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坐式产床,所述坐式产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包括设置在床架上的上部床体和与所述上部床体铰接的下部床体,所述上部床体上设有一个颈部气囊和一个腰部气囊,所述下部床体上设有臀部凹槽,所述上部床体与所述床架之间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下部床体的下方正对臀部凹槽的前方设置有监控装置,所述臀部凹槽的正下方设置有婴儿巢。该坐式产床构造合理,能使产妇在分娩时感觉舒适,且既方便医生清楚地观察产妇的生产进程、及时对异常情况进行处理,又能够避免急生婴儿坠落婴儿巢时被监控装置刮伤的情况,从而保证整个生产过程顺利进行,能有效缩短产程和降低难产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坐式产床。
技术介绍
现在使用的产床大多为仰卧式产床,这种仰卧式分娩方式主要靠产妇子宫的收缩·使得婴儿由子宫进入产道,从而将婴儿从母体中分娩出来,然而在医疗实践中发现,产妇采用仰卧式分娩时,盆骨难以扩张导致盆骨出口狭窄,增大的子宫压迫盆腔大动脉和下腔静脉,胎盘流血减少,胎儿缺氧,从而造成胎儿窒息;此外,产妇仰卧时间过程还会引发回心血量减少,导致产妇血压降低。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已出现了坐式产床,该坐式产床主要包括床体、支撑机构、调整机构、婴儿巢和监控装置,该坐式产床虽然改变了产妇的生产姿势,使胎儿对宫缩的压迫力增加,增大了骨盆的倾斜度,降低了胎儿的窒息率,但是该坐式产床的婴儿巢和监控装置都设置在床体的下部位置,这种构造不合理,如果将监控装置设置在婴儿巢的上方,产妇急产时的婴儿掉入婴儿巢时难免会碰到监控装置,会出现监控装置将婴儿刮伤等现象,如果将婴儿巢置于监控装置的上方,婴儿巢会遮住监控装置,不利于医生对产程的观察;且产妇长时间坐着,其腰部和颈部都会感到不舒服,从而会延长生产的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构造合理、舒适、缩短产程和降低难产率的坐式产床。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坐式产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包括设置在床架上的上部床体和与所述上部床体铰接的下部床体,所述上部床体上设有一个颈部气囊和一个腰部气囊,所述下部床体上设有臀部凹槽,所述上部床体与所述床架之间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下部床体的下方正对臀部凹槽的前方设置有监控装置,所述臀部凹槽的正下方设置有婴儿巢。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伸缩支杆,所述伸缩支杆的一端与所述床架铰接,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上部床体上。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监控装置活动连接在所述下部床体的下部。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颈部气囊和所述腰部气囊能够沿所述上部床体的长度方向滑动。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下部床体的两侧分别设有手扶架。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下部床体的两侧分别设有托腿架。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托腿架能够沿着所述下部床体的长度方向滑动。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下部床体的两侧分别设有脚蹬,所述脚蹬相对于所述下部床体能够转动。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脚蹬上设有脚带。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臀部凹槽下方设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与收纳桶连通。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调整颈部气囊和腰部气囊的位置,使产妇能够很舒服地靠在上部床体上,减轻产妇在分娩时的疲劳,有效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进而减轻产痛;监控装置设置在下部床体的下方且正对臀部凹槽的前方,而婴儿巢设置在臀部凹槽的正下方,这种构造合理,既方便医生清楚地观察产妇的生产进程、及时对异常情况进行处理,又能够避免急生婴儿坠落·婴儿巢时被监控装置刮伤的情况,从而保证整个生产过程顺利进行,有效缩短了产程,降低了难产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坐式产床的侧面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坐式产床的正面图;其中1-床架,2-上部床体,3-铰接轴,4-下部床体,5-颈部气囊,6-腰部气囊,7-臀部凹槽,8-支撑机构,9-伸缩支杆,10-监控装置,11-婴儿巢,12-导流管,13-收纳桶,14-手扶架,15-托腿架,16-脚蹬,161-脚带。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图1和图2分别示出了坐式产床的侧面图和正面图,为了便于说明,图中仅提供与本技术有关的结构部分。床架I上设有上部床体2,上部床体2通过铰接轴3与下部床体4铰接起来,铰接轴3使得上部床体2能够相对于下部床体4转动,在上部床体2的中上部设有一个颈部气囊5,在上部床体2的中下部设有一个腰部气囊6,颈部气囊5和腰部气囊6能够沿着上部床体2的长度方向自由地滑动,这样就能够根据不同产妇的需要任意调节颈部气囊和腰部气囊的位置,从而使产妇非常地舒服,下部床体4上设置一臀部凹槽7,方便产妇分娩时很舒服地坐或躺在床体上,从而减少了产妇久坐或久躺带来的不适;在床架I和上部床体2之间设有支撑机构8,支撑机构8包括伸缩支杆9,伸缩支杆9的一端固定在上部床体2上,另一端铰接在床架I上,调节伸缩支杆就可以任意地调整上部床体与下部床体之间的角度,从而将上部床体调整到产妇感觉舒适的角度,使用起来方便、快捷。下部床体4的下方正对臀部凹槽7的前方设置有监控装置10,监控装置10活动连接在下部床体4的下部,该监控装置可以是反光镜,调节监控装置的角度就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产妇生产的进程,既方便医生及时对异常情况进行处理,又避免了急生婴儿坠落婴儿巢时被监控装置刮伤的情况,从而保证整个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缩短了产程。臀部凹槽7的正下方设有婴儿巢11,这样能避免有些产妇由于急产婴儿坠落到地面导致摔伤,或是医生由于手滑未能接住婴儿时导致的摔伤,从而保证新生婴儿的安全,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臀部凹槽7的下方还设有导流管12,导流管12与收纳桶13连通,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产生的羊水和阴道流血常常会弄脏产床或是地面,使得医务人员清洗起来非常地麻烦,且这些羊水和流血还容易使产妇的阴道受到感染,导流管将这些羊水和流血导入到收纳桶中,既避免了污染产床或地面,降低了产妇受感染的几率,也减轻了医务人员的清洗工作。下部床体4的两侧分别设有手扶架14和托腿架15,托腿架15可沿着下部床体4的长度方向自由地滑动,手扶架为产妇在分娩时常常由于疼痛而想抓住某样东西,手扶架为其提供了方便,产妇在抓紧手扶架时能对宫缩产生压迫力,从而有助于婴儿的产出;产妇再生产过程中由于消耗很大地能量常常感到双腿很累,将产妇的双腿放在托腿架上可以使产·妇得到休息,根据不同身高的产妇的需要,滑动托腿架,将其调整到产妇感觉舒服的位置。下部床体4的两侧还分别设有脚蹬16,脚蹬16相对于下部床体4能够任意转动,脚蹬16上设有脚带161,当产妇将双脚放在脚蹬上时,产妇腿部和下身的肌体得到有效地收缩,使得胎儿对宫缩的压迫力增加,骨盆的倾斜度也增大了,从而促进生产进程;脚蹬能够上下活动一是为了适应坐式或仰卧式的需要,二是为了适应不同身高的产妇的需要,脚蹬上设有脚带使产妇的脚能牢固的固定在脚蹬上,避免了孕妇由于疼痛乱动时脚滑落脚蹬而产生的损伤。本实施例提供的坐式产床构造合理、舒适且能有效缩短产程和降低难产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坐式产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所述床体包括设置在床架上的上部床体和与所述上部床体铰接的下部床体,所述上部床体上设有一个颈部气囊和一个腰部气囊,所述下部床体上设有臀部凹槽,所述上部床体与所述床架之间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下部床体的下方正对臀部凹槽的前方设置有监控装置,所述臀部凹槽的正下方设置有婴儿巢。
【技术特征摘要】
1.坐式产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所述床体包括设置在床架上的上部床体和与所述上部床体铰接的下部床体,所述上部床体上设有一个颈部气囊和一个腰部气囊,所述下部床体上设有臀部凹槽,所述上部床体与所述床架之间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下部床体的下方正对臀部凹槽的前方设置有监控装置,所述臀部凹槽的正下方设置有婴儿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式产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伸缩支杆,所述伸缩支杆的一端与所述床架铰接,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上部床体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式产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装置活动连接在所述下部床体的下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式产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婧,
申请(专利权)人:方婧,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