保护装置101的输出端Ptjut电连接。在输 入端Pin的输入电压Vin大于该保护电压Vp也即所述第一输入端Pinl与第一输出端Ptjutl之 间接通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输入端Pin2与所述第二输出端Ptjut2之间关断,也即不向该过压保 护装置101的输出端Ptjut输出任何电信号。在输入端Pin的输入电压Vin不大于保护电压Vp 也即所述第一输入端Pinl与第一输出端Pwtl之间关断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输入端Pin2与所 述第二输出端Prat2之间在输入电压Vin稳定且经过预设的延迟时间之后接通,将该输入电 压Vin输出至该过压保护装置装置100的输出端Pwt。其中,过压保护装置的输入端Pin用于连接外部适配器,输出端Prat连接待供电设 备。优选地,该过压保护装置的保护电压Vp为该过压保护装置所连接的设备所能承受的最 高电源电压。其中判决单元101用于判决输入电压Vin是否超过保护电压\。缓启单元102 — 方面只有在输入电压Vin不超过保护电压且在一定延迟时间之内不出现超过该保护电压的 过压时,才在输出端输出该输入电压(即供给至设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过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判决单元,其输入端连接至所述装置的输入端,所述判决单元的输出端与缓启单元的输入端相连,用于判断所述装置的输入端的输入电压是否超过预设的保护电压,并将判决结果发送至缓启单元;缓启单元,其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判决单元的输出端以及所述装置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缓启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装置的输出端相连,若所述判决单元判断为所述输入电压不超过所述预设的保护电压,且在预设的延迟时间内保持稳定,则所述缓启单元将所述输入电压输出至所述装置的输出端,否则,不向所述装置的输出端输出电压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判决单元,其输入端连接至所述装置的输入端,所述判决单元的输出端与缓启单元的输入端相连,用于判断所述装置的输入端的输入电压是否超过预设的保护电压,并将判决结果发送至缓启单元;缓启单元,其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判决单元的输出端以及所述装置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缓启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装置的输出端相连,若所述判决单元判断为所述输入电压不超过所述预设的保护电压,且在预设的延迟时间内保持稳定,则所述缓启单元将所述输入电压输出至所述装置的输出端,否则,不向所述装置的输出端输出电压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决单元包括第一晶体管,其源极连接至所述装置的输入端,漏极与所述缓启单元的输入端相连; 稳压二极管,其正极连接至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负极连接至接地端;以及第二电阻器,连接在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和栅极之间;所述缓启单元包括第二晶体管,其源极连接至所述装置的输入端,其栅极连接至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 其漏极连接至所述装置的输出端;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志吉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