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式触控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50015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5 2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主动式触控显示装置,其包含一显示面板、一触控面板,其中,显示面板具有一图形化遮蔽层,而触控面板包含多个触控检测线、多个触控控制线、多个开关组件与多个触控感测电极,其皆设置于显示面板上,且该多个触控控制线与该多个触控检测线交叉排列,重迭于图形化遮蔽层的设置位置,该多个开关组件分别耦接该多个触控控制线与该多个触控检测线,并分别耦接该多个触控感测电极。由于该多个触控控制线与该多个触控检测线重迭于图形化遮蔽层的设置位置,因而避免该多个触控控制线与该多个触控检测线遮住图形化遮蔽层的透光区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触控显示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主动式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今科技蓬勃发展,电子消费商品种类推陈出新,满足了大众不同的需求。由于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 IXD)具有轻薄短小与低耗电量等优点,而传统显示装置具有体积大与高耗电量,因此,现今市面上,由液晶显示装置取代传统映像管显示装置,而成为目前显示装置市场的主流。随着信息技术、无线行动通讯和信息家电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为了达到更便利、体积更轻巧化以及更人性化的目的,许多信息产品的输入装置已由传统输入装置,例如键盘或鼠标等,转变为使用触控显示装置的触控面板(TouchPanel)作为输入装置,同时也因为触控显示装置的便利性让消费性电子装置为现今最流行的产品类型,例如智能型手机、携带式影音播放器(MP4)、数字相框、平板计算机等消费性电子装置。现今触控显示装置的触控面板大致可区分为电容式触控面板、电阻式触控面板与感光式触控面板等类型,由于电容式触控面板的精确度较电阻式触控面板高,又电容式触控面板的成本较感光式触控面板低,因此让采用电容式触控面板的触控显示装置蔚为主流。一般触控显示装置的设置方式为将触控面板设置于显示面板上,以让触控面板依据触控显示装置显示的画面提供可触控区域,供使用者依据画面所显示的影像物件进行触控操作,也就是,使用者可藉由手指或可触控物而直接碰触触控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以输入使用者欲执行的触控显示装置所提供的各项功能,因此简化使用者在触控显示装置的输入操作复杂度。请参阅图1,其为习知触控显示装置的电路图。如图所示,习知触控显示装置100包含一触控基板110、多个检测电极线111、多个控制电极线112、多个开关组件113、多个感测电极114、一彩色滤光层120、一遮光层121、一触控驱动电路130与一触控检测电路140。遮光层121设置于彩色滤光层120上,触控基板110设置于遮光层121上,而检测电极线111、控制电极线112、开关组件113与感测电极114设置于触控基板110上。检测电极线111与控制电极线112于触控基板110上交叉排列,且检测电极线111与控制电极线112分别耦接该多个开关组件113,控制电极线112耦接至触控驱动电路130,检测电极线111耦接至触控检测电路140。习知触控显示装置100是由触控驱动电路130经控制电极线112驱动开关组件113,并藉由感测电极114感测触控物(例如触控笔或手指),而产生一触控信号,感测电极114所输出的触控信号经已驱动的开关组件113与检测电极线111传送至触控检测电路140,以检测受触控的位置。如此习知触控显示装置100藉由上述的作动方式提供触控功能,但,习知触控显示装置100的检测电极线111与控制电极线112跨越遮光层121与彩色滤光层120的部分透光区域,且检测电极线111与控制电极线112 —般为不透光的金属材料,因而导致触控显示装置100的透光率降低,所以造成触控显示装置100需提高光源亮度,以维持显示画面的显示亮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动式触控显示装置,其提供多个触控检测线与多个触控控制线重迭于遮光区域,以减少该多个触控检测线与该多个触控控制线所导致的非透光区域,而避免主动式触控显示装置的透光率降低,进而可有效改善主动式触控显示装置的透光率。本技术是提供一种主动式触控显示装置,其包含一显示面板与一触控面板。触控面板设置于显示面板的一图形化遮蔽层之上方,因此触控面板所包含的多个触控检测线、多个触控控制线、多个开关组件与多个触控感测电极亦皆设置于图形化遮蔽层之上方,且该多个触控控制线与该多个触控检测线交叉排列,再者,该多个触控检测线与该多个触控控制线位于显示面板的图形化遮蔽层的设置位置上方并重迭,因 而避免该多个触控检测线与该多个触控控制线横跨图形化遮蔽层的透光区域。此外,该多个开关组件耦接该多个触控检测线与该多个触控控制线,并另与该多个触控感测电极相耦接,该多个开关组件依据该多个触控控制线所传输的一控制信号而切换,该多个触控感测电极于感测一接触物件而产生一触控信号时,触控信号会经由该多个开关组件传送至该多个触控检测线。实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触控面板的多个触控检测线与多个触控控制线重迭于显示面板的图形化遮蔽层的设置位置,因而避免触控检测线与触控控制线跨越图形化遮蔽层的透光区域,以有效改善触控面板造成触控显示装置的透光率下降的问题。附图说明[0009[0010[0011[0012[0013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为习知触控显示装置的电路图2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电路图;以及图3为图2的剖面线AA’的剖视图。图号对照说明100习知触控显示装置110触控基板111检测电极线112控制电极线113开关组件114感测电极120彩色滤光层121遮光层130触控驱动电路140触控检测电路200主动式触控显示装置21显示面板211图形化遮蔽层212彩色滤光层213晶体管阵列基板214液晶层215玻璃基板216偏光板22触控面板221触控检测线222触控控制线223开关组件224触控感测电极225触控基板226 覆盖层227 黏着层228 光学胶层230 触控驱动电路240 触控检测电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对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请参阅图2,其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主动式触控显示装置的电路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主动式触控显示装置200为包含一显示面板21与一触控面板22。显示面板21包含一图形化遮蔽层211与一彩色滤光层212,触控面板22包含多个触控检 测线221、多个触控控制线222、多个开关组件223与多个触控感测电极224。此外,主动式触控显示装置200更进一步包含一触控驱动电路230与一触控检测电路240。由于触控面板22设置于显示面板21上,因此,该多个触控检测线221、该多个触控控制线222、该多个开关组件223与该多个触控感测电极224亦设置于显示面板21上,也就是说,该多个触控检测线221、该多个触控控制线222、该多个开关组件223与该多个触控感测电极224设置于图形化遮蔽层211上,且图形化遮蔽层211设置于彩色滤光层212上。该多个触控检测线221与该多个触控控制线222是交叉排列,且该多个触控检测线221与该多个触控控制线222分别位于该显示面板21的该图形化遮蔽层211的设置位置之上方并重迭,而该多个触控检测线221为纵向排列,该多个触控控制线222为横向排列,即该多个触控检测线221与该多个触控控制线222是相互垂直,因而让该多个触控检测线221与该多个触控控制线222构成多个方格,该多个开关组件223与该多个触控感测电极224对应设置于该多个方格中,且该多个开关组件223分别耦接对应的触控检测线221与触控控制线222。其中该多个触控控制线222及该多个触控检测线221的材料是选自于铟锡化合物、氧化锌、奈米碳管、石墨烯、奈米银墨及上述的组合的其中一个。此外,触控驱动电路230经该多个触控控制线222耦接该多个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主动式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显示面板,其具有一图形化遮蔽层;一触控面板,其设置于该显示面板上,该触控面板包含:多个触控检测线与多个触控控制线,设置于该显示面板上,且该多个触控控制线与该多个触控检测线交叉排列,该多个触控检测线与该多个触控控制线位于该显示面板的该图形化遮蔽层的设置位置上方并重迭;多个开关组件,其分别耦接该多个触控控制线与该多个触控检测线,该多个开关组件依据该多个触控控制线所传输的一控制信号而切换;以及多个触控感测电极,其分别耦接该多个开关组件,该多个触控感测电极感测一接触物件而产生一触控信号而经由该多个开关组件传送至该多个触控检测线。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8.27 TW 1012164661.一种主动式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显示面板,其具有一图形化遮蔽层; 一触控面板,其设置于该显示面板上,该触控面板包含 多个触控检测线与多个触控控制线,设置于该显示面板上,且该多个触控控制线与该多个触控检测线交叉排列,该多个触控检测线与该多个触控控制线位于该显示面板的该图形化遮蔽层的设置位置上方并重迭; 多个开关组件,其分别耦接该多个触控控制线与该多个触控检测线,该多个开关组件依据该多个触控控制线所传输的一控制信号而切换;以及 多个触控感测电极,其分别耦接该多个开关组件,该多个触控感测电极感测一接触物件而产生一触控信号而经由该多个开关组件传送至该多个触控检测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式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显示面板更包含 一晶体管阵列基板; 一彩色滤光层,其设置于该图形化遮蔽层与该晶体管阵列基板之间; 一液晶层,其设置于该彩色滤光层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濮家铨孙国昇许荣富
申请(专利权)人:凌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