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频谱分析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49643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5 21:16
一种新型频谱分析仪,其被测信号依次经过衰减器或放大器、滤波器后输入至第一混频器的射频输入端;第一本振产生的扫频信号输入至第一混频器与被测信号混频后产生第一中频信号;所述第一中频信号依次经过放大器、滤波器放大后输入至第二混频器的射频输入端;第二本振的本振信号输入至第二混频器与所述第一中频信号混频后产生第二中频信号;第二中频信号依次经过放大器、滤波器放大后输入至第三混频器的射频输入端;第三本振的本振信号输入至第三混频器与所述第二中频信号混频后产生第三中频信号;第三中频信号经过放大器、滤波器后输入模数转换器ADC;ADC输出的数字信号输入数字信号处理模块进行数据处理后输出至显示模块进行显示。?(*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频谱分析仪,尤其涉及一种中频数字化的频谱仪分析仪。
技术介绍
频谱仪按对信号分析处理方法分为模拟式频谱仪、数字式频谱仪、模拟/数字混合式频谱仪。模拟式频谱仪是以扫描式为基础构成,采用滤波器或混频器将被分析信号中各频率分量逐一分离,再配合后续的检波得到信号的频谱,所有早期的频谱仪几乎都属于模拟滤波式或超外差结构,并被沿用至今。中频电路全部采用模拟器件,因而精度低、一致性差、体积大,且其性能随温度变化,受环境影响较大,当温度、湿度变化时,整机的性能下降严重,也难以满足进一步减少体积和功耗的要求。单纯的数字式频谱仪是非扫描式,以数字滤波器或FFT变换为基础构成,精度高、性能灵活,但受到数字系统工作频率的限制,一般用于低频段的实时分析,达不到宽频带高精度频谱分析。而模拟与数字相结合的频谱仪,兼顾了两者的优点,成为现在的主流频谱仪技术。在现有频谱仪方案中,有的采用射频信号分段式,但是其硬件电路体积较大,且扫描速度慢。已经检索到的一种实现方案(专利申请号200610013096. 0,专利公开号CN1804642A)虽然用两次变频方式,但是其测量信号的频率范围较小,只有1000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频谱分析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射频信号处理模块、模数转换器ADC、数字信号处理模块、显示模块和控制模块;射频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包括接第一本振、第一混频器、第二本振、第二混频器、衰减器、放大器和滤波器;被测信号依次经过衰减器或放大器、滤波器后输入至第一混频器的射频输入端;第一本振产生的扫频信号输入至第一混频器与被测信号混频后产生第一中频信号;所述第一中频信号依次经过放大器、滤波器放大后输入至第二混频器的射频输入端;第二本振的本振信号输入至第二混频器与所述第一中频信号混频后产生第二中频信号;第二中频信号依次经过放大器、滤波器放大后输入至第三混频器的射频输入端;第三本振的本振信号输入至第三混频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频谱分析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射频信号处理模块、模数转换器ADC、数字信号处理模块、显示模块和控制模块;射频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包括接第一本振、第一混频器、第二本振、第二混频器、衰减器、 放大器和滤波器;被测信号依次经过衰减器或放大器、滤波器后输入至第一混频器的射频输入端;第一本振产生的扫频信号输入至第一混频器与被测信号混频后产生第一中频信号;所述第一中频信号依次经过放大器、滤波器放大后输入至第二混频器的射频输入端; 第二本振的本振信号输入至第二混频器与所述第一中频信号混频后产生第二中频信号;第二中频信号依次经过放大器、滤波器放大后输入至第三混频器的射频输入端;第三本振的本振信号输入至第三混频器与所述第二中频信号混频后产生第三中频信号;第三中频信号经过放大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景华蒲正将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国睿安泰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