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及照明器具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54908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6 1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及照明器具,其能够广泛地进行配光控制。照明装置(10)具备罩部件(11)和光源体(12)。罩部件(11)至少在局部具有透光部(11a)并构成为管状。光源体(12)沿管的长边方向插入罩部件内,并且具有基板(14),该基板(14)在一面侧配设多个固体发光元件(13),且该基板构成为,利用板状的挠性部件使短边方向的截面形状为沿着罩部件内表面的形状,且在多个固体发光元件分别所在的垂直线x-x上,相邻的各固体发光元件和透光部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不同。(*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以发光二极管等固体发光元件为光源的照明装置及使用该照明装置的照明器具。
技术介绍
近年来,代替灯丝灯泡,提出了以寿命长且消耗电力少的固体发光元件即发光二极管(以下称作“LED”)为光源的直管形的照明装置。专利文献1:特开2011 - 029051号公报这些直管形的照明装置通常使用一面侧配设有LED的呈平板状的纸酚类或环氧玻璃等硬的基板插入圆筒状的罩部件内而构成。因此,从LED放射的光从平板状的基板的一面侧放射,而不能够向背面侧放射。因此,在将直管形的照明装置组装入天花板安装形的照明器具等的情况下,与光的指向性强的LED的特性相应地,光主要向器具的正下方向放射。因此,成为与荧光灯不同的照明,在习惯现有光源的情况下成为产生不适感的原因。因此,在这种以LED为光源的直管形的照明装置中,如何广泛地进行配光控制成为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广泛地进行配光控制的照明装置及照明器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其具备罩部件和光源体。罩部件至少在局部具有透光部,并构成为管状。光源体沿管的长边方向插入罩部件内,且具有基板,在该基板的一面侧配设多个固体发光元件,且该基板构成为通过板状的挠性部件使短边方向的截面形状为沿着罩部件内表面的形状,且在多个固体发光元件分别所在的垂直线上,相邻的各固体发光元件和透光部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不同。此外,在光源体中,基板的另一面侧密合地支承于导热部件。此外,本技术提供一种照明器具,其具备器具主体和安装于器具主体上的上述的照明装置。技术效果根据本技术,能够提供可实现广泛的配光控制的照明装置及照明器具。附图说明图1表示作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图1 (a)是将装置分解并将局部切开表示的立体图,图1 (b)是以拆下灯头部件的状态进行表示的端面图。图2表示同上照明装置,图2 (a)是左方端部的剖面图,图2 (b)是表示将光源体插入罩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将局部切开表示同上照明装置的光源体的组装顺序的立体图。图4表示安装有同上照明装置的照明器具,图4 (a)是主视图,图4 (b)是侧视图。图5表示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图5 Ca)是以拆下灯头部件的状态表不的端面图,图5 (b)是表不光的放射方向的端面图。图6表示本技术第三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图6 Ca)是以拆下灯头部件的状态表不的端面图,图6 (b)是表不光的放射方向的端面图。图7表示本技术第四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图7 Ca)是以拆下灯头部件的状态表不的端面图,图7 (b)是表不光的放射方向的端面图。图8表示本技术第四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变形例,图8 Ca)是以拆下灯头部件的状态表示的端面图,图8 (b)是表示光的放射方向的端面图。符号说明10照明装置11罩部件Ila透光部12光源体13固体发光元件14 基板15导热部件20照明器具21器具主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技术所涉及的照明装置及使用该照明装置的照明器具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方式I本实施方式是由带L型灯头的直管形LED灯构成的照明装置及使用该照明装置的店铺·办公室等设施·业务用的基础照明等照明器具的实施方式,首先说明照明装置的构成。如图1所示,照明装置10的构成包括罩部件11,其至少在局部具有透光部11a,并构成为管状;光源体12,其沿管的长边方向插入罩部件内,并且具有基板14,该基板14在一面侧配设有多个固体发光元件13,且利用呈板状的挠性部件使短边方向的截面形状为沿着罩部件11的内表面的形状;一对灯头部件16,其配设于罩部件11的两端。罩部件11至少在局部具有透光部Ila并构成为管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a)所示,构成为短边方向的截面为大致圆形且两端具有开口 IlbUlb的呈长条的直管状的圆筒体,且至少局部具有的透光部Ila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圆筒体整体形成透光部Ila的方式而由具有透光性的厚度薄的玻璃或塑料制的母材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添加有光扩散部件的聚碳酸酯树脂构成圆筒体整体。此外,考虑到罩部件11插入并配设后述的光源体12的作业性,罩部件11优选两端开口,但 也可以是任一方的端部闭口。而且,光源体12沿圆筒体的长边方向插入上述构成的罩部件11内。光源体12具有多个固体发光兀件13和一面侧配设有固体发光兀件的基板14。固体发光元件13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多个SMD (Surface Mount Device :表面贴装器件)类型的发出白色(包含昼白色、昼光色、灯泡色等)光的LED构成。此外,LED13可以是直接安装于基板上的多个LED芯片并以含有由该LED芯片激励的荧光体的树脂密封从而发出白色等光而构成的COB (Chip on Board :板上芯片封装))类型。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板14的一面侧是指配设有LED13的面,其背侧为另一面侧。基板14由绝缘体和印刷基板构成,其中绝缘体由挠性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由聚酰亚胺树脂等薄膜状的片材构成,印刷基板为在绝缘体上形成粘结层且在其上形成由铜等构成的导体箔并构成配线图案的构造,具有柔软性且可较大自由变形。此外,基板14也可以如下构成,即,对薄的铝等金属实施绝缘被覆而构成,或通过薄的环氧基板等而具有挠性。而且,如图3所示,上述构成的基板14构成为矩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呈横长的长方形的薄长条状的平板状,相对于其一面侧多个LED以矩阵状且大致等间隔地设置的方式来进行安装配设。而且,多个LED13分别通过配线图案串联连接。如上述构成为板状的基板14构成为,利用基板的挠性使短边方向的截面形状为沿着罩部件11的内表面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沿着呈圆筒体的罩部件11的内表面的 形状、即呈圆筒体的形状,且在多个LED13分别所在的垂直线X — X上,相邻的各LED13和罩部件11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不同。S卩,如图1 (b)所示,基板14在将LED13 — I所在的垂直线x — x上的LED13 — I和罩部件11内表面之间的距离设为11,将位于LED13 -1的左右相邻的位置上的LED13 —2、13 — 3的垂直线X — X上的各LED13 — 2、13 — 3和罩部件11内表面之间的距尚分别设为12、13时,基板14构成为满足11 < 12、11 < 13的关系的圆筒体的形状。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基板14的挠性,对于短边方向的截面形状沿着罩部件11的内表面的形状来说,不需要基板14和罩部件11的形状完全一致,也容许大致一致的形状。而且,如图2所示,由圆筒体构成的基板14的外径形成为比由圆筒体构成的罩部件11的内径小,使由圆筒体构成的基板14的长边方向的轴线a — a与同样由圆筒体构成的罩部件11的长边方向的轴线b - b大体一致地插入。由此,在罩部件11的内表面和基板14的外表面之间遍及全周形成大致均等的间隔Si,各LED13被设置在距离罩部件11内表面大致均等的位置上,可以抑制点灯时亮度高的LED13被视为点状的情况。在如上构成的基板14上,基板14的另一面侧密合地支承于导热部件15上。SP,如图3所示,导热部件15由具有导热性的金属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铝(Al)制的细长的圆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罩部件,其至少局部具有透光部,并构成为管状;光源体,其沿管的长边方向插入罩部件内,并且具有基板,该基板在一面侧配设有多个固体发光元件,且该基板构成为,利用呈板状的挠性部件使短边方向的截面形状为沿着罩部件内表面的形状,且在多个固体发光元件分别所在的垂直线上,相邻的各固体发光元件与透光部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不同。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3.23 JP 2012-066879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罩部件,其至少局部具有透光部,并构成为管状; 光源体,其沿管的长边方向插入罩部件内,并且具有基板,该基板在一面侧配设有多个固体发光元件,且该基板构成为,利用呈板状的挠性部件使短边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家充彦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