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割手伞骨,包括第一伞骨,在第一伞骨的中部设有第二伞骨,在第一伞骨的一端设有第三伞骨,在第一伞骨和第二伞骨之间设有第一枢接结构,在第一伞骨和第三伞骨之间设有第二枢接结构;在第一伞骨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固定件,在第二伞骨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固定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精巧,能防止使用者割手受伤,大大提高使用的安全系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割手伞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活用品中的伞具零部件,尤其是涉及一种防割手伞骨。
技术介绍
现有的伞骨连接为金属材质制成,连接部位形成了容易伤手的刀口,一不小心就会割伤使用者的手,带来非常的不便,有待改进。另外,现有伞骨之间用铁丝进行铰接,导致铁丝的端部容易伤手,划伤使用者的手,带来不便。由上可知,解决这些问题已是迫在眉睫!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对伞骨做了深入的研究,设计出一种防割手伞骨,结构简单精巧,能防止使用者割手受伤,大大提高使用的安全系数,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防割手伞骨,结构简单精巧,能防止使用者割手受伤,大大提高使用的安全系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防割手伞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伞骨,在第一伞骨的中部设有第二伞骨,在第一伞骨的一端设有第三伞骨,在第一伞骨和第二伞骨之间设有第一枢接结构,在第一伞骨和第三伞骨之间设有第二枢接结构;在第一伞骨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固定件,在第二伞骨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固定件。进一步,在第一伞骨和第三伞骨的中部之间设有第一连接钢丝。进一步,在第二伞骨和第三伞骨之间设有第二连接钢丝。进一步,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本体,在本体的一端设有端部为圆弧部的方口,另一端为扁口,在本体和扁口之间为圆弧连接。该结构的设置,与现有技术中雨伞的通过铁丝进行铰接连接的伞骨结构不同,避免了铁丝伤手,也避免了伞骨上锋利伞边对手的影响。进一步,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本体,在本体的一端设有端部为圆弧部的方口,另一端为扁口,在本体和扁口之间为圆弧连接,在本体的两侧设有凹口,该凹口在本体的内壁形成凸体,用于固定第二伞骨。进一步,所述第一枢接结构包括彼此配合设置,实现旋转连接的第一枢接部和第二枢接部。进一步,所述第一枢接部包括本体,在本体的一端设有端部设有圆弧部的方口,另一端设有枢接口,在枢接口的两侧设有枢接件,在枢接口的两侧分别形成弧形凸部,在弧形凸部之间设有固定杆,该固定杆用于固定第二连接钢丝,所述枢接件的端部为弧形部,在弧形部之间设有连接杆,该连接杆用于与第一伞骨上的第二枢接部连接设置。进一步,所述第二枢接部包括本体,该本体的两侧形成端部为圆弧部的方口,在本体的中部设有固定端,该固定端的端部为弧形,中部设有通孔,该通孔与连接杆相互配合设置。该结构中的圆弧部不容易伤手,保护使用者的使用。进一步,所述第二枢接结构包括第三枢接部,该第三枢接部与形成在第三伞骨端部的枢接口配合设置。进一步,所述第三枢接部包括本体,在本体的一端形成端部为圆弧部的方口,在另一端两侧形成长枢接件,在长枢接件的底部设有一挡板,在其中一个长枢接件上设有用于连接第一连接钢丝的固定耳,所述长枢接件与本体之间圆弧部连接,在长枢接件的端部向内形成中部设有通孔的固定端部,在通孔上设有横杆。进一步,所述枢接口上包括第一枢接口和第二枢接口,所述第一枢接口与第二连接钢丝连接设置,所述第二枢接口与横杆配合设置。由上可知,本专利技术中的枢接部和固定件都替代了铁丝铰接,避免了铁丝的影响,同时也伞骨之间的连接强度增加,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利于长期发展。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精巧,能防止使用者割手受伤,大大提高使用的安全系数。为了进一步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阐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二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枢接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枢接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二枢接部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三枢接部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三枢接部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的枢接口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考附图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如图1所示,防割手伞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伞骨1,在第一伞骨1的中部设有第二伞骨2,在第一伞骨1的一端设有第三伞骨3,在第一伞骨1和第二伞骨2之间设有第一枢接结构,在第一伞骨1和第三伞骨3之间设有第二枢接结构;在第一伞骨1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固定件4,在第二伞骨2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固定件5。进一步设置,在第一伞骨1和第三伞骨3的中部之间设有第一连接钢丝6。进一步设置,在第二伞骨2和第三伞骨3之间设有第二连接钢丝7。图2所示,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固定件4包括本体9,在本体9的一端设有端部为圆弧部10的方口11,另一端为扁口12,在本体9和扁口12之间为圆弧13连接。图3所示,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固定件5包括本体9,在本体9的一端设有端部为圆弧部10的方口11,另一端为扁口12,在本体9和扁口12之间为圆弧13连接,在本体9的两侧设有凹口14,该凹口14在本体9的内壁形成凸体15,用于固定第二伞骨。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枢接结构包括彼此配合设置,实现旋转连接的第一枢接部和第二枢接部。图4和图5所示,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枢接部包括本体9,在本体9的一端设有端部设有圆弧部10的方口11,另一端设有枢接口16,在枢接口16的两侧设有枢接件17,在枢接口16的两侧分别形成弧形凸部18,在弧形凸部18之间设有固定杆19,该固定杆19用于固定第二连接钢丝7,所述枢接件17的端部为弧形部20,在弧形部20之间设有连接杆21,该连接杆21用于与第一伞骨1上的第二枢接部连接设置。图6所示,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枢接部包括本体9,该本体9的两侧形成端部为圆弧部10的方口11,在本体9的中部设有固定端22,该固定端22的端部为弧形23,中部设有通孔24,该通孔24与连接杆21相互配合设置。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枢接结构包括第三枢接部,该第三枢接部与形成在第三伞骨端部的枢接口配合设置。图7和图8所示,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三枢接部包括本体9,在本体9的一端形成端部为圆弧部10的方口11,在另一端两侧形成长枢接件25,在长枢接件25的底部设有一挡板26,在其中一个长枢接件25上设有用于连接第一连接钢丝6的固定耳27,所述长枢接件25与本体9之间圆弧连接,在长枢接件25的端部向内形成中部设有通孔24的固定端部28,在通孔上设有横杆29。图9所示,进一步设置,所述枢接口上包括第一枢接口30和第二枢接口31,所述第一枢接口30与第二连接钢丝7连接设置,所述第二枢接口31与横杆29配合设置。由上可知,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精巧,能防止使用者割手受伤,大大提高使用的安全系数。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并非对本案设计的限制,凡依本案的设计关键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防割手伞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伞骨,在第一伞骨的中部设有第二伞骨,在第一伞骨的一端设有第三伞骨,在第一伞骨和第二伞骨之间设有第一枢接结构,在第一伞骨和第三伞骨之间设有第二枢接结构;在第一伞骨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固定件,在第二伞骨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固定件。
【技术特征摘要】
1.防割手伞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伞骨,在第一伞骨的中部设有第二伞骨,在第一伞骨的一端设有第三伞骨,在第一伞骨和第二伞骨之间设有第一枢接结构,在第一伞骨和第三伞骨之间设有第二枢接结构;在第一伞骨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固定件,在第二伞骨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枢接结构包括彼此配合设置,实现旋转连接的第一枢接部和第二枢接部,所述第一枢接部包括本体,在本体的一端设有端部设有圆弧部的方口,另一端设有枢接口,在枢接口的两侧设有枢接件,在枢接口的两侧分别形成弧形凸部,在弧形凸部之间设有固定杆,该固定杆用于固定第二连接钢丝,所述枢接件的端部为弧形部,在弧形部之间设有连接杆,该连接杆用于与第一伞骨上的第二枢接部连接设置,所述第二枢接部包括本体,该本体的两侧形成端部为圆弧部的方口,在本体的中部设有固定端,该固定端的端部为弧形,中部设有通孔,该通孔与连接杆相互配合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割手伞骨,其特征在于:在第一伞骨和第三伞骨的中部之间设有第一连接钢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割手伞骨,其特征在于:在第二伞骨和第三伞骨之间设有第二连接钢丝。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伟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腾鑫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