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德珏专利>正文

一种电机转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51485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5 2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转子,包括转子轴、铁芯和贴设在铁芯表面与电机极数对应的若干磁瓦,若干磁瓦分别形成电机转子的N极和S极,其特征在于:所有磁瓦在铁芯表面设置后,磁瓦的外表面形成一个完整的圆柱形,每块磁瓦中间厚,两翼变薄,所述铁芯表面与磁瓦内表面紧密贴合,所述磁瓦的外表面套设有不锈钢套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充磁后具有垂直的磁力线分布,与现有套磁环的电机转子相比较,工作时运转平稳,振动小、噪音低、降低发热量,提高电机功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转子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电机转子的改进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电机转子一般由转子轴、铁芯和磁材组成,磁材设在铁芯的表面,电机转子在充磁后,磁材会形成电机转子的NS极,它的磁力线有辐射磁力线和垂直磁力线两种。目前,市场上铁芯表面套磁环的电机转子,充磁后一般是产生垂直磁力线,以8极电机为例,铁芯表面需要有8块磁瓦,8块磁瓦产生的垂直磁力线如图4所示,由于每块磁瓦是等厚的并呈圆弧形,这样在同样的磁力线方向上,磁瓦中间的磁材厚度最薄,磁瓦两翼的边上厚度最厚,所以磁瓦中间的磁强最弱,而磁瓦两翼边上的磁强最强,而电机转子理想的磁强分布应该是每块磁瓦中间的磁强较强,两翼的磁强较弱,其结果是,现有电机转子在工作时,运转阻力会较大,导致振动偏大、噪音偏高、易产生发热,最终影响电机的功率。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目前公知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 技术问题是在于提供一种在充磁后具有垂直的磁力线分布,工作时运转平稳,振动小、噪音低、降低发热量,提高电机功率的电机转子。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种电机转子,包括转子轴、铁芯和贴设在铁芯表面与电机极数对应的若干磁瓦,若干磁瓦分别形成电机转子的N极和S极,其特征在于所有磁瓦在铁芯表面设置后,磁瓦的外表面形成一个完整的圆柱形,每块磁瓦中间厚,两翼变薄,所述铁芯表面与磁瓦内表面紧密贴合,所述磁瓦的外表面套设有不锈钢套壳。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每块磁瓦的两翼变薄,所以在同样的垂直磁力线方向上,每块磁瓦中间的磁材厚度相对最厚,磁强较强,而磁瓦两翼的磁材厚度变薄,磁强较弱,从而改变每块磁瓦的磁强分布,达到电机转子理想的磁强分布;另外,磁瓦两翼变薄是通过改变磁瓦内表面的形状,磁瓦外表面保持原有的圆弧形,这样所有磁瓦在铁芯表面设置后,磁瓦的外表面形成一个完整的圆柱形,同时铁芯外表面适应磁瓦的内表面,两者紧密贴合不留空隙,所以电机转子工作时不会产生多余的风阻,振动小、噪音低、降低发热量,提高电机功率,磁瓦外圆套上不锈钢套壳使整个电机转子牢固可靠。附图说明本技术有如下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轴向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电机转子充磁后的垂直磁力线分布图,图4为现有技术电机转子充磁后的垂直磁力线分布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2所示,本技术的电机转子,以八极为例,包括转子轴1、铁芯2和贴设在铁芯2表面的八块磁瓦3,八块磁瓦3分别形成电机转子的N极和S极,所有磁瓦3在铁芯2表面设置后,磁瓦3的外表面形成一个完整的圆柱形,每块磁瓦3中间厚,两翼变薄,所述铁芯2表面与磁瓦3内表面紧密贴合没有空隙,所述磁瓦3的外表面套设有金属不锈钢套壳4。本技术的电机转子,经充 磁后,产生的垂直磁力线分布如图3所示,每块磁瓦的中间部分磁强较强,而两翼部分磁强较弱,符合电机转子理想的磁强分布。图4所示为充磁后具有垂直磁力线分布的现有技术电机转子,每块磁瓦的磁力线分布是平行的,中间磁强弱,两翼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机转子,包括转子轴、铁芯和贴设在铁芯表面与电机极数对应的若干磁瓦,若干磁瓦分别形成电机转子的N极和S极,其特征在于:所有磁瓦在铁芯表面设置后,磁瓦的外表面形成一个完整的圆柱形,每块磁瓦中间厚,两翼变薄,所述铁芯表面与磁瓦内表面紧密贴合,所述磁瓦的外表面套设有不锈钢套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转子,包括转子轴、铁芯和贴设在铁芯表面与电机极数对应的若干磁瓦,若干磁瓦分别形成电机转子的N极和S极,其特征在于所有磁瓦在铁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德珏
申请(专利权)人:周德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