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组合式抗滑桩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46488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5 18: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组合式抗滑桩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抗滑单桩、钢管斜撑桩和基岩,其中,钢管斜撑桩内用混凝土灌注,且一端与钢筋混凝土抗滑单桩固定连接,另一端打入基岩,打入基岩的钢管斜撑桩部分为锚固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的抗滑桩锚索应力松弛、易锈蚀、应用范围窄,桩顶位移变形量大且难控制,土体易滑出,实际抗滑效果和支挡能力差的缺点,提供一种应用范围宽,有效控制桩顶位移变形量,结构整体受力合理,抗滑支挡效果好的一种新型的组合式抗滑桩结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组合式抗滑粧结构
本技术属于坡体抗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组合式抗滑桩结构
技术介绍
滑坡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地质现象,常会造成严重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滑坡防 治研究已成为地质工程的热点,目前,在滑坡治理工程中,抗滑桩已成为应用最普遍的一种 滑坡和边坡支挡措施之一。对于滑坡推力大于2000kN/m的大推力滑坡,普通抗滑桩往往 无法满足支挡要求,需考虑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或空间抗滑结构。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目前虽 得到广泛应用,但锚索的应力松弛、锈蚀的问题一直未得到合理解决、且只适宜于岩质滑坡 和边坡,故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应用于大推力滑坡防治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尚有一定的不确定 性;组合式空间抗滑桩目前的结构形式有门型、椅型等,组合式抗滑桩结构受力状态明确、 施工可靠,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和支挡滑坡的能力,但是,门型抗滑桩、椅型抗滑桩受力合理 性和结构综合承载力均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门型抗滑桩、椅型抗滑桩桩顶位移变形量较 大且不易控制。另外,普通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抗滑桩、门型抗滑桩、椅型抗滑桩由于间距设 置不当,导致无法形成有效的土拱效应,两桩之间的土体易滑出,大大降低了实际抗滑效果 和支挡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抗滑桩锚索应力松弛、易锈蚀、应用 范围窄,桩顶位移变形量大且难控制,土体易滑出,实际抗滑效果和支挡能力差的缺点,提 供一种应用范围宽,有效控制桩顶位移变形量,结构整体受力合理,抗滑支挡效果好的一种 新型的组合式抗滑桩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组合式抗滑 桩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抗滑单桩、钢管斜撑桩和基岩,其中,钢管斜撑桩内用混凝土灌注, 且一端与钢筋混凝土抗滑单桩固定连接,另一端打入基岩,打入基岩的钢管斜撑桩部分为 锚固段。采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一种新型的组合式抗滑桩结构,由于钢管斜撑桩内用 混凝土灌注,且一端与钢筋混凝土抗滑单桩固定连接,另一端打入基岩,打入基岩的钢管斜 撑桩部分为锚固段,钢管斜撑桩内用混凝土灌注,增大了钢管的截面积,而承受压力主要为 混凝土结构,从而提高钢管斜撑桩的受压能力,增强其支撑能力,形成一个单桩支护与斜撑 支撑联合工作的空间结构,利用钢筋混凝土抗滑单桩来承受滑坡推力;同时,由于钢筋混凝 土抗滑单桩形成悬臂梁结构,通过钢管斜撑桩支撑于钢筋混凝土抗滑单桩桩身,减小了悬 臂梁的长度,从而钢筋混凝土抗滑单桩所受到的最大弯矩减小,降低其结构内力值,增强其 抗变形能力,使之联接成一整体,共同承担滑坡推力,提高抗滑协同工作能力;再者,由于钢 管斜撑桩支撑于钢筋混凝土抗滑单桩桩身,减小了悬臂梁的长度,从而减小由于滑坡体的 冲力导致的钢筋混凝土抗滑单桩的桩顶位移变形量;另外,锚固段增强了钢管斜撑桩的稳定性,从而适用于各类岩质滑坡和土质滑坡及边坡支挡,应用范围宽。进一步,一种新型的组合式抗滑桩结构,其中,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抗滑单桩与钢 管斜撑桩的固定连接点距钢筋混凝土抗滑单桩桩顶的距离为钢筋混凝土抗滑单桩总长的 1/8-1/4处。此时,钢筋混凝土抗滑单桩的结构内力值处于一个低值区间,抗变形能力处于 最优状态。进一步,一种新型的组合式抗滑桩结构,其中,钢筋混凝土抗滑单桩与钢管斜撑桩 的夹角为35° -55°之间。此时,钢管斜撑桩的结构内力值处于一个低值区间,抗变形能力 处于最优状态。再进一步,一种新型的组合式抗滑桩结构,其中,所述的锚固段长度大于等于钢管 斜撑桩长度的30%。固定钢管斜撑桩,增强其与基岩连接的稳定性。更进一步,一种新型的组合式抗滑桩结构,其中,还包括有将相邻两个组合式抗滑 桩连接的连系梁。与钢管斜撑桩联合起来,防止土体滑出,从而有效控制由于滑坡体的冲力 导致的钢筋混凝土抗滑单桩的桩顶位移变形量。采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一种新型的组合式抗滑桩结构,将钢筋混凝土抗滑 单桩固定后,将灌注了混凝土的钢管斜撑桩一端固定在距钢筋混凝土抗滑单桩总长的 1/8-1/4处,两者的夹角在35° 55°之间,另一端打入基岩内,打入基岩的部分称为锚固 段,锚固段的长度大于等于钢管斜撑桩长度的30%,且相邻两个一种新型的组合式抗滑桩结 构之间用连系梁连接,从而形成一个单桩支护与斜撑支撑联合工作的空间结构,其钢管斜 撑桩的强度大,支撑能力强,与钢筋混凝土抗滑单桩联接成一体,共同承担滑坡推力,实现 协同工作能力,钢管斜撑桩支撑于钢筋混凝土抗滑单桩桩身,且打入基岩内,稳定性强,再 加上连系梁的设置,结构整体受力合理,增强抗滑坡、支挡能力,有效控制由于滑坡体的冲 力而导致的钢筋混凝土抗滑单桩的桩顶位移,适用于各类岩质滑坡和土质滑坡及边坡支 挡,应用范围广。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新型的组合式抗滑桩结构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新型的组合式抗滑桩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抗滑单 桩1、钢管斜撑桩2和基岩3,其中,钢管斜撑桩2内用混凝土灌注,且一端与钢筋混凝土抗 滑单桩I固定连接,另一端打入基岩3,打入基岩的钢管斜撑桩2部分为锚固段4 ;所述的钢 筋混凝土抗滑单桩I与钢管斜撑桩2的固定连接点距钢筋混凝土抗滑单桩I桩顶的距离钢 筋混凝土抗滑单桩I总长比例的1/8-1/4处;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抗滑单桩I与钢管斜撑桩 2的夹角为35° -55°之间;所述的锚固段4长度大于等于钢管斜撑桩2长度的30%;还包 括有将相邻两个组合式抗滑桩连接的连系梁5。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钢筋混凝土抗滑单桩I固定后,将灌注了混凝土的钢管斜撑 桩2 —端固定在距钢筋混凝土抗滑单桩I桩顶1/4处,钢筋混凝土抗滑单桩I与钢管斜撑 桩2的夹角为55°,钢管斜撑桩2另一端打入基岩3内,打入基岩3的部分为锚固段4,锚 固段4的长度是钢管斜撑桩2长度的30%,且相邻两个一种新型的组合式抗滑桩结构之间用连系梁5连接,形成一个单桩支护与斜撑支撑联合工作的空间结构,钢管斜撑桩2与钢筋混 凝土抗滑单桩I联接成一体,共同承担滑坡推力,实现协同工作能力,钢管斜撑桩2支撑于 钢筋混凝土抗滑单桩I桩身,锚固段4打入基岩3内,稳定性强,再加上连系梁5的设置,结 构整体受力合理,增强抗滑坡、支挡能力,有效控制由于滑坡体的冲力而导致的钢筋混凝土 抗滑单桩I的桩顶位移。当然,钢筋混凝土抗滑单桩I与钢管斜撑桩2的固定连接点距钢筋混凝土抗滑 单桩I桩顶的距离为钢筋混凝土抗滑单桩I总长的1/8、1/7、1/6、1/5或1/8-1/4之 间的其他数据,钢筋混凝土抗滑单桩I与钢管斜撑桩2的夹角为35°、36°、37°、38°、 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 54° 55°或者35° -55°之间的其他数据,锚固段4长度为钢管斜撑桩2长度的31%、32%、 33%、34%、35%、36%、37%、38%、39%、40%、42%、45%、8%、50% 或者锚固段 4 长度大于等于钢管斜 撑桩2长度的30%的任意数据均在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 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的组合式抗滑桩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抗滑单桩、钢管斜撑桩和基岩,其特征在于:钢管斜撑桩内用混凝土灌注,且一端与钢筋混凝土抗滑单桩固定连接,另一端打入基岩,打入基岩的钢管斜撑桩部分为锚固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组合式抗滑桩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抗滑单桩、钢管斜撑桩和基岩,其特征在于钢管斜撑桩内用混凝土灌注,且一端与钢筋混凝土抗滑单桩固定连接,另一端打入基岩,打入基岩的钢管斜撑桩部分为锚固段。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的组合式抗滑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抗滑单桩与钢管斜撑桩的固定连接点距钢筋混凝土抗滑单桩桩顶的距离为钢筋混凝土抗滑单桩总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家明王羽赵战军张庆明彭英宋永萍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交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