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桁架杆件连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557652 阅读:5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0 19:37
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桁架杆件连接方法,它涉及一种复合材料杆件连接方法。该方法解决目前复合材料桁架中杆件连接不能兼顾连接强度高、质量小、精度高以及工艺实现性强的问题。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碳纤维复合材料薄壳;杆件初步连接固定;杆件初步连接固定后,将碳纤维束浸润树脂,手工引导浸润过树脂的碳纤维束沿着薄壳外表面连续缠绕;在加压金属模具的紧固面上铺放一层连续的T700-3K平纹碳布,然后将多个加压金属模具扣合在相对应的缠绕碳纤维束的薄壳外部,紧固加压金属模具并实现对连接处加压;将经上述步骤后的杆件连接部位送入固化炉固化。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复合材料桁架杆件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材料杆件连接方法。
技术介绍
复合材料桁架结构具有诸多优势,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大量的使用,在轻质大跨 土建结构中也有应用。复合材料桁架中杆件的连接是是影响桁架承载能力的关键,并且经 常成为复合材料桁架使用过程中的薄弱环节。目前,复合材料桁架主要是由已成型复合材 料杆和接头粘接组装而成,杆通过接头连接,并且接头多采用金属接头,金属接头质量大, 连接处热膨胀系数不匹配,连接界面强度低。此外,组装式桁架还存在组装精度差、装配困 难的问题。目前,复合材料桁架的杆件连接尚未达到连接强度高、连接附加重量低以及桁架 尺寸精度高的要求。由于复合材料不能进行焊接,机械连接对于细长杆件的损伤过大,容易 造成连接部位破坏,从而引起整个结构的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解决目前 复合材料桁架中杆件连接不能兼顾连接强度高、质量小、精度高以及工艺实现性强的的问 题。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 一、制备碳纤维复合材料薄壳首先需要在金属制备模具的曲面凹槽上涂一层脱模剂,再 将裁减好的环氧树脂基碳纤维预浸料手工铺放在金属制备模具的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桁架杆件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制备碳纤维复合材料薄壳(2):首先需要在金属制备模具(1)的曲面凹槽上涂一层脱模剂,再将裁减好的环氧树脂基碳纤维预浸料手工铺放在金属制备模具(1)的曲面凹槽上,压实并排出气泡,使用真空袋法加压并放入固化炉固化,固化温度为120℃且时间为3小时,再升温至170℃环境固化4小时,之后随炉自然冷却;完成薄壳(2)的制作;步骤二、杆件初步连接固定:用砂纸打磨薄壳(2)的所有表面以及杆件连接部分的外表面,通过定位工装固定待连接杆件的空间位置,并在薄壳(2)的粘接面上均匀地涂上一层E51环氧树脂作为粘接剂,然后使用薄壳(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桁架杆件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制备碳纤维复合材料薄壳(2):首先需要在金属制备模具(I)的曲面凹槽上涂一层脱模剂,再将裁减好的环氧树脂基碳纤维预浸料手工铺放在金属制备模具(I)的曲面凹槽上,压实并排出气泡,使用真空袋法加压并放入固化炉固化,固化温度为120°C且时间为3小时,再升温至170°C环境固化4小时,之后随炉自然冷却;完成薄壳(2)的制作;步骤二、杆件初步连接固定用砂纸打磨薄壳(2)的所有表面以及杆件连接部分的外表面,通过定位工装固定待连接杆件的空间位置,并在薄壳(2)的粘接面上均匀地涂上一层E51环氧树脂作为粘接剂,然后使用薄壳(2)包裹杆件连接部分,使薄壳(2)紧贴杆件连接部分的外表面,将初步连接处进行固化,固化温度为70°C且时间为6小时,之后随炉自然冷却;步骤三、杆件初步连接固定后,将碳纤维束浸润树脂,手工引导浸润过树脂的碳纤维束(3)沿着薄壳(2)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惠丰熊波罗锡林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