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性非重力输液装置,包括压力装置、可更换调流阀、导管、调速器、针头和液体袋。液体袋固定在压力装置上,袋口与可更换调流阀连通。所述的压力装置中,主体板上开有滑槽,与隔板刚性连接,轧筒被置于滑槽中,两端与弹簧铰接在一起,而弹簧另一端则与主体板右下方的短轴铰接。所述的可更换调流阀中,阀体内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三个不同的阀芯,在阀芯上端分别安装有三个弹簧,其中左边弹簧上端与密封盖相连,调节螺栓下端与密封盖接触,与阀体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一次性非重力输液装置和用于调节该装置的可更换调流阀,可以实现野外战地或突发医疗所需的输液条件,方便携带易于操作,改变了传统的输液方式。由于调流阀的设计,采用类似多种阀的叠装设计,通过调节螺母根据实际情况控制输液的压力和流量,从而达到有效输液的目的。因为该特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同时具有手动和自动的控制方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静脉输液装置,特别是一种非重力输液装置。·
技术介绍
在非常规包括突发应急医疗、野外战地医疗等传统重力输液不便的情况下,由于传统重力静脉输液方式占地空间大、要求较高、同时输液方式单一,不能满足特定情况下的自救或他救,例如在野外不能提供较好的重力输液场地时,会严重影响受伤人员的治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一次性非重力输液装置,可以给予静脉输液所需的稳定压力和流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次性非重力输液装置,包括压力装置、可更换调流阀、导管、调速器、针头和液体袋,液体袋整体置于压力装置上,袋口与可更换调流阀连通。所述的压力装置中,主体板上开有滑槽,与隔板刚性连接,轧筒被置于滑槽中,两端与弹簧铰接在一起,而弹簧另一端则与主体板右下方的短轴铰接。所述的轧筒在初始位置时弹簧变形量最小,在滑槽最顶端时弹簧变形量最大。所述的可更换调流阀中,阀体内从左至右安装有三个不同的阀芯,阀芯上端依次安装有三个不同的弹簧,左边阀芯上端还安装有调节螺栓和密封盖。所述的三个不同的阀芯之间,从左至右液体进口管道与阀体之间依次为常闭状态、常开状态和常闭状态。在可更换调流阀正常工作时,通过调节螺栓调定液体输出压力,当液体出口压力未达到设定压力时,弹簧力大于左边阀芯低端所受的液压作用力,左边阀芯处于最下方,液体出口管道与左边阀体保持连通。当液体出口压力达到设定压力时,左边阀芯上移,液体出口管道与左边阀芯之间的开口量减小,实现减压以维持出口压力不变,此时液体出口压力不随入口压力的变化而变化。所述的中间阀芯和右边阀芯与阀体构成定差减压阀,实现通过调流阀的液体保持恒定压力和稳定流量的功能。中间阀芯与阀体构成减压阀实现二次减压功能,当左边阀芯功能失效或进入其的液体压力过高时,该减压阀为系统的安全性进一步提供保障。当液体通过右边阀芯与阀体组成的节流阀时,由于两阀的组合功能,使右边阀芯与阀体构成的节流阀两端压差保持不变,从而保证通过阀的流量恒定不变。可更换调流阀与导管接口处的流量反馈信号分别被引到中间阀芯与阀体构成减压阀的测压活塞上,并与中间阀芯一端的弹簧力平衡,中间阀芯平衡在某一位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一次性非重力输液装置和用于调节该装置的可更换调流阀,可以实现野外战地医疗或突发医疗所需的输液条件,方便携带易于操作,改变了传统的输液方式。由于可更换调流阀的设计,采用类似多种阀的叠装设计,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调节螺母控制输液的压力和流量,从而达到有效输液的目的。因为该特性,本专利技术同时具有手动和自动的控制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装置正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装置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可更换调流阀原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手动控制调流阀输液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压力装置正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一次性非重力输液装置,包括压力装置1、可更换调流阀2、导管3、调速器4、针头5和液体袋6。液体袋6固定在压力装置I上,袋口与可更换调流阀2连通。所述的压力装置I中,主体板102上开有滑槽101,与隔板104刚性连接,轧筒103被放置于滑槽101中,两端与弹簧105铰接在一起,而弹簧105另一端则与主体板102右下方的短轴铰接。所述的轧筒103在初始位置时弹簧105变形量最小,在滑槽101最顶端时弹簧105变形量最大。所述的可更换调流阀2中,阀体204内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阀芯203、阀芯202和阀芯201,在阀芯203上端安装弹簧207,弹簧207上端与密封盖205相连,调节螺栓206下端与密封盖205接触,与阀体204螺纹连接,在阀芯202上端安装弹簧208,阀芯201上端安装弹簧209。所述的阀芯203在弹簧207作用下,底端与阀体204紧密接触,此时液体进口管道与阀体204无通路,出口管道与阀体204保持连通。所述的阀芯202在弹簧208作用下,底端与阀体204紧密接触,此时液体管道与阀体204保持连通,即初始状态为常开状态。所述的阀芯201在弹簧209作用下,底端与阀体204紧密接触,此时液体管道与阀体204无通路,即初始状态为常闭状态。在可更换调流阀2正常工作时,通过调节螺栓206调定输出压力,当液体出口压力未达到设定压力时,弹簧206的力大于阀芯203低端所受的液压作用力,阀芯203处于最下方,液体出口管道与阀体204保持连通。当液体出口压力达到设定压力时,阀芯203上移,液体出口管道与阀芯203之间的开口量减小,实现减压以维持出口压力不变,此时液体出口压力不随入口压力的变化而变化。由于可更换调流阀2具有上述特性,因此也可手动挤压液体袋6,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静脉输液,如图4。阀芯202与阀体204构成减压阀,阀芯201与阀体204构成节流阀,它们组合使用可实现类似于定差减压阀的功能。阀芯202与阀体204构成的减压阀实现了二次减压功能,当阀芯203功能失效或进入其的液体压力过高时,该减压阀为系统的安全性进一步提供保障。当液体通过阀芯201与阀体204组成的节流阀时,由于两阀的组合功能,使阀芯201与阀体204构成的节流阀两端压差保持不变,从而保证通过阀的流量恒定不变。所述的可更换调流阀2与导管3接口处的流量反馈信号分别被引到阀芯202与阀体204构成减压阀的测压活塞上,并与阀芯202 —端的弹簧力平衡,阀芯202平衡在某一位置。通过阀芯203、阀芯202和阀芯201的共同调节,经过可更换调流阀2输出的液体保持恒定的压力和稳定的流量,满足静脉输液时平稳、可调的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次性非重力输液装置,包括压力装置(1)、可更换调流阀(2)、导管(3)、调速器(4)、针头(5)和液体袋(6),液体袋(6)固定在压力装置(1)上,袋口与可更换调流阀(2)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次性非重力输液装置,包括压力装置(I)、可更换调流阀(2)、导管(3)、调速器(4)、针头(5)和液体袋(6),液体袋(6)固定在压力装置(I)上,袋口与可更换调流阀(2)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次性非重力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力装置(I)中,主体板(102)上开有滑槽(101),与隔板(104)刚性连接,轧筒(103)被放置于滑槽(101)中,两端与弹簧(105)铰接在一起,而弹簧(105)另一端则与主体板(102)右下方的短轴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一次性非重力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轧筒(103)在初始位置时弹簧(105)变形量最小,在滑槽(101)最顶端时弹簧(105)变形量最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次性非重力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更换调流阀(2 )中,阀体(204)内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阀芯(203 )、阀芯(202 )和阀芯(2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铮,丁昌鹏,刘成杰,韦仕龙,范东,
申请(专利权)人:刘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