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噪音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隔声模块,以及带有该隔声模块的内嵌桁架结构的吸隔声复合结构,该隔声模块和吸隔声复合结构特别适用于轻质高隔声量的厂房、墙体、民用建筑墙体等隔声降噪。
技术介绍
轻质高隔声量建筑墙体是防止噪声污染的重要构件,其广泛运用于民用和工业领域。现有的轻质高隔声建筑结构主要是将轻钢龙骨、吸声材料和石膏板或者其他隔声材料现场铺设而成,即将轻钢龙骨横向与墙体或厂房立柱之间焊接成檀条,再将轻钢龙骨纵向焊接形成骨架,石膏板或其他隔声材料一块一块地铺设在龙骨上,在填充吸声材料后便在龙骨的另一侧固定石膏板或其他隔声材料,最后在厂房的外侧铺设瓦楞板,以此形成吸隔声结构,这种结构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缺点(I)石膏板与石膏板之间的缝隙不可避免,密封性差,因此导致吸隔声墙体存在漏声,从而导致整个墙体的隔声性能大幅度下降。(2)内外隔声体通过轻钢龙骨连接,因此存在“声桥”,整个墙体的隔声性能较差。(3)由于轻钢龙骨本身的刚度不足,当墙体的截面积大于30平方米时,吸隔声墙体的刚度必须借助辅助横梁,即依靠檀条才能保证,进而增加成本。(4)不能批量生产,并且现场铺设工序多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隔声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隔声板(1)、第二隔声板(2)和位于两隔声板之间或附着连接在第一隔声板(1)或第二隔声板(2)表面的吸声体(3),所述第一隔声板(1)和第二隔声板(2)的端部均被卡槽条(4)包覆,该卡槽条(4)将U形围板(5)搭接固定在第一隔声板(1)与第二隔声板(2)的端部之间,使整个隔声模块的端部形成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声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隔声板(I)、第二隔声板(2)和位于两隔声板之间或附着连接在第一隔声板(I)或第二隔声板(2)表面的吸声体(3),所述第一隔声板 (I)和第二隔声板(2)的端部均被卡槽条(4)包覆,该卡槽条(4)将U形围板(5)搭接固定在第一隔声板(I)与第二隔声板(2)的端部之间,使整个隔声模块的端部形成凹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声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声板(I)和第二隔声板(2) 的四周均包裹U形弹性橡胶压条(6)。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声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体(3)的厚度为50 300mm, 其内置无碱玻纤布包裹的隔声材料,外敷穿孔板(7),中间填充吸声材料。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声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板(7)的厚度为I 12mm,穿孔率为23% 65%。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声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材料为玻璃棉或三聚氰胺;所述穿孔板(7)为钢板、招板、水泥纤维板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伟鑫,张奎,何海林,廖忠游,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正升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