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玻纤增强PP复合材料,尤其涉及一种低光泽耐划伤玻纤增强PP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适用于对低光泽度和耐划伤性要求较高的汽车内饰件。
技术介绍
汽车内饰材料或者家用电器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轻微划伤或者划痕,给产品的外观造成破坏,从而影响消费者的使用心情。目前汽车内饰聚丙烯复合物普遍采用添加滑石粉等无机填料来增加材料的刚性和耐热性,同时添加橡胶提高材料的韧性和耐低温性,但是无论无机填料还是橡胶的加入都会使材料受到轻微划伤后表面划痕更明显。为降低这种视觉上产生的划痕效果,目前耐划伤聚丙烯复合物普遍采用添加酰胺类和硅酮类等耐划伤助剂,这种提高耐划伤的原理是耐划伤助剂在材料表面形成一种表面层,提高材料表面的爽滑程度,从而在经受轻微划伤后材料划痕处的亮度变化不明显。但是这种耐划伤改性技术的缺陷在于,耐划伤剂加入量较大,造成材料成本上升,同时会造成材料气味、雾度以及VOC超标,不符合汽车内饰低气味、低雾度以及低VOC的要求。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除了功能性要求外,对汽车内饰件的光泽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亚光的内饰不仅可以愉悦乘员心情,而且对驾车安全也有重要作用。目前汽车内饰聚丙烯复合物的低光泽主要靠选择低光泽聚丙烯原材料来实现,但是低光泽聚丙烯价格昂贵,不符合汽车工业日益发展的要求。因此当前在汽车内饰件行业需要一种无需额外添加消光剂和耐划伤剂即可实现低光泽和高耐划伤性的高分子复合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低光泽耐划伤玻纤增强PP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由该方法制备所得玻纤增强PP复合材料,使划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光泽耐划伤玻纤增强PP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按总重量百分比计的各组分组成:其中所述熔体流动速率为0.01~100g/10min的聚丙烯为均聚聚丙烯和共聚聚丙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短切无碱玻璃纤维的直径≤15μm,长度为3~5mm;所述极性单体接枝聚合物类相容剂的结构中,聚合物为聚烯烃共聚物,极性单体为可双键聚合的酸酐类单体、丙烯酸类单体和丙烯酸酯类单体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加工助剂为低分子酯类、金属皂类、硬脂酸复合酯类和酰胺类中的至少一种。FDA0000264156861.jpg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光泽耐划伤玻纤增强PP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按总重量百分比计的各组分组成熔体流动速率为0.01 IOOg/1Omin的聚|Aj烯38 88短切无碱玻璃纤维5 30极性单体接枝聚合物类相容剂2 10热稳定剂0.2 1.0加工助剂0.3 1.0增韧剂5 20其中所述溶体流动速率为O. 01 IOOg/IOmin的聚丙纟布为均聚聚丙纟布和共聚聚丙纟布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短切无碱玻璃纤维的直径< 15 μ m,长度为3飞mm ;所述极性单体接枝聚合物类相容剂的结构中,聚合物为聚烯烃共聚物,极性单体为可双键聚合的酸酐类单体、丙烯酸类单体和丙烯酸酯类单体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加工助剂为低分子酯类、金属皂类、硬脂酸复合酯类和酰胺类中的至少一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光泽耐划伤玻纤增强PP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单体接枝聚合物类相容剂的结构中聚烯烃共聚物为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苯乙烯与丁二烯的共聚物、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三元共聚物、乙烯-丙烯-丁二烯三元共聚物、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光泽耐划伤玻纤增强PP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单体接枝聚合物类相容剂的结构中可双键聚合的酸酐类单体为马来酸酐、富马酸、衣康酸、柠康酸、柠康酸酐和乙烯基丁二酸酐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丙烯酸类单体为丙烯酸和甲基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刚,周英辉,李国明,程文超,李欣,李志平,陈延安,丁超,罗忠富,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发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