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复合型边坡防护板,包括防护板本体,防护板本体的上部开设缺口,防护板本体上且位于缺口的上方罩半圆环形防护壁,防护壁的左部、右部和下部均与防护板本体相连接,防护板本体上设置连接装置。该生态复合型边坡防护板能有效防止边坡的浅层滑动,进而起到排水绿化的作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边坡防护结构,包括多个生态复合型边坡防护板,多个所述生态复合型边坡防护板均固定在边坡上且通过连接装置组装在一起。该边坡防护结构弥补了现有挡墙与格构组合模式只能单一防护、简易绿化而不能相对抗滑、深度绿化的技术缺陷,既起到抗滑防护作用,又起到排水、绿化和维护生态平衡的综合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边坡防护板和边坡防护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生态复合型边坡防护板和边坡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防止边坡浅层滑动与护坡工程中所采用的支挡结构主要以挡土墙与格构为主,其主要起抗滑防护作用。这种挡土墙与格构的组合模式对防止边坡的浅层滑动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对于边坡的绿化与生态复原却作用不大,尽管格构之间也可以植土种草,具有一定的绿化功能,但格构之间所能种植的植被过于单一,草本植物的根系也不够发达,且格构本身易变形破坏,所以其护坡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总体来讲还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并未充分考虑利用植被对边坡的修复功能,尤其是灌木等根系发达具有良好固土作用的植被一直未被引用到边坡的防护之中,从而使边坡表层达到自稳的效果,没能起到对边坡的防护、绿化与生态平衡的综合效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生态复合型边坡防护板和边坡防护结构。该生态复合型边坡防护板具有良好的浅层抗滑防护作用和排水、绿化效果;而由多个生态复合型边坡防护板组成的边坡防护结构弥补了现有挡墙与格构组合模式只能单一防护、简易绿化而不能相对抗滑、深度绿化的技术缺陷,既能起到抗滑防护作用,又能起到排水、绿化和维护生态平衡的综合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生态复合型边坡防护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板本体,所述防护板本体的上部开设有缺口,所述防护板本体上且位于所述缺口的上方罩有半圆环形防护壁,所述防护壁的左部、右部和下部均与防护板本体相连接,所述防护板本体上设置有连接装置。上述的生态复合型边坡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设置在防护板本体顶面且分别设置在缺口两侧的榫头和设置在防护板本体底面的两个卯眼。上述的生态复合型边坡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本体、防护壁和榫头均由钢筋混凝土制成。上述的生态复合型边坡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榫头内设置有延伸至防护板本体底部的主钢筋。上述的生态复合型边坡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壁上设置有排水孔。上述的生态复合型边坡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本体上开设有用于将防护板本体固定在边坡上的铆钉孔。上述的生态复合型边坡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的形状与防护壁底部的形状相适配。上述的生态复合型边坡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本体为方形板。上述的生态复合型边坡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本体的长度为74cm 114. 4cm,所述防护板本体的厚度为5cm,所述防护壁的厚度为3cm。边坡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生态复合型边坡防护板,多个所述生态复合型边坡防护板均固定在边坡上且通过连接装置组装在一起。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所述生态复合型边坡防护板的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该边坡防护结构便于组装。2、本技术所述生态复合型边坡防护板通过设置半圆环形防护壁,能够在防护壁与边坡形成的空隙用肥沃的土壤填平并同时播种或移栽适合当地地区生长的植物,尤其是灌木等根系发达的物种,具有对边坡进行绿化与生态复原的功能。3、本技术所述生态复合型边坡防护板结构中的防护板本体、防护壁和榫头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提高了生态复合型边坡防护板的强度,使其具有防止边坡浅层滑动的作用,且通过设置排水孔,增加了生态复合型边坡防护板的排水作用。4、本技术所述边坡防护结构能起到很好的抗滑防护与排水作用,整体呈阶梯式分布,既美化了环境又充分发挥出植物对边坡的修复功能,从而使边坡达到自稳的效果。5、本技术所述生态复合型边坡防护板和边坡防护结构的实现成本低,整体采用预制板模式,以套接方式进行连接,规模生产,施工方便,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工作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该生态复合型边坡防护板具有良好的抗滑防护作用和排水绿化作用;该边坡防护结构弥补了现有挡墙与格构组合模式的技术缺陷,既能起到抗滑防护作用,又能起到排水、绿化和维护生态平衡的综合效果,预制板生产模式,套接连接方式,使其可规模生产,方便施工,有效提高施工效率,便于推广使用。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生态复合型边坡防护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边坡防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一边坡防护板;1-1 一防护板本体;1-1-1 一缺口 ;1-2—防护壁;1-3—榫头; 1-4一卯眼;1-5—排水孔;1-6—铆钉孔。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所述的生态复合型边坡防护板通过以下实施例1至实施例5进行描述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一种生态复合型边坡防护板,包括防护板本体1-1,所述防护板本体1-1的上部开设有缺口 1-1-1,所述防护板本体1-1上且位于所述缺口 1-1-1的上方罩有半圆环形防护壁1-2,所述防护壁1-2的左部、右部和下部均与防护板本体1-1相连接,所述防护板本体1-1上设置有用于与其它防护板本体1-1组装的连接装置。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设置在防护板本体1-1顶面且分别设置在缺口1-1-1两侧的榫头1-3和设置在防护板本体1-1底面的两个卯眼1-4。所述防护板本体1-1、防护壁1-2和榫头1-3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榫头1-3内设置有延伸至防护板本体1-1底部的主钢筋,这样既能避开混凝土易断裂的特性又能保护钢筋混凝土结构内的钢筋免受腐蚀。所述防护壁1-2上设置有排水孔1-5。所述防护板本体1-1上开设有用于将防护板本体1-1固定在边坡上的铆钉孔1-6,用以进一步加固防护板本体1-1,同时也能防止边坡的浅层滑动。所述缺口 1-1-1的形状与防护壁1-2底部的形状相适配。所述防护板本体1-1为方形板。所述防护板本体1-1的长度为80cm 120cm,所述防护板本体1_1的宽度为74cm 114. 4cm,所述防护板本体1-1的厚度为5cm,所述防护壁I 一 2的厚度为3cm。本实施例中,当边坡的坡比为1:0. 3时,防护板本体1-1的长度为80cm,宽度为114. 4cm,厚度为5cm ;防护壁1_2左右两侧及正下方三处与防护板本体1_1连接处的切线距离防护板本体1-1边缘均为10cm,防护壁1-2的外半径为30cm,防护壁1_2的内半径为27cm,防护壁1-2的高度为100cm;所述榫头1_3为圆柱体,其上下底面圆的半径均为1.5cm,榫头1-3的高度为3cm,所述榫头1_3位于防护板本体1_1的顶面且左右各一个,并且左右榫头1-3下底面圆心分别距防护板本体1-1左右侧边缘IOcm ;卯眼1-4为对应于榫头1-3的圆柱孔,其半径为1. 6cm,深度为3cm,卯眼1-4位于防护板本体1-1的底面,左右各一个,并且左右卯眼1-4的孔心距防护板本体1-1的底面中心均为IOcm ;排水孔1-5半径为2cm,位于防护壁1-2上,排水孔1-5的孔心距防护壁1_2底部5cm ;铆钉孔1_6的半径为1cm,位于防护板本体1-1的左侧,孔心距其左侧边缘6cm,距其下底面76. 3cm,其总的重量约为897KN。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护板本体1-1、防护壁1-2和榫头1-3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是该生态复合型边坡防护板的主体部分,承担着主要的护坡与绿化功能,将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生态复合型边坡防护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板本体(1?1),所述防护板本体(1?1)的上部开设有缺口(1?1?1),所述防护板本体(1?1)上且位于所述缺口(1?1?1)的上方罩有半圆环形防护壁(1?2),所述防护壁(1?2)的左部、右部和下部均与防护板本体(1?1)相连接,所述防护板本体(1?1)上设置有连接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生态复合型边坡防护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板本体(1-1),所述防护板本体(1-1)的上部开设有缺口(1-1-1),所述防护板本体(1-1)上且位于所述缺口(1-1-1)的上方罩有半圆环形防护壁(1-2),所述防护壁(1-2)的左部、右部和下部均与防护板本体(1-1)相连接,所述防护板本体(1-1)上设置有连接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复合型边坡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设置在防护板本体(1-1)顶面且分别设置在缺口(1-1-1)两侧的榫头(1-3)和设置在防护板本体(1-1)底面的两个卯眼(1-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复合型边坡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本体(1-1 )、防护壁(1-2)和榫头(1-3)均由钢筋混凝土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态复合型边坡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榫头(1-3)内设置有延伸至防护板本体(1-1)底部的主钢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复合型边坡防护板,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海清,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