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廖重逢专利>正文

腰椎牵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41795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5 1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腰椎牵引装置,包括:板状座体,包括顶面、底面、前端、后端及二侧部;内凹槽,设于板状座体顶面且介于板状座体的前端与后端之间,以令板状座体界定形成有前背靠部及后组设部;腰椎牵引座,设于内凹槽中;至少二束紧件,分别装设于腰椎牵引座与前背靠部;配重构件,组设定位于板状座体的后组设部且包括固定外座及滑动内座,其中固定外座与滑动内座之间还设有弹性配重件;驱动构件,包括转动轴、齿轮组、螺杆及导动螺筒;操控件,设于转动轴的至少一端,以控制转动轴旋转;藉此,使用者可通过手部握持操控件控制转动轴旋转,并驱动螺杆前后螺转以同步带动腰椎牵引座前后位移牵引或释放作动,而达到较佳使用效果之实用进步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人体牵引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腰椎牵引装置
技术介绍
按,一般造成腰椎或下背部疼痛或不适的原因有许多,发生于年轻人的主要原因包括长期姿势不良、搬运重物、运动伤害等等,而造成椎间盘突出压迫到神经,导致腰椎与下背部疼痛,严重的话,甚至会影响到整的下半身(如臀部及腿部);发生于中老年人的主要原因除了姿势不良以外,腰椎退化性关节炎或骨刺的增生也是压迫到神经而引发疼痛的因素,如此可见,无论是年轻人或是老年人都是容易发生的族群。针对上述问题,一般医疗院所的改善方法除了对患者进行热敷或是开立处方药之夕卜,更会通过物理牵引的复健方式来获得较佳的治疗效果,习知腰椎牵引结构大致包括有一复健床座以及设于复健床座的一牵引结构,当患者躺卧于复健床座上时,诊疗人员通过手动的方式令牵弓I结构作动,藉以对人体腰椎部分进行拉伸与释放作用,惟,此种习知结构型态于实际使用经验中所存在的问题点在于每个患者的患部所能承受的力量都不同,但习知腰椎牵引结构的驱动又须通过诊疗人员手动操作,导致容易超过患者负荷而无法及时同步反应给诊疗人员,造成复健效果不佳且甚至造成二度伤害的问题与缺憾。除此之外,由于习知腰椎牵引结构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腰椎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板状座体,为一体成型或组合式板体型态,包括一顶面、一底面、一前端、一后端以及二侧部;一内凹槽,呈向下内凹型态设于板状座体的顶面,且介于板状座体的前端与后端之间,藉以令板状座体界定形成有一前背靠部以及一后组设部;一腰椎牵引座,设于内凹槽中且呈可沿着内凹槽前后滑移型态;至少二束紧件,分别装设于腰椎牵引座与前背靠部,藉以将使用者的胸背部位与腰椎部位分别固定于前背靠部及腰椎牵引座;一配重构件,组设定位于板状座体的后组设部,配重构件包括一固定外座、枢组于固定外座内部且呈可滑移凸出固定外座前端型态的一滑动内座,其中固定外座与滑动内座之间还设有一弹性配重件,藉以提供腰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腰椎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板状座体,为一体成型或组合式板体型态,包括一顶面、一底面、一前端、一后端以及二侧部; 一内凹槽,呈向下内凹型态设于板状座体的顶面,且介于板状座体的前端与后端之间,藉以令板状座体界定形成有一前背靠部以及一后组设部; 一腰椎牵引座,设于内凹槽中且呈可沿着内凹槽前后滑移型态; 至少二束紧件,分别装设于腰椎牵引座与前背靠部,藉以将使用者的胸背部位与腰椎部位分别固定于前背靠部及腰椎牵引座; 一配重构件,组设定位于板状座体的后组设部,配重构件包括一固定外座、枢组于固定外座内部且呈可滑移凸出固定外座前端型态的一滑动内座,其中固定外座与滑动内座之间还设有一弹性配重件,藉以提供腰椎牵引所需配重力; 一驱动构件,包括呈向板状座体二侧延伸型态的一转动轴、一齿轮组、呈向前后延伸型态的一螺杆以及一导动螺筒,其中驱动构件的导动螺筒连接于配重构件的滑动内座前端,转动轴与螺杆枢组于腰椎牵引座底部,且转动轴与螺杆之间通过齿轮组相互组接而构成可相互啮合带动型态,并令螺杆的后端螺组于导动螺筒; 一操控件,设于转动轴的至少一端,藉以控制转动轴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板状座体的后组设部还设有呈前后延伸型态的一长形凹槽,而驱动构件的导动螺筒通过一立向底座连接于配重构件的滑动内座前端,构成配重构件与导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重逢
申请(专利权)人:廖重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