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两系不育系与三系保持系杂交选育杂交水稻新材料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555530 阅读:3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0 1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两系不育系与三系保持系杂交选育杂交水稻新材料的方法,选用叶片窄、直立、叶角较小等有利于光能的吸收和利用等有利的株叶形态的两系不育系Y58S母本与抗病保持系广抗13B有性杂交;种植F1;种植大群体F2,选择符合育种目标的单株,育种目标为:叶片窄、直立、叶角较小,植株性状倾向于母本Y58S;用新质源不育系JW803A作为测交母本与优良单株测交;选择育性败育彻底的株系进行回交,相应保持系自交;育成品质优良,抗病,抗倒,败育彻底,育性稳定同时具有两系和三系优点的新不育系及其对应保持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
技术介绍
近几年来,两系杂交水稻在我国南方稻区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发展势头强劲,其多数品种主要表现在品质好、抗倒性强、高光效等方面,特别是其叶片窄、直立、叶角较小等株叶形态更有利于光能的吸收和利用,但应用面积较大的两系不育系如培矮64S、 Y58S等普遍存在着抗病性较差,受温光反应特性的影响较大,致使其在繁殖和制种过程中容易造成减产和高杂株的出现,从而在不同年份给生产上带来或多的损失;而多数三系不育系(对应的是其保持系)虽然一方面表现出其育性对温光反应比较稳定,繁殖、制种产量较高等优势,但其叶片长大、中角大、抗倒性普遍较差,因而影响了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的发展和应用。在选育杂交水稻新材料(不育系、恢复系等)时,现有技术的多数是三系保持系与三系保持系杂交、三系保持系与其它粳稻或野生稻等进行杂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采用两系不育系和三系保持系的杂交,通过系谱选择、测交、回交的方式, 选育新的具有粳稻株叶形态的三系不育系,从而为组配品质优良、抗病性强、高光效率的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选用叶片窄、直立、叶角较小等有利于光能的吸收和利用等有利的株叶形态的两系不育系Y58S母本与抗病保持系广抗13B有性杂交;种植Fl ;种植大群体F2,选择符合育种目标的单株,育种目标为叶片窄、直立、叶角较小,植株性状倾向于母本Y58S;用新质源不育系JW803A作为测交母本与优良单株测交;选择育性败育彻底的株系进行回交,相应保持系自交;育成品质优良,抗病,抗倒,败育彻底,育性稳定同时具有两系和三系优点的新不育系及其对应保持系。本专利技术针对两系和三系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本专利技术利用对温光反应敏感且株叶形态好的两系不育系与籼型抗病三系保持系杂交,通过系谱选择的、自交、回交的方法,成功选育出株叶形态倾向两系、但不育特性表现、温光反应特性和抗病性表现均倾向三系的杂交水稻新不育系,为杂交水稻不育系的选育方法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和方法。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将两系的叶片窄、直立、叶角较小等有利于光能的吸收和利用等有利的株叶形态成功转入到三系保持系和不育系中,为培育高光效的杂交水稻品种提供了材料资源。2.将两系的优质与三系的抗病二者成功结合在一起,培育出抗病、优质的三系保持系及其对应的不育系,为组配优质、抗病的杂交水稻新品种提供了亲本资源。3.利用三系败育特性对温光反应的稳定性,克服了两系育性中存在的对温光反应敏感问题,育成的新材料倾向三系的败育特性,为其创造了更大的利用空间。4.两系与三系的结合成功,提供了一种选育杂交水稻新材料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为杂交水稻亲本材料的多元化提供了新材料。5.将两系的抗倒性融合到三系保持系中,成功培育出抗倒性较强的三系不育系, 为培育高产抗倒的杂交水稻新品种提供了材料来源。两系不育系(本专利中采用的属于粳稻)与三系保持系(本专利中采用的属于籼稻)的杂交,实际是籼、粳之间的种间杂交,二者的成功结合,一方面为籼粳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也为培育产量优势更加突出的杂交水稻新品种提供了可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2008年春,在四川绵阳西南科技大学水稻研究所青义科研基地用选用叶片窄、直立、叶角较小等有利于光能的吸收和利用等有利的株叶形态的两系不育系Y58S(购买于四川西科种业有限公司)为母本与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抗稻瘟病力强的三系保持系广抗13B (购买于四川西科种业有限公司)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单交),2008年冬,在海南陵水英州种植杂交F1,2009年春,在四川绵阳青义种植F2群体400个单株,选择其中符合育种目标(叶片窄、直立、叶角较小,植株性状倾向于母本Y58S)的单株35个,2009年冬,在海南陵水英州种植35个株系(F3),选用自育新质源不育系JW803A(购买于四川西科种业有限公司)作为测交母本,在这35个株系中选择其中符合育种目标的15个优良株系中的30个优良单株作为父本进行育性测交,单独收取测交用的30个优良单株的自交种子供下年种植,2010年春,在四川绵阳青义种植30个测交Fl及其对应的测交父本(F4),同时测交父本在四川蒲江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在测交田间中,首先用肉眼观察,在发现其测交 Fl中雄蕊表现花粉白色,瘦小等不育特性明显的优良株系中,选取其花粉进行1-KCI染色镜检,通过镜检,选取染色后花粉粒不规则,瘦小,花粉败育彻底的测交株系10个为母本, 其对应的测交父本株系经蒲江稻瘟病抗性鉴定为抗的为父本进行回交,2010年冬,在海南陵水英州种植10个BlFl株系及其对应保持系(F5),采用以上同样的方式,进行回交 、稻瘟病抗性鉴定,至2012年育成了同时具有两系株叶形态和三系败育特性的二个稳定优良不育株系及其对应保持系,其中一个定名为1341A、B,同时经过与不同恢复系进行杂交优势鉴定,杂交一代种表现产量优势强,抗病性好(2012年用1341A与中早熟恢复系辐恢838和自育恢复系绵恢4948测交,其一代种产量分别为552. 8公斤/亩、568. 6公/亩,分别较早熟对照辐优838(516. 3公斤/亩)增产6. 86%,6. 86%,且生育期分别较对照早熟5天、7天 (对照辐优838全生育期为139天);用1341A与迟熟恢复系蜀恢527、绵恢725、绵恢4251 等测交,其一代种产量分别623. 5公斤/亩、637. 4公斤/亩、645. 2公斤/亩,分别较对照冈优725 (598. 7公斤/亩,四川水稻迟熟组对照品种)增产4. 14%、6. 46%、7. 77%,生育期分别较对照网优725 (全生育期148天)早2天、早I天、早3天。保持系1341B的稻瘟病抗性经蒲江病圃鉴定,叶瘟O级,颈瘟3级,对测交一代种由于条件限制未作稻瘟病抗性鉴定。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 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专利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两系不育系与三系保持系杂交选育杂交水稻新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选用叶片窄、直立、叶角较小等有利于光能的吸收和利用等有利的株叶形态的两系不育系Y58S母本与抗病保持系广抗13B有性杂交;种植F1;种植大群体F2,选择符合育种目标的单株,育种目标为:叶片窄、直立、叶角较小,植株性状倾向于母本Y58S;用新质源不育系JW803A作为测交母本与优良单株测交;选择育性败育彻底的株系进行回交,相应保持系自交;育成品质优良,抗病,抗倒,败育彻底,育性稳定同时具有两系和三系优点的新不育系及其对应保持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两系不育系与三系保持系杂交选育杂交水稻新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选用叶片窄、直立、叶角较小等有利于光能的吸收和利用等有利的株叶形态的两系不育系 Y58S母本与抗病保持系广抗13B有性杂交;种植Fl ;种植大群体F2,选择符合育种目标的单株,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军胡运高杨国涛谢崇华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