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户来电联系人识别技术,公开了一种区分来电联系人的方法及系统,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设置移动终端的来电马达振动模式,并对电话本内的联系人选择来电马达振动模式进行匹配;b.检测移动终端接收到新来电,获取新来电的电话号码;c.根据新来电的电话号码对电话本的电话号码搜索;d.根据搜索结果读取匹配的马达振动模式,并驱动马达振动。通过来电设置马达振动模式,解决了用户在不能看显示屏决定来电用户的情况下,区分不同的来电客户的功能,提升了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区分来电联系人的方法及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在不查看屏幕通过马达振动区分来电联系人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的移动终端,特别是手机设备识别来电联系人的方法,基本都是来电显示,来电链接到设置的来电用户头像,再直接的方式就是使用不同的铃声;这些方法都比较直接和直观,在一般的场合,都比较适用;但 是,对于一些经常开会的同事如果有来电,而且不能开铃声的情况下,或者装在衣服的口袋里,以上的这些直观的方法就失去了区分来电客户的办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区分来电联系人的方法及系统,通过振动方便快捷的区别联系人,提升用户体验。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区分来电联系人的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包括以下步骤 a.设置移动终端的来电马达振动模式,并对电话本内的联系人选择来电马达振动模式进行匹配; b.检测移动终端接收到新来电,获取新来电的电话号码; c.根据新来电的电话号码对电话本的电话号码搜索; d.根据搜索结果读取匹配的马达振动模式,并驱动马达振动。进一步的,步骤a所述的来电马达振动模式包括联系人来电模式及陌生人来电模式。进一步的,步骤a所述的马达振动模式包括根据音乐强弱振动、由弱渐强振动或由强渐弱振动。进一步的,步骤a所述的对电话本内的联系人选择来电马达振动模式进行匹配具体包括 (1)每一联系人匹配一种来电马达振动模式; (2)每一分组联系人匹配一种来电马达振动模式。进一步的,步骤a所述的匹配联系人包括对部分联系人进行匹配或对全部联系人进行匹配,电话本内未匹配来电马达振动模式的则设置为系统默认振动模式。进一步的,步骤d具体包括 (1)新来电电话号码为电话本内的联系号码则判断有无匹配来电马达振动模式,有则读取来电匹配模式驱动马达振动,否则按照系统默认振动模式驱动马达振动; (2)新来电电话号码未存储在电话本呢,为陌生号码,则读取陌生人来电模式驱动马达振动。一种所述的区分来电联系人的方法的系统,包括 设置模块,用于设置移动终端的来电马达振动模式,并对电话本内的联系人选择来电马达振动模式进行匹配;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移动终端接收到新来电,获取新来电的电话号码; 查找模块,用于根据新来电的电话号码对电话本的电话号码搜索; 执行模块,用于根据搜索结果读取匹配的马达振动模式,并驱动马达振动。进一步的,所述的设置模块包括联系人来电模式设置模块及陌生人来电模式设置 模块。进一步的,所述的检测模块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检测移动终端接收到新来电;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新来电的电话号码。进一步的,所述的执行模块包括 匹配模块,用于根据搜索结果读取匹配的马达振动模式; 驱动模块,用于驱动马达振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来电设置马达振动模式,解决了用户在不能看显示屏决定来电用户的情况下,区分不同的来电客户的功能,提升了用户体验。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流程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框 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以便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及优点进行更深入的诠释。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一种区分来电联系人的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包括以下步骤 a.设置移动终端的来电马达振动模式,并对电话本内的联系人选择来电马达振动模式进行匹配。步骤a所述的来电马达振动模式包括联系人来电模式及陌生人来电模式,此处的联系人为电话本内用户已经存储的联系人。步骤a所述的马达振动模式包括根据音乐强弱振动、由弱渐强振动或由强渐弱振动,此处的音乐为移动终端自带的音乐或者用户从互联网上获取的音乐,音乐包括各种音频模式的歌曲或者轻音乐、摇滚音乐等,按照音乐旋律的不同进行强弱振动,用户只要根据振动规律可进行判断;由弱渐强振动或由强渐弱振动只是单纯的振动方式,与音乐振动不同,一般为递进式的,渐强或渐弱,一般设置为陌生人来电振动模式,或系统默认振动模式。步骤a所述的对电话本内的联系人选择来电马达振动模式进行匹配具体包括(I)每一联系人匹配一种来电马达振动模式;(2)每一分组联系人匹配一种来电马达振动模式。为了便于区别联系人,一个联系人一般匹配一种来电马达振动模式,例如每个联系人选择一首歌曲,而歌曲的旋律不同,则振动不同,用户根据振动不同便于区别联系人。但不排除以下情况,例如用户将联系人分为家人、朋友、同事或其他分组,每个分组设置一歌曲,用户也可对特别重要的联系人进行单独设置。步骤a所述的匹配联系人包括对部分联系人进行匹配或对全部联系人进行匹配,电话本内未匹配来电马达振动模式的则设置为系统默认振动模式。因为电话本内的联系人众多,如果一一设置,那么可能会造成混淆或者很难区别到底是哪个联系人来电,此时用户可有选择的进行设置,对应比较重要的几个联系人进行设置,其他电话本内的联系人设置为系统默认振动模式。陌生人则选择除以上两种之外的模式。b.检测移动终端接收到新来电,获取新来电的电话号码。移动终端都设置有天线,通过天线获取新来电,然后经过调制解调器进行解调后,即可获取新来电的号码。c.根据新来电的电话号码对电话本的电话号码搜索;主芯片将来电号码与电话本做匹配运算判断是电话本内的联系人还是陌生人。d.根据搜索结果读取匹配的马达振动模式,并驱动马达振动。步骤d具体包括(I)新来电电话号码为电话本内的联系号码则判断有无匹配来电马达振动模式,有则读取来电匹配模式驱动马达振动,否则按照系统默认振动模式驱动马达振动;(2)新来电电话号码未存储在电话本呢,为陌生号码,则读取陌生人来电模式驱动马达振动。一种所述的区分来电联系人的方法的系统,包括设置模块,用于设置移动终端的来电马达振动模式,并对电话本内的联系人选择来电马达振动模式进行匹配;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移动终端接收到新来电,获取新来电的电话号码;查找模块,用于根据新来电的电话号码对电话本的电话号码搜索;执行模块,用于根据搜索结果读取匹配的马达振动模式,并驱动马达振动。设置模块、查找模块及执行模块设置于移动终端系统主芯片中。进一步的,所述的设置模块包括联系人来电模式设置模块及陌生人来电模式设置模块。进一步的,所述的检测模块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检测移动终端接收到新来电;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新来电的电话号码。进一步的,所述的执行模块包括匹配模块,用于根据搜索结果读取匹配的马达振动模式;驱动模块,用于驱动马达振动。如图2、3所示,移动终端包括通过信号线连接的天线、双工器(双工器是异频双工电台,中继台的主要配件,其作用是将发射和接收讯号相隔离,保证接收和发射都能同时正常工作.它是由两组不同频率的阻带滤波器组成,避免本机发射信号传输到接收机)、主芯片和马达。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001.天线(为系统中的检测模块)接收到来电信号后,将信号传递给相应的收发双工器; 002.收发双工器将信号传递给相应的调制解调器; 003.MODEM经调制解调后,送给主芯片做处理; 004.主芯片的查找模块将来电号码与电话本做匹配运算,若找到电话本中来电客户的信息,则按设置的振动方式振动,反馈给用户;若在电话本中未找到,则按照陌生人方式振动反馈给用户; 005.用户根据自己的判断决定是否接受来电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区分来电联系人的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包括以下步骤:a.设置移动终端的来电马达振动模式,并对电话本内的联系人选择来电马达振动模式进行匹配;b.检测移动终端接收到新来电,获取新来电的电话号码;c.根据新来电的电话号码对电话本的电话号码搜索;d.根据搜索结果读取匹配的马达振动模式,并驱动马达振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区分来电联系人的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包括以下步骤 a.设置移动终端的来电马达振动模式,并对电话本内的联系人选择来电马达振动模式进行匹配; b.检测移动终端接收到新来电,获取新来电的电话号码; c.根据新来电的电话号码对电话本的电话号码搜索; d.根据搜索结果读取匹配的马达振动模式,并驱动马达振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区分来电联系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的来电马达振动模式包括联系人来电模式及陌生人来电模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区分来电联系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的马达振动模式包括根据音乐强弱振动、由弱渐强振动或由强渐弱振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区分来电联系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的对电话本内的联系人选择来电马达振动模式进行匹配具体包括 (1)每一联系人匹配一种来电马达振动模式; (2)每一分组联系人匹配一种来电马达振动模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区分来电联系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的匹配联系人包括对部分联系人进行匹配或对全部联系人进行匹配,电话本内未匹配来电马达振动模式的则设置为系统默认振动模式。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区分来电联系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具体包括 (1)新来电电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幸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