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机组汽温观测优化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561225 阅读:2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1 0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临界机组汽温观测优化控制方法。目前大多机组汽温控制系统由于测点位置过于靠近减温水阀,引入导前汽温并不能获得理想的控制效果,用单级PID控制出口汽温效果更差。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在出口汽温控制系统中引入一状态观测系统,形成出口汽温观测优化控制系统,该状态观测系统采用数学模型拟合出口汽温的动态过程,通过模拟导前信号和导前观测信号进行控制,同时采用静差消除系统保证出口汽温观测优化控制系统稳态无偏差;根据超临界机组特性确定出口汽温的数学模型、状态拟合、状态反馈系数和控制反馈系数。本发明专利技术保证了机组节能运行;机组在AGC状态时主汽温度波动幅度大为减少,加强了机组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火力发电机组汽温控制,具体地说一种。
技术介绍
超临界机组的汽温控制系统具有非线性、大迟延和扰动因素多等特点,一般调峰机组经常出现汽温剧烈波动,燃料量(即煤量)和风量的变化对主汽温控制系统存在较大的扰动,为保证汽轮机的安全经济运行,在规定负荷下,对过热蒸汽温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要将其控制在额定值的+5°C -10°C范围内,而目前的主汽温控制系统较难控制在上述温度范围内。在火电机组汽温控制中,部分机组汽温控制系统存在着导前汽温过度灵敏的情况,大多机组汽温控制系统是由于测点位置安装的不好,过于靠近减温水阀,因此在常规的串级控制系统中,引入导前汽温并不能获得理想的控制效果,用单级PID控制出口汽温效果更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使机组在AGC状态时主汽温度波动幅度大为减少。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在出口汽温控制系统中引入一状态观测系统,形成出口汽温观测优化控制系统,该状态观测系统采用数学模型拟合出口汽温的动态过程,通过模拟导前信号和导前观测信号进行控制,同时采用静差消除系统保证出口汽温观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超临界机组汽温观测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出口汽温控制系统中引入一状态观测系统,形成出口汽温观测优化控制系统,该状态观测系统采用数学模型拟合出口汽温的动态过程,通过模拟导前信号和导前观测信号进行控制,同时采用静差消除系统保证出口汽温观测优化控制系统稳态无偏差;根据超临界机组特性确定出口汽温的数学模型、状态拟合、状态反馈系数和控制反馈系数。

【技术特征摘要】
1.超临界机组汽温观测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出口汽温控制系统中引入一状态观测系统,形成出口汽温观测优化控制系统,该状态观测系统采用数学模型拟合出口汽温的动态过程,通过模拟导前信号和导前观测信号进行控制,同时采用静差消除系统保证出口汽温观测优化控制系统稳态无偏差;根据超临界机组特性确定出口汽温的数学模型、状态拟合、状态反馈系数和控制反馈系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机组汽温观测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汽温观测优化控制系统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若汽温设定值不变,出口汽温减去出口汽温惰性区动态观测信号获得导前观测信号,同时控制器的输出经惯性环节获得模拟导前信号,它们的偏差送入控制器;然后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经过热系统后最终将出口汽温控制在设定值附近;通过一出口汽温观测系统实时反映过热系统出口汽温惰性区各个环节的动态变化情况,所述的出口汽温观测系统经过静差消除系统后输出所述的出口汽温惰性区动态观测信号。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临界机组汽温观测优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泉陈小强尹峰张鹏罗志浩孙耘朱北恒李煦侃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