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风口开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45980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5 1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炉风口开启装置,包括前端呈尖形的钎子,所述钎子的后段设有前挡板和后挡板,所述前挡板和后挡板之间的钎子上滑动套装有钎锤,所述钎锤上连有拉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拉绳拉动钎锤滑动并高速撞击钎子上的前挡板,使得钎子得到巨大的冲击力,从而能向前快速顺利地将风口处的耐火泥或耐火砖冲开,为高炉生产尽快达到风口布局的要求创造了条件;同时,降低了开启风口的劳动强度,缩短了作业时间,避免了煤气中毒、高温灼伤等安全隐患,保证了工人的人身安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工艺性好,成本低廉。(*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冶金炼铁装置,具体地指一种高炉风口开启装置
技术介绍
风口也称风口小套,是高炉送风管路最前端的一个部件,它位于高炉炉缸上部,成一定角度探出炉壁,送风支管的直吹管端头与风口密合装配在一起,热风炉中的热风从直吹管中吹出通过风口吹入高炉,向高炉中喷吹的煤粉及其气体载体也通过风口进入高炉炉内。高炉炼铁的生产过程中,如果高炉因燃料条件及其它因素的影响,使得高炉风量减少,高炉内鼓风的风速及鼓风动能不足,以致于中心气流不足,高炉边缘与中心两股气流不均衡,煤气分布不合理,不仅会导致崩料、滑料,破坏高炉的稳定与顺行,还会导致渣铁搅拌不力,渣铁难以排出,严重时还导致风口、二套等烧坏。因此,为保证充足的风速及鼓风动 能,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耐火泥或耐火砖堵住风口以缩小进风面积,增加鼓风速度及鼓风动能的方法,这种开炉送风方法是只使用部分风口送风,被堵住的风口不能进风,以增加鼓风风速及鼓风动能。另外,在大中修及年修开炉时候,也需要大量堵风口。随着高炉逐步达到正常水平,风量逐步增加后,风速及鼓风动能达到要求后,高炉需要在送风的状态下捅开堵死的风口,传统开启风口的方法是使用钢钎,人工用榔头捅开。然而,在送风的状态下,风口区域温度高且有大量的煤气,人工用榔头开启风口的难度较大,整个过程非常耗费时间;而且,使用榔头时需人工近距离接触高温,煤气及炙热的作业环境是严重的不安全因素。因此,寻求一种实用的风口开启工具是极为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炉风口开启装置,该装置能方便快捷地开启高炉风口、降低劳动强度,并排除安全隐患。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炉风口开启装置,包括前端呈尖形的钎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钎子的后段设有前挡板和后挡板,所述前挡板和后挡板之间的钎子上滑动套装有钎锤,所述钎锤上连有拉绳。进一步地,所述前挡板呈锥体结构,它由前部圆柱体和后部圆椎体组合而成,所述前部圆柱体和后部圆椎体的轴心线上开有通孔。前挡板承接钎锤的撞击力,使钎子产生向前的动力;而椎体结构有利于力的充分传递,即便于钎锤将冲击力从椎体结构的前部呈圆柱体的挡板部分传至后部呈圆椎体的支撑部分,进而传递至钎子的尖形前端,最终作用于堵塞风口的耐火材料上;钎子与前挡板接触处受力较大,而椎体结构对此接触处的钎子起到了加强作用,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强度;锥体结构前部圆柱体和后部圆椎体的轴心线上的通孔用于连接钎子。再进一步地,所述后挡板呈圆柱形结构。后挡板主要用于挡住钎锤,使钎锤不脱离钢钎;因后挡板不需要承受撞击力量,只需要挡住钎锤,因此后挡板可为薄而轻的简单圆柱形结构;同时,后挡板设计得相对较轻,有利于钎子后端的工人掌握钎子的前进方向。更进一步地,所述钎子的总长度为3. 5^4. 5米,所述前挡板距钎子尖形前端的距离大于3米。前挡板之前的钎子较长,以便适用于大中型高炉风口的开启,同时本装置也可用于开启小型高炉风口 ;而且整个钎子的长度相对较长,使得前挡板与后挡板间有适当的距离供钎锤滑动,以便产生足够的冲击力。优选地,所述钎锤的两侧分别设有拉环,所述拉环上系有前拉绳和后拉绳。钎锤为钎子前进动力的来源;前拉绳及后拉绳起牵引钎锤的作用,后拉绳用于拉动钎锤向后滑动,使钎锤与挡板之间保持适合的距离,直至靠近后挡板;前拉绳用于拉动钎锤向前滑动,使钎锤滑动速度尽量最大,从而以最大的动量猛力撞击前挡板。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钎子上与钎锤滑动配合的一段涂覆有润滑油层。钎锤与钎子之间用润滑油润滑,能有效减轻钎锤与钎子之间的摩擦,使得钎锤滑动自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其一,本技术利用拉绳拉动钎锤滑动并高速撞击钎子上的前挡板,使得钎子得到巨大的冲击力,从而能向前快速顺利地将风口处的耐火泥或耐火砖冲开,为高炉生产尽快达到风口布局的要求创造了条件,同时,降低了开启风口的劳动强度,缩短了作业时间,避免了操作工人需长时间地接触高温。其二,可利用拉绳的长度控制工人与高温作业环境的接触距离,使得工人能较远距离地操作,避免了煤气中毒、高温灼伤等安全隐患,进一步保证了工人的人身安全。其三,本技术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工艺性好,成本低廉。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高炉风口开启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前挡板的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高炉风口开启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更清楚地了解本技术,但它们不对本技术构成限定。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钎子1,该钎子I为圆柱型的钢钎,所述钎子的总长度为3. 5^4. 5米,钎子I前端制作成尖形,使其锋利。在钎子I的后末端焊接有圆柱形的铁质后挡板3,因后挡板3不需要承受撞击力量,所以该后挡板3可以相对较薄而轻。在后挡板3前方一段距离处的钎子I上设有铁质的前挡板2,所述前挡板2距钎子I尖形前端的距离大于3米,以便适合开启大中型高炉的风口 ;所述前挡板2呈锥体结构,它由前部圆柱体201和后部圆椎体202组合而成,所述前部圆柱体201和后部圆椎体202的轴心线上开有通孔(如图2所示),钎子I穿过该通孔,前挡板2焊接固定在钎子I上,其中,前挡板2的位置设置需保证前挡板2之前的钎子I长度长于高炉风管8和风口 7的总长度(如图3所示)。在所述前挡板2和后挡板3之间的钎子I上滑动套装有钎锤4,优选该钎锤4为圆柱体形的铁块,中间开有一个孔径稍大于钎子I外径的圆形通孔,钎子I穿过钎锤4上的通孔,钎锤4被前挡板2和后挡板3限制在只能在这两板之间的钎子I上滑动,钎锤4圆周面的两侧分别焊接一个铁质拉环6,在各侧拉环6上分别系有前拉绳501和后拉绳502,所述钎子I上与钎锤4滑动配合的一段涂覆有润滑油层,即在前挡板2和后挡板3之间的钎子I上涂覆有润滑油层,以便钎锤4在钎子I上滑动自如。其中,组成前挡板2的前部圆柱体201和后部圆椎体202这两部分可以整体成型,也可以采用焊接连接;钎子I除采用钢质外,还可以采用铁、铜等其他耐高温的材料。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如图3所示)1)开启风口 7前打开风口小盖,将钎子I的尖形头部伸入风口二套9,直抵风口 7内的堵泥10。2)小力量向后拉钎锤4两侧的后拉绳502使钎锤4向后移动,使钎锤4与前挡板2之间保持适合的距离,直至靠近后挡板3。3)用力向前拉钎锤4两侧的前拉绳501,使钎锤4滑动速度尽量最大,以最大的动量猛力撞击前挡板2,钎子I受到巨大的向前冲击力钻开风口 7内的堵泥10。4)反复步骤2)和步骤3)的动作,直到风口 7内基本疏通开启。5)在风口 7基本开启后,用传统开风口的钢钎逐步清理残留的堵泥10,直至风口7内全开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炉风口开启装置,包括前端呈尖形的钎子(1),其特征在于:所述钎子(1)的后段设有前挡板(2)和后挡板(3),所述前挡板(2)和后挡板(3)之间的钎子(1)上滑动套装有钎锤(4),所述钎锤(4)上连有拉绳(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炉风口开启装置,包括前端呈尖形的钎子(1),其特征在于所述钎子(I)的后段设有前挡板(2)和后挡板(3),所述前挡板(2)和后挡板(3)之间的钎子(I)上滑动套装有钎锤(4 ),所述钎锤(4 )上连有拉绳(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风口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板(2)呈锥体结构,它由前部圆柱体(201)和后部圆椎体(202)组合而成,所述前部圆柱体(201)和后部圆椎体(202)的轴心线上开有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炉风口开启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文金尹腾苏明张建鹏张军刘自力陈胜香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