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稻苗床播种机本技术涉及一种播种机,确切的说是一种水稻苗床播种机。目前在实际生产中,大多采用人工水稻苗床播种,没有专用的水稻苗床播种机;个体家庭设计加工的播种机,播种精度不够高,操作起来不方便,不适合大规模、大面积播种。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效高,播种均匀,播种量可调整的水稻苗床播种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水稻苗床播种机的结构主要包括播种箱、传动轮、推杆、把手、支架、道轨、播种轴、播种胶皮、前、后横梁、播种调整块、活动道轨;道轨由前、后横梁固定并支撑,活动道轨接在道轨的后端,支架横跨安装在活动道轨的后端部,在道轨的后部装有一把手;播种箱的横截面为梯形,上部装有扶手,上部中间位置的前侧固定有推杆前坐,上部中间位置的后侧固定有推杆后坐,推杆固定在推杆前坐和推杆后坐上并向后伸出;播种箱内部装有播种轴,播种轴的两端伸出播种箱侧壁并装有传动轮,传动轮放置在道轨上,播种轴的外表面成排的均匀分布有播种铁钉,每个播种铁钉的高度为5mm±0.5mm;播种箱的底部、播种轴的前后两侧固定有播种胶皮,在播种胶皮上靠进播种轴的一侧均匀分布有豁口,豁 ...
【技术保护点】
水稻苗床播种机,结构主要包括播种箱(1)、传动轮(3)、推杆(4)、把手(5)、支架(6)、道轨(8)、播种轴(12)、播种胶皮(13)、前、后横梁(15)、(9)、播种调整块(16)、活动道轨(17);其特征在于:道轨(8)由前、后横梁(15)、(9)固定并支撑,活动道轨(17)接在道轨(8)的后端,支架(6)横跨安装在活动道轨(17)的后端部,在道轨(8)的后部装有一把手(5);播种箱(1)的横截面为梯形,上部装有扶手(2),上部中间位置的前侧固定有推杆前坐(10),上部中间位置的后侧固定有推杆后坐(11),推杆(4)固定在推杆前坐(10)和推杆后坐(11)上并向后伸出 ...
【技术特征摘要】
1、水稻苗床播种机,结构主要包括播种箱(1)、传动轮(3)、推杆(4)、把手(5)、支架(6)、道轨(8)、播种轴(12)、播种胶皮(13)、前、后横梁(15)、(9)、播种调整块(16)、活动道轨(17);其特征在于:道轨(8)由前、后横梁(15)、(9)固定并支撑,活动道轨(17)接在道轨(8)的后端,支架(6)横跨安装在活动道轨(17)的后端部,在道轨(8)的后部装有一把手(5);播种箱(1)的横截面为梯形,上部装有扶手(2),上部中间位置的前侧固定有推杆前坐(10),上部中间位置的后侧固定有推杆后坐(11),推杆(4)固定在推杆前坐(10)和推杆后坐(11)上并向后伸出;播种箱(1)内部装有播种轴(12),播种轴(12)的两端伸出播种箱(1)侧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时勋,刘静,于晓非,孙玉华,周广林,
申请(专利权)人:刘时勋,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