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充电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64326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1 06: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可再充电电池包括:袋,安放电极组件;第一引线接线片和第二引线接线片,连接到电极组件并且被引到袋的一侧;温度保护元件,连接到第一引线接线片;连接接线片,连接到温度保护元件。温度保护元件利用双面粘附带附于袋并且被绝缘带覆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再充电电池
本专利技术总地涉及一种可再充电电池。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装置的发展和进步,对作为能量源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需求和使用已经增加。另外,这些移动装置现在伴随着增加的高能量使用而尺寸减小、轻且纤薄。为了满足这些移动装置的需求,经常使用利用聚合物膜的平坦地形成的可再充电电池。袋式可再充电电池可以有效地用来提供电池所需的纤薄性。在该背景部分公开的以上信息仅是为了增强对本专利技术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能包含不形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能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致力于提供一种通过防止温度保护元件的误操作而具有改善的操作质量的袋式可再充电电池。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是一种具有电极组件的可再充电电池,所述电极组件具有从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一电极延伸的第一引线接线片、从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二电极延伸的第二引线接线片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分隔件。所述可再充电电池可包括袋,容纳所述电极组件并且具有梯田状部分,所述第一引线接线片和所述第二引线接线片延伸穿过所述袋的所述梯田状部分,所述第一引线接线片的一部分与所述袋的所述梯田状部分接触;温度保护元件,连接到所述第一引线接线片和连接接线片,所述温度保护元件的一部分附于所述袋的所述梯田状部分。当所述袋的温度超过预定值时,所述温度保护元件的电阻升高到在所述连接接线片和所述第一引线接线片之间的流动的电流可以停止的点。所述温度保护元件还可以包括第一连接部分,电连接到所述第一引线接线片,所述第一连接部分的一部分与所述袋的梯田状部分接触;第二连接部分,电连接到所述连接接线片;传输部分,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所述传输部分可以通过双面粘附带附于所述袋的所述梯田状部分的表面。所述袋还可以包括第一外部材料,形成所述袋的内部;第二外部材料,附于所述第一外部材料并形成所述袋的外部。所述第一外部材料和所述第二外部材料均还可以包括第一片,由聚合物组成,并形成所述袋的内部;第二片,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片、尼龙片或者PET-尼龙组合片制成并且形成所述袋的外部;金属片,设置在所述第一片和所述第二片之间。所述第一连接部分的一部分可以是弯曲的并且可以卷绕所述第一引线接线片的端部周围。此外,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一引线接线片可以焊接在一起。另外,所述连接 接线片的一部分可以与所述袋的梯田状部分直接接触。绝缘带可以覆盖所述温度保护元件、所述第一引线接线片的一部分和所述连接接线片的一部分。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可以直接附于所述带并且通过所述第二片绝缘。所述温度保护元件可以为正温度系数电阻器。所述袋的所述梯田状部分可以是所述袋的在所述电极组件的外部的延伸。此外,所述第一外部材料可以容纳所述电极组件。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和所述连接接线片可以焊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引线接线片可以是正极引线接线片,所述第二引线接线片可以是负极引线接线片。所述正极弓I线接线片可以由镍制成。所述负极引线接线片可以由铝制成。所述金属片可以由铝制成。所述第一引线接线片的所述一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一外部材料的所述第二片接触。 附图说明通过参照以下结合附图考虑时的详细描述,对本专利技术的更完整的理解及其许多附带的优点将容易明白,同时变得更好理解,在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组件,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袋式可再充电电池的透视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袋式可再充电电池的电极组件和袋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袋式可再充电电池的电极组件的分解透视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袋式可再充电电池的正极引线接线片和温度保护元件的分解透视图。图5是示出了在图4中示出的袋式可再充电电池的正极引线接线片和温度保护元件的组件的折叠状态的透视图。图6是示出了在图4中示出的袋式可再充电电池的正极引线接线片和温度保护元件的组件的折叠后的状态的透视图。图7是示出了温度保护元件的内部的剖视图。图8是沿着VII1-VIII线截取的图1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将在下文中参照附图更充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 而全都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范围。附图和描述被认为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同的元件。要认识到,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易于描述,附图中示出的组成构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给出的,本专利技术不限于图示的尺寸和厚度。在附图中,为了清晰起见,夸大了层、膜、面板、区域等的厚度。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同的元件。应该理解的是,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底的元件被称作“在”另一元件“上”时,该元件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可选择地, 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为了阐明本专利技术,从本描述的细节中省略了与描述无关紧要的元件,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同的元件。在若干例性实施例中,通过使用相同的标号在第一例性实施例中代表性地描述了具有相同构造的组成元件,将在其它实施例中仅描述除了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的组成元件之外的组成元件。在袋式可再充电电池中,通过在两个表面上堆叠正极和负极并且在正极和负极之间放置使锂离子穿过的聚合物膜来形成电极组件。通过在电极组件的两个表面上设置外部材料并且热熔合外部材料的外围部分,锂离子聚合物可再充电电池将电极组件安装在袋中。连接到电极组件的正极的正极引线接线片和连接到负极的负极引线接线片被引到袋的一侧。正极引线接线片和负极引线接线片电连接到安放保护电路部件的保护电路模块(PCM)。保护电路模块防止可再充电电池的过充电、过放电、过电流和短路。另外,在保护电路模块和正极引线接线片之间使用具有正温度系数的温度保护元件。当可再充电电池的温度达到预定的危险值时,温度保护元件(即热熔断器 (Thermal-Cut-0ff,TC0))使正极端子与保护电路模块电隔离,而当可再充电电池的温度达到设定的安全值时,温度保护元件再次将正极端子连接到保护电路模块。因此,存在对用于可再充电电池的具有优异的温度检测性能的温度保护元件的需要。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袋式可再充电电池的透视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袋式可再充电电池的电极组件10和袋20的分解透视图。参照图1和图 2,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10和安放电极组件10的袋20。通过卷绕第一电极(为了方便,称作正极)11和第二电极(为了方便,称作负极)12并且在正极11和负极12之间插入分隔件13,电极组件10可以以凝胶卷(jelly roll)的形状形成。分隔件13可以由使锂离子透过的聚合物膜形成。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袋式可再充电电池的电极组件10的分解透视图。参照图3,正极11包括可以在薄膜集流体上涂覆活性材料的涂覆区域111和由于未用活性材料涂覆而使集流体暴露的非涂覆区域112。第一引线接线片(为了方便,称作正极引线接线片)14可以连接到正极11的非涂覆区域1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正极引线接线片14可以由镍(Ni)制成。负极12包括可以在薄膜集流体上涂覆活性材料(该活性材料可以不同于正极11 的活性材料)的涂覆区域1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具有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具有从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一电极延伸的第一引线接线片、从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二电极延伸的第二引线接线片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分隔件,所述可再充电电池包括:袋,容纳所述电极组件并且具有梯田状部分,所述第一引线接线片和所述第二引线接线片延伸穿过所述袋的所述梯田状部分,所述第一引线接线片的一部分与所述袋的所述梯田状部分接触;以及温度保护元件,连接到所述第一引线接线片和连接接线片,所述温度保护元件的一部分附于所述袋的所述梯田状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0.07 US 61/544,809;2012.09.14 US 13/617,5261.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具有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具有从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一电极延伸的第一引线接线片、从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二电极延伸的第二引线接线片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分隔件,所述可再充电电池包括 袋,容纳所述电极组件并且具有梯田状部分,所述第一引线接线片和所述第二引线接线片延伸穿过所述袋的所述梯田状部分,所述第一引线接线片的一部分与所述袋的所述梯田状部分接触;以及 温度保护元件,连接到所述第一引线接线片和连接接线片,所述温度保护元件的一部分附于所述袋的所述梯田状部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当所述袋的温度超过预定值时,所述温度保护元件的电阻升高到在所述连接接线片和所述第一引线接线片之间的流动的电流停止的点。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温度保护元件还包括 第一连接部分,电连接到所述第一引线接线片,所述第一连接部分的一部分与所述袋的所述梯田状部分接触; 第二连接部分,电连接到所述连接接线片;以及 传输部分,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传输部分通过双面粘附带附于所述袋的所述梯田状部分的表面。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袋还包括 第一外部材料,形成所述袋的内部;以及 第二外部材料,附于所述第一外部材料并形成所述袋的外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外部材料和所述第二外部材料均还包括 第一片,由聚合物组成,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成镐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