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动凿岩机减振手把,包括手柄和分别设于手柄两端的把手架,所述的把手架一端设有容纳手柄顶端的圆形凹腔,所述圆形凹腔内表面与手柄顶端之间设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第一减振元件,把手架另一端与气动凿岩机机身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气动凿岩机减振手把减振系统采用三级减振机构,凿岩机工作时产生的振动要通过这三级减振机构,每级的减振元件起到隔离和阻尼吸收的作用,而最终传到操作者的手上的振动大大降低,明显改善了使用者的工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气动凿岩机手把可适用于不同型号的气动凿岩机,应用范围广泛。(*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凿岩机的减振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手持式凿岩机的减振手把。
技术介绍
手持式凿岩机在建筑、矿山行业有大量的应用,广泛适用于矿山开采和施工作业,以及建筑拆除作业、地质勘探钻孔、地基工程、路面破碎和消防救援等,具有效率高、重量轻、使用方便、成本低等优点。根据驱动能源的不同,手持式凿岩机主要分为气动凿岩机、液压凿岩机和电动凿岩机。不论哪种手持式凿岩机,都需要操作人员直接手持凿岩机的机体,例如以压缩空气等为动力推动活塞打击钎杆,钎杆再将能量通过钎头作用到岩石上实现钻孔。机器工作 时频率较高并产生很大振动通过凿岩机手把传给操作者,尤其是产生的高频振动对人体产生危害最大。在我国及一些发展中的国家,很多铁路、公路、水电建设施工、冶金、煤炭等矿山巷道掘进及各种凿岩作业现在以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还将大量使用这类凿岩机。测试表明,凿岩机的工作频率一般在30-60HZ的范围内,在额定功率下,频率越低,冲击能越大,机器对人的反作用力就越大,而且岩石的硬度越高,反弹力也越大。所以,人在操作凿岩机时,人的手臂(或部分身体)需要对机器施加一定的力,特别是钻凿水平方向的孔眼时,单靠气腿子已无法见成效。随着岩石硬度与凿孔角度的变化,人施加于凿岩机上的力也是变化的,相应地,机器作用在人体上的反作用力也是变化的。由于人体受到机器的这种反作用力作用,人的身体将产生加速度。人的各种器官在机器振动频率和加速度的共同干扰下,将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人在站姿的情况下,身体各部分的固有频率分别为 头部25Hz 头颅骨300 900Hz 眼球30 80Hz 牙床100 200Hz 肩4 5Hz 手掌50 200Hz 心脏60Hz 胃4 8Hz 脊髓骨10 12Hz 膝盖20Hz例如,对于某一种型号的气动凿岩机来说,由于气压的变化,会出现颇率或高或低的情况。而这个范围内的干扰频率,将和人体很多部位的固有频率相接近,这样就会与人体某些部位产生共振现象。尽管人体内有阻尼存在,但长时间工作时,将会造成操作人员手掌,胳臂发麻,眼睛发花、发胀,头脑发晕,内脏(包括心脏,胃等)也会产生不适之感。长期使用后,会引发白指病等多种职业病,给使用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危害。为了减少上述凿岩机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对操作人员健康的损害,一般采用以下两种途径,一种是增加凿岩机自身的重量,但是这种方式必然造成产品成本的增加,同时也与手持式凿岩机轻便的优点相悖;另一种方式是凿岩机机身上增加专门的减振机构,尤其是在凿岩机的把手部分增加专门的减振器件,使机器的振动动能得到一定衰减,例如在把手上套设橡胶套等弹性材料,或者在凿岩机的长轴杆上增加减振弹簧等。为了保证操作人员的健康,急需研究开发更加有效的减振降噪技术,一方面能够更好的满足环境法规的要求,而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闻广品的性能指标。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多级减振部件的气动凿岩机减振手把,其在手把的各连接区域及与人体直接接触的区域设置减振元件,以减少凿岩机振动对人体的伤害。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种气动凿岩机减振手把包括手柄和分别设于手柄两端的把手架,所述的把手架一端为容纳手柄顶端的的圆形凹腔,所述圆形凹腔内表面与手柄顶端之间设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第一减振元件,把手架另一端又与气动凿岩机的长螺栓相连接。本技术的减振手把中,手柄两侧各有一个把手架,两个把手架起到夹持手柄的作用;同时,位于把手架圆形凹腔中的第一减振元件将手柄和把手架隔离,使把手架的振动(该振动主要由凿岩机机身产生并传递到把手架)不直接传递到与人体直接接触的手柄上,而是对其进行部分振动能量衰减。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减振元件套设在手柄两端,其横截面呈圆形,其具有圆形内孔,并且所述横截面的半径与把手架的圆形凹腔半径相同,即第一减振元件采用这样的结构其横截面外轮廓与圆形凹腔的空间相适应,其外表面与圆形凹腔的内表面相接触,从而可以接受来自于把手架的振动;其中间开有与手柄直径相适应的圆孔,并通过该圆孔套设在手柄上。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减振元件设有开孔,所述的开孔以其第一减振元件横截面的圆心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这样的开孔可以有多组。一般地,所述的开孔开设在第一减振元件横截面的半径方向上,并呈环形阵列均匀分布。所述的开孔使第一减振元件具有更好的变形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减振效果。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减振元件套设在手柄两端,其横截面的内孔呈圆形,横截面的外轮廓为齿形,并且所述横截面的外轮廓的外接圆半径与把手架的圆形凹腔半径相同;第一减振元件即采用这样的结构,其表面设有一组顶端与圆形凹腔内表面接触的一组突起,所述的突起围绕第一减振元件的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一般地,所述的突起轮廓呈圆弧状或齿状,这些突起均匀地分布在第一减振元件的圆周上,使第一连接件的轮廓类似于齿形花瓣的形状,所述的突起结构可以接受来自于各个方向的振动,从而使第一减振元件对于各个方向产生的振动都有好的减振效果。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减振元件至少设有一组开孔,所述的开孔围绕第一减振元件的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一般地,所述开孔设在第一减振元件横截面的半径方向上,并呈环形阵列均匀分布,即第一减振元件既具有设在其圆周表面的突起,同时也具有多个开孔,具有更好的变形能力。更进一步地,在把手架分别与第一、第二长螺栓的连接处设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第二减振元件,所述的第二减振元件为环形弹性件,所述的第一、第二长螺栓为凿岩机机体的一部分,主要用于将减振手把与凿岩机机身连接。所述减振元件采用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的长螺栓从其中穿过并与把手架相连接,所述的环形弹性件设置在长螺栓与把手架之间,环形弹性件的内外表面分别与长螺栓和把手架的表面接触,从而可以使长螺栓产生的振动(该振动主要由凿岩机机身产生,并通过长螺栓传递至把手架和手柄)得到衰减。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手柄呈中空的管状,并且套设有由弹性材料 制成的第三减振元件,所述的第三减振元件径向具有一定的厚度,其横截面上设有一组通孔,所述的通孔围绕第三减振元件的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并且沿手柄长度方向贯穿第三减振元件。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减振元件都由弹性材料制成,例如橡胶材料、橡胶金属复合材料等。本技术的气动凿岩机减振手把中,第一、第二、第三减振元件分别作为一个减振单元,即凿岩机产生的机械振动要经过三个级别的减振,每级的减振元件起到隔离和阻尼吸收的作用,使最终传递到操作者手上的振动已经大大降低。同时,本技术的减振元件具有独特的结构,本身的变形能力较强,同时亦能对各个方向的振动进行有效抑制,提升了减振手把的减振效果。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气动凿岩机减振手把减振系统采用三级减振机构,凿岩机工作时产生的振动要通过这三级减振机构,每级的减振元件起到隔离和阻尼吸收的作用,而最终传到操作者的手上的振动大大降低;减振元件采用独特的设计,整体结构创意新颖,设计精巧合理,其将凿岩机手柄与机体的刚性连结这一传统结构改变为柔性连结,即保证了原来手柄的功能又显著降低了振动,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对操作者的直接伤害,明显改善了使用者的工况。本技术的气动凿岩机手把可适用于不同型号的气动凿岩机,应用范围广泛。附图说明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动凿岩机减振手把,包括手柄(1)和分别设于手柄(1)两端的把手架(21,2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把手架(21、21’)一端设有容纳手柄(1)顶端的的圆形凹腔(22,22’),所述圆形凹腔(22,22’)内表面与手柄(1)顶端之间设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第一减振元件(4,4’),把手架(21,21’)另一端与气动凿岩机机身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2.16 CN 201220049743.41.一种气动凿岩机减振手把,包括手柄⑴和分别设于手柄⑴两端的把手架(21, 2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把手架(21、21’)一端设有容纳手柄(I)顶端的的圆形凹腔(22, 22’),所述圆形凹腔(22,22’ )内表面与手柄(I)顶端之间设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第一减振元件(4,4’),把手架(21,21’ )另一端与气动凿岩机机身相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凿岩机减振手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减振元件(4, 4’ )套设在手柄(I)两端,其横截面呈圆形,并且所述横截面的半径与把手架(21、21’ )的圆形凹腔(22,22’ )半径相同。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动凿岩机减振手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减振元件(4, 4’)设有至少一组开孔(41),所述的开孔(41)以其第一减振元件(4,4’)横截面的圆心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凿岩机减振手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惠民,李福德,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瑞风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