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触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50762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5 2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触头结构,其技术方案为:包括铜触指片,基座,压环,弹簧;将所述的铜触指片的一端用所述的压环固定在所述的基座上,将所述的弹簧缠绕固定在所述铜触指片的另一端,即可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电触头结构的核心部分。由此技术方案构成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通流能力高、制作成本远远低于当今普遍应用自力型触指和梅花触头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触头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可以广泛应用在以铜镀银为接触导电的高压断路器产品上的高通流电触头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以铜镀银为接触导电的高压断路器产品上的主触头结构,通常选用自力型触指或者由大量独立的带弹簧的触指片组装而成梅花触头,体积大,质量重,导电能力不强;同时由于结构复杂,加工精度要求高,所以成本相应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申请人经过深入研究,改进并专利技术了一种电触头结构;其具有 结构简单,通流能力强,易加工易装配、成本低廉等优点。本技术的一种电触头结构,其技术方案为包括铜触指片,基座,压环,弹簧;将所述的铜触指片的一端用所述的压环固定在所述的基座上,将所述的弹簧缠绕固定在所述铜触指片的另一端。其中,所述铜触指片两端设置有接触面、触指接触面,二者皆为镀银;其中,所述基座为铝合金材质,并设置有接触面,所述接触面为镀银;其中,所述压环和所述铜触指片上的接触面与所述基座上的接触面之间的配合是过盈配合;其中,所述铜触指片是在一个铜板上制作出触指,然后制作成环状。其中,所述弹簧由铍青铜制作,首尾相连固定在所述的铜触指片的触指接触面端。由上述技术方案,即可构成本技术一种电触头结构的核心部分。由此技术方案构成的本技术一种电触头结构,通流能力强,制作成本远远低于当今普遍应用自力型触指和梅花触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电触头结构的铜触指片平面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电触头结构的铜触指片轴测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电触头结构的压环的轴测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电触头结构的弹簧的轴测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电触头结构的铝合金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电触头结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种电触头结构的装配结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对本技术一种电触头结构作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在一张铜板上开槽制成平面铜触指片I ;然后制成为环状的铜触指片2 ;在铜触指片2两端设置有接触面3、触指接触面4,并在所述接触面3、触指接触面4所示的地方镀银;装配时,先将铜触指片2上的接触面3包裹在铝合金材质的基座5的接触面6处,接触面6也为镀银;然后将压环7用油压机压装在铜触指片2外侧,使得铜触指片2的接触面3与铝合金材质的基座5的接触面6紧紧相贴;通过三者之间的过盈配合,达到充分接触,将电阻降为最低至O. 5 1 μ Ω ;然后如图6所示,将铍青铜丝制作的弹簧8,首尾相连,缠绕在铜触指片2的触指接触面4端,使铜触指片2的触指处形成相应的抱紧力,完全避免涡流的产生,达到与对侧触头有效的紧密连接。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技术一种电触头结构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凡为达到本技术的目的,实现本技术的功能,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实 质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各个技术特征及其装配方式等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技术的内容,同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铜触指片(2),基座(5),压环(7),弹簧(8);将所述的铜触指片(2)的一端用所述的压环(7)固定在所述的基座(5)上,将所述的弹簧(8)缠绕固定在所述铜触指片(2)的另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铜触指片(2),基座(5),压环(7),弹簧(8);将所述的铜触指片(2)的一端用所述的压环(7)固定在所述的基座(5)上,将所述的弹簧(8)缠绕固定在所述铜触指片(2)的另一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铜触指片(2)两端设置有接触面(3)、触指接触面(4),二者皆为镀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5)为铝合金材质,并设置有接触面(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灵淳李锦凡
申请(专利权)人:国电博纳北京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