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电一体颈椎病康复装置,主要包括坐板调节机构、头部夹持机构、电传动机构和机架底座。该装置采用机电一体设计,以电动机作为动力源,采用单片机控制电传动机构,通过头部夹持机构固定患者颈部和夹持患者头部和下巴,从而按照预定周期和运动轨迹(抬头低头抬头)迫使患者颈部进行缓慢的运动。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机械自动化控制行程和周期,能帮助颈椎病患者进行康复运动,并可配合药物治疗,巩固药物治疗效果,最终使患者完全康复。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整体外形为椅子造型,方便在家庭使用,且坐板可上下调节以满足不同身高患者,患者单独操作即可完成康复治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颈椎病康复装置,尤其是一种机电一体颈椎病康复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针对颈椎病康复的器械有颈椎牵引康复器类,它们是一种用于颈部牵引、适用于防治颈椎病和缓解疲劳、增强肌力。然而,它们都是未采用机电一体控制的器械装置,只能由固定的专业人员对患者实施操作,无法让患者单独完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实用的机电一体颈椎病康复装置,以实现通过单片机控制机械运动自动完成颈椎病患者颈脖运动的康复工作,满足患者单独实施颈椎牵引康复运动的需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机电一体颈椎病康复装置,主要包括坐板调节机构、头部夹持机构、电传动机构和机架底座;电传动机构包括电动机、减速箱、偏心轮、连杆,电动机固定于机架底座上,电动机的主轴与减速箱的高速轴连接,减速箱的低速轴与偏心轮连接,偏心轮与连杆以周转底副连接,连杆与头部夹持机构摇臂的轴承套连接;头部夹持机构包括头部夹持机构支架和头部夹持机构摇臂,头部夹持机构支架顶部设头顶定压块、前部设下巴扣、后部设颈部顶压滚,头部夹持机构摇臂一端通过头部夹持机构摇臂销轴、轴承、轴承套、轴承定位套与连杆连接,头部夹持机构摇臂另一端和头部夹持机构支架通过头部夹持机构定位轴和头部夹持机构定位轴承套固定在主支撑架上端;坐板调节机构由坐板、坐板靠背和手动调节机构组成,手动调节机构包括梯形螺纹传动杆、旋钮手柄和紧固螺栓,坐板底面通过梯形螺纹传动杆轴承、轴承套与梯形螺纹传动杆连接,梯形螺纹传动杆通过与固定于坐板支撑横梁上的梯形螺纹螺母配合,梯形螺纹传动杆下端焊有固定的旋钮手柄;坐板后侧开孔,通有紧固螺栓,主支撑架上开有长槽,长槽内侧有滑动紧固螺母与紧固螺栓配合;坐板下侧固定有坐板定位支柱且位于坐板支撑横梁正上方。电动机由开关按钮控制启动停止,由单片机控制转动。单片机控制控制电机单向转动,工作周期为20分钟。头部夹持机构摇臂摇摆角度为10° 15°。专利技术人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设计了本专利技术的机电一体颈椎病康复装置。该装置采用机电一体设计,以电动机作为动力源,采用单片机控制电传动机构,通过头部夹持机构固定患者颈部和夹持患者头部和下巴,从而按照预定周期和运动轨迹(抬头一低头一抬头) 迫使患者颈部进行缓慢的运动。医学研究表明,颈椎运动周期最佳时长为20min,抬头角度为10。 15°。应用本专利技术通过机械自动化控制行程和周期,能帮助颈椎病患者进行康复运动,并可配合药物治疗,巩固药物治疗效果,最终使患者完全康复。此外,本专利技术整体外形为椅子造型,方便在家庭使用,且坐板可上下调节以满足不同身高患者,患者单独操作即可完成康复治疗。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机电一体颈椎病康复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机电一体颈椎病康复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机电一体颈椎病康复装置的左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机电一体颈椎病康复装置的俯视图。图中1电动机,2减速箱,3偏心轮,4连杆,5摇臂的轴承和轴承套,6摇臂销轴,7 摇臂轴承定位套,8头部夹持机构摇臂,9头部夹持机构定位轴承套,10头部夹持机构定位轴,11头顶定压块,12头部夹持机构支架,13下巴扣,14颈部顶压滚,15主支撑架,16坐板靠背,17坐板,18坐板支撑横梁,19梯形螺纹传动杆,20梯形螺纹螺母,21旋钮手柄,22坐板定位支柱,23梯形螺纹传动杆轴承和轴承套,24紧固螺栓,25滑动紧固螺母,26机架底座,27开关按钮。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机电一体颈椎病康复装置,主要包括坐板调节机构、 头部夹持机构、电传动机构和机架底座26。电传动机构包括电动机1、减速箱2、偏心轮3、连杆4,电动机I固定于机架底座26 上,电动机I的主轴与减速箱2的高速轴连接,减速箱2的低速轴与偏心轮3连接,偏心轮 3与连杆4以周转底副连接,连杆4与头部夹持机构摇臂的轴承套5连接。头部夹持机构包括头部夹持机构支架12和头部夹持机构摇臂8,头部夹持机构支架12顶部设头顶定压块11、前部设下巴扣13、后部设颈部顶压滚14,头部夹持机构摇臂8 一端通过头部夹持机构摇臂销轴6、轴承5、轴承套5、轴承定位套7与连杆4连接,头部夹持机构摇臂8另一端和头部夹持机构支架12通过头部夹持机构定位轴10和头部夹持机构定位轴承套9固定在主支撑架15上端。坐板调节机构由坐板17、坐板靠背16和手动调节机构组成,手动调节机构包括梯形螺纹传动杆19、旋钮手柄21和紧固螺栓24,坐板17底面通过梯形螺纹传动杆轴承23、轴承套23与梯形螺纹传动杆19连接,梯形螺纹传动杆19通过与固定于坐板支撑横梁18上的梯形螺纹螺母20配合,梯形螺纹传动杆19下端焊有固定的旋钮手柄21 ;坐板17后侧开孔,通有紧固螺栓24,主支撑架15上开有长槽,长槽内侧有滑动紧固螺母25与紧固螺栓24 配合;坐板17下侧固定有坐板定位支柱22且位于坐板支撑横梁18正上方。电动机I由开关按钮27控制启动停止,由单片机控制单向转动,工作周期为20分钟,即启动后运行二十分钟,电动机I自动停止转动,重启开关按钮27重新开始新的工作周期。工作周期内,电动机I每分钟带动头部夹持机构完成“抬头一低头”运动一次,20分钟共进行“抬头”和“低头”分别二十次,迫使颈脖肌肉运动,辅助颈椎病患者康复。头部夹持机构 摇臂8摇摆角度为10° 15°,以控制抬头或低头最大角度。本专利技术工作条件为家用220V家用两相电源,颈椎病患者每天使用本装置工作两次,每次为二十分钟。使用前,先调节好坐板17的高度,当患者坐在坐板17上,挺直脊椎,头部轻松自然扣在头部夹持机构支架12内为最佳高度。 调整坐板17高度具体操作先逆时针扭松紧固螺栓24,可使滑动紧固螺母25在主支撑架15长槽上下移动,然后用手旋转旋钮手柄21,顺时针调高,旋钮手柄21拧不动时为坐板17最高上限;逆时针调低,当坐板定位支柱22与坐板支撑横梁18接触时是坐板最低极限。当坐板17高度合适后再次顺时针将滑动紧固螺母25拧紧。按下开关按钮27,在单片机的控制下,电动机I转动进行工作,电动机I的工作周期为20min ;电动机I主轴与减速箱2高速轴连接,通过减速箱2将高速周转动力转化为低速轴的周转动力,低速轴与偏心轮3连接,低速轴的周转动力传给偏心轮3,偏心轮3做周转运动;偏心轮3与连杆4以周转底副连接,将周转动力转化为连杆4的上下直线和前后摇摆运动;连杆4带动头部夹持机构摇臂8形成往回摇杆机构,其上下直线和前后摇摆运动转化为头部夹持机构摇臂8的摇摆运动;头部夹持机构摇臂8驱动头部夹持机构支架12形成以定位轴10为支点的摇臂机构,将头部夹持机构摇臂8的小幅度摇摆运动放大为头部夹持机构支架12正常工作幅度的摇摆运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电一体颈椎病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坐板调节机构、头部夹持机构、电传动机构和机架底座;所述电传动机构包括电动机、减速箱、偏心轮、连杆,电动机固定于机架底座上,电动机的主轴与减速箱的高速轴连接,减速箱的低速轴与偏心轮连接,偏心轮与连杆以周转底副连接,连杆与头部夹持机构摇臂的轴承套连接;所述头部夹持机构包括头部夹持机构支架和头部夹持机构摇臂,头部夹持机构支架顶部设头顶定压块、前部设下巴扣、后部设颈部顶压滚,头部夹持机构摇臂一端通过头部夹持机构摇臂销轴、轴承、轴承套、轴承定位套与连杆连接,头部夹持机构摇臂另一端和头部夹持机构支架通过头部夹持机构定位轴和头部夹持机构定位轴承套固定在主支撑架上端;所述坐板调节机构由坐板、坐板靠背和手动调节机构组成,手动调节机构包括梯形螺纹传动杆、旋钮手柄和紧固螺栓,坐板底面通过梯形螺纹传动杆轴承、轴承套与梯形螺纹传动杆连接,梯形螺纹传动杆通过与固定于坐板支撑横梁上的梯形螺纹螺母配合,梯形螺纹传动杆下端焊有固定的旋钮手柄;坐板后侧开孔,通有紧固螺栓,主支撑架上开有长槽,长槽内侧有滑动紧固螺母与紧固螺栓配合;坐板下侧固定有坐板定位支柱且位于坐板支撑横梁正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电一体颈椎病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坐板调节机构、头部夹持机构、电传动机构和机架底座; 所述电传动机构包括电动机、减速箱、偏心轮、连杆,电动机固定于机架底座上,电动机的主轴与减速箱的高速轴连接,减速箱的低速轴与偏心轮连接,偏心轮与连杆以周转底副连接,连杆与头部夹持机构摇臂的轴承套连接; 所述头部夹持机构包括头部夹持机构支架和头部夹持机构摇臂,头部夹持机构支架顶部设头顶定压块、前部设下巴扣、后部设颈部顶压滚,头部夹持机构摇臂一端通过头部夹持机构摇臂销轴、轴承、轴承套、轴承定位套与连杆连接,头部夹持机构摇臂另一端和头部夹持机构支架通过头部夹持机构定位轴和头部夹持机构定位轴承套固定在主支撑架上端; 所述坐板调节机构由坐板、坐板靠背和手动调节机构组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广平,覃海英,伍永明,覃铭洲,杨逊科,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