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视差的调节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37421 阅读:4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4 22:37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3D视差的调节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在用户界面上提供3D视差设置接口;接收通过所述3D视差设置接口提交的多个3D参数,并根据所述多个3D参数,确定3D视差安全值;在所述用户界面上添加多个等间距的竖直平行线,所述多个竖直平行线的水平间距等于所述3D视差安全值;依据所述多个竖直平行线,调节用户界面上所展示的3D图像的视差。本申请可以实现简单快速的对3D文件的视差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3D
,特别是涉及一种3D视差的调节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3D (Three Dimensions,即三维)技术就是实现在原有二维平面图像的基础上增加一维,人眼睛看到的物体就是三维的,不仅有平面上左右的区分,还有前后、远近的区分,所以感觉看到的物体就是立体的。3D电影就是利用人双眼观看电影屏幕角度不同的视差和会聚功能制作的可产生立体效果的电影。这种电影放映时两幅画面重叠在银幕上,观众通过特制眼镜或幕前辐射状半锥形透镜光栅,使观众左眼看到从左视角拍摄的画面,右眼看到从右视角拍摄的画面, 通过双眼会聚功能,合成为立体视觉影像。由于3D文件的拍摄手段最常用的是双机位拍摄,分别得到左眼文件和右眼文件,左眼文件和右眼文件中在水平方向存在偏差,换而言之,同一个物体在左眼文件和右眼文件中的水平位置是不同的,即存在视差。由于视差的存在才能看到立体效果。银幕与观众之间(从画面里出来的部分)称之为负空间,是由负视差造成的,负视差越大,就会离观众越近;反之银幕里面的部分由正视差决定,正视差越大,离观众就越远。3D文件的正视差和负视差若超过了人眼承受的合理范围,会产生视觉疲劳,视频编辑者在编辑3D视频时,只能通过经验先编辑3D视频,然后通过预览3D效果来调整3D视频中各帧图像的正视差和负视差,操作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3D视差的调节方法及装置,以实现简单快速的对3D文件的视差调节。本申请提供了一种3D视差的调节方法,包括在用户界面上提供3D视差设置接口 ;接收通过所述3D视差设置接口提交的多个3D参数,并根据所述多个3D参数,确定3D视差安全值;在所述用户界面上添加多个等间距的竖直平行线,所述多个竖直平行线的水平间距等于所述3D视差安全值;依据所述多个竖直平行线,调节用户界面上所展示的3D图像的视差。优选地,所述视差安全值包括正视差安全值和/或负视差安全值。优选地,当所述视差安全值包括正视差安全值和负视差安全值时,所述多个竖直平行线包括两组样式不同的竖直平行线,其中,一组竖直平行线的水平间距等于所述正视差安全值,另一组竖直平行线的水平间距等于所述负视差安全值。优选地,所述用户界面上还提供了视差安全值选择接口,通过视差安全值选择接口选择展示正视差安全值对应的竖直平行线、和/或负视差安全值对应的竖直平行线。优选地,所述多个3D参数包括观看距离、屏幕宽度、屏幕分辨率、双眼距离、负向深度阀值和正向深度阀值;所述根据多个3D参数,确定3D图像的视差安全值的步骤包括计算所述正向深度阈值和双眼距离之积,与所述观看距离和正向深度阈值之和相除后的结果,作为正视差安全值;计算所述负向深度阈值和双眼距离之积,与所述观看距离和负向深度阈值之差相除后的结果,作为负视差安全值。优选地,所述正视差安全值和负视差安全值以播放屏幕宽度百分比、像素个数或长度表示,所述多个3D参数的单位为公制或英制。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3D视差的调节装置,包括接口设置模块,用于在用户界面上提供3D视差设置接口 ;安全值确定模块,用于接收通过所述3D视差设置接口提交的多个3D参数,并根据所述多个3D参数,确定视差安全值;平行线添加模块,用于在所述用户界面上,添加多个等间距的竖直平行线,所述多个竖直平行线的水平间距等于所述3D视差调节值;视差调整模块,用于依据所述多个竖直平行线,调节用户界面上所展示的3D图像的视差。优选地,所述视差安全值包括正视差安全值和/或负视差安全值。优选地,当所述视差安全值包括正视差安全值和负视差安全值时,所述多个竖直平行线包括两组样式不同的竖直平行线,其中,一组竖直平行线的水平间距等于所述正视差安全值,另一组竖直平行线的水平间距等于所述负视差安全值。优选地,所述用户界面上还提供了视差安全值选择接口 ;所述装置还包括展示选择模块,用于通过视差安全值选择接口可以选择展示正视差安全值对应的竖直平行线、和/或负视差安全值对应的竖直平行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包括以下优点本申请在用户界面上提供视差设置接口,依据用户通过该接口提交的多个3D参数,确定3D图像的视差安全值,并在用户界面上添加多个水平间距等于视差安全值的竖直平行线,依据平行线的间距便可以对用户界面展示的3D图像的视差进行调节。相比与现有技术中,只能通过3D效果调节视差,本申请可以实现对3D文件视差的简单、快速和实时的调节。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所述一种3D视差的调节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所述一种3D视差的调节装置的结构框图;图3示出了 3D视差设置接口的示意图;图4A和图4B示出了 3D参数的设置界面示意图;图5示出了添加竖直平行线后的用户界面示意图6示出了视差安全值选择接口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申请所述方法的实现流程进行详细说明。参照图1,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述一种3D视差的调节方法的流程图。步骤101、在用户界面上提供3D视差设置接口。 本申请在用户界面上预置了 3D视差设置接口,具体的,用户界面可以是3D图像的编辑界面,可以在编辑界面的下拉菜单或是工具栏中,添加3D视差设置选项,可以通过选择该设置选项。步骤102、接收通过所述3D视差设置接口提交的多个3D参数,并根据所述多个3D参数,确定视差安全值。3D图像可以由左眼文件和右眼文件叠加得到,由于视差的存在才能看到立体效果,如果图像中的某个物体位于成像平面之前,则为负视差,反之,则为正视差。简单来讲,正视差就是纵深立体效果,负视差是出屏立体效果。视差安全值是指观看者看到3D图像时,眼睛比较舒适的视差范围值。可以通过3D视差设置接口提交多个3D参数来计算视差安全值,3D参数可以包括视频观看距离、屏幕宽度、屏幕分辨率、双眼距离、负向深度阀值和正向深度阀值。对应于正视差和负视差,视差安全值可以包括正视差安全值和/或负视差安全值。所述步骤102可以包括子步骤S11、计算所述正向深度阈值和双眼距离之积,与所述观看距离和正向深度阈值之和相除后的结果,作为正视差安全值;子步骤S12、计算所述负向深度阈值和双眼距离之积,与所述观看距离和负向深度阈值之差相除后的结果,作为负视差安全值。依据提交的3D参数来计算视差安全值时,正视差安全值为“正向深度阈值X双眼距离/(观看距离+正向深度阈值)”,负视差安全值为“负向深度阈值X双眼距离/(观看距离-负向深度阈值)”。如图3示出了 3D视差设置接口的示意图,在设置菜单中,添加3D安全设置作为3D视差设置接口,其中,可以对观看距离、屏幕宽度、屏幕分辨率、双眼距离、负向深度阀值和正向深度阀值等多个3D参数进行设置,如图4A和图4B所示,给出了 3D参数的设置界面示意图,图4A中各个参数的单位为英制,图4B中的各个参数的单位为公制。编辑人员可根据图4A或图4B的示意图,按照实际情况填写相应数据。例如观看距离0. 5米屏幕宽度0· 3米屏幕分辨率1920双眼距离6· 35厘米负向深度阈值-0. 03米正向深度阈值0. 06米相应的,计算结果为负视差-1.20(%)正视差2.27(%)此处的正视差和负视差即对应的正视差安全值和负视差安全值,可以选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3D视差的调节方法和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3D视差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用户界面上提供3D视差设置接口;接收通过所述3D视差设置接口提交的多个3D参数,并根据所述多个3D参数,确定3D视差安全值;在所述用户界面上添加多个等间距的竖直平行线,所述多个竖直平行线的水平间距等于所述3D视差安全值;依据所述多个竖直平行线,调节用户界面上所展示的3D图像的视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视差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用户界面上提供3D视差设置接口 ;接收通过所述3D视差设置接口提交的多个3D参数,并根据所述多个3D参数,确定3D 视差安全值;在所述用户界面上添加多个等间距的竖直平行线,所述多个竖直平行线的水平间距等于所述3D视差安全值;依据所述多个竖直平行线,调节用户界面上所展示的3D图像的视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视差安全值包括正视差安全值和/或负视差安全值。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视差安全值包括正视差安全值和负视差安全值时,所述多个竖直平行线包括两组样式不同的竖直平行线,其中,一组竖直平行线的水平间距等于所述正视差安全值,另一组竖直平行线的水平间距等于所述负视差安全值。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界面上还提供了视差安全值选择接口,通过视差安全值选择接口选择展示正视差安全值对应的竖直平行线、和/或负视差安全值对应的竖直平行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3D参数包括观看距离、屏幕宽度、屏幕分辨率、双眼距离、负向深度阀值和正向深度阀值;所述根据多个3D参数,确定3D图像的视差安全值的步骤包括计算所述正向深度阈值和双眼距离之积,与所述观看距离和正向深度阈值之和相除后的结果,作为正视差安全值;计算所述负向深度阈值和双眼距离之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雅狄
申请(专利权)人:新奥特北京视频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