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36022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4 2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工具,包括机器壳体、电机单元、电子单元和通风单元,所述电机单元与电子单元均设置于所述机器壳体内,所述电机单元包括电机、换向器、电机轴和轴承,所述通风单元包括叶轮和挡圈,所述挡圈包括圆形底座和若干叶扇,所述若干叶扇环设于所述圆形底座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电动工具增加了通风单元并在机器壳体上开孔以对机器壳体中的电机单元及电子单元进行通风冷却,通风单元中的叶轮与挡圈能够随着电机轴一起旋转,进而将冷却风从机器壳体外通过进风口吸入机器壳体内,冷却风进入机器壳体内后会沿电机轴方向运动,进而在经过电机单元与电子单元时对其进行冷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电动工具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动工具一般包括机器壳体、电机单元及电子单元,所述电机单元与电子单元均设置于所述机器壳体内,所述电动工具通过电机单元驱动并由所述电子单元进行控制,以进行相应的工作,这种电动工具中没有可以对电机单元及电子单元进行冷却的装置,导致电机单元或电子单元中的部件容易过热而发生故障,减少该电动工具的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工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动工具易过热而发生故障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工具,包括机器壳体、电机单元、电子单元和通风单元,所述电机单元与电子单元均设置于所述机器壳体内,所述电机单元包括电机、换向器、电机轴和轴承,所述电机轴穿设于所述电机与换向器中,所述轴承设置于所述电机轴靠近所述换向器的一端,所述通风单元包括叶轮和挡圈,所述叶轮设置于所述电机轴远离所述换向器的一端,所述挡圈套设于所述电机轴上位于所述换向器与所述轴承之间的位置,所述机器壳体靠近所述挡圈的一侧上设有至少一个进风口,所述挡圈包括圆形底座和若干叶扇,所述若干叶扇环设于所述圆形底座上。进一步的,所述叶扇的一侧剖面呈“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动工具增加了通风单元并在机器壳体上开孔以对机器壳体中的电机单元及电子单元进行通风冷却,通风单元中的叶轮与挡圈能够随着电机轴一起旋转,进而将冷却风从机器壳体外通过进风口吸入机器壳体内,冷却风进入机器壳体内后会沿电机轴方向运动,进而在经过电机单元与电子单元时对其进行冷却。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动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动工具中挡圈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动工具中挡圈的剖视图。在图1至图3中,1:机器壳体;11 :进风口 ;2 :电机单元;21 :电机;22 :换向器;23 :电机轴;24 :轴承;3 :电子单元;4 :通风单元;41 :叶轮;42 :挡圈;421 :圆形底座;422 :叶扇;5 :电刷;A、B :冷却风。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电动工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思想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工具,包括机器壳体、电机单元、电子单元和通风单元,所述电机单元与电子单元均设置于所述机器壳体内,所述电机单元包括电机、换向器、电机轴和轴承,所述电机轴穿设于所述电机与换向器中,所述轴承设置于所述电机轴靠近所述换向器的一端,所述通风单元包括叶轮和挡圈,所述叶轮设置于所述电机轴远离所述换向器的一端,所述挡圈套设于所述电机轴上位于所述换向器与所述轴承之间的位置,所述机器壳体靠近所述挡圈的一侧上设有至少一个进风口,所述挡圈包括圆形底座和若干叶扇,所述若干叶扇环设于所述圆形底座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动工具增加了通风单元并在机器壳体上开孔以对机器壳体中的电机单元及电子单元进行通风冷却,通风单元中的叶轮与挡圈能够随着电机轴一起旋转,进而将冷却风从机器壳体外通过进风口吸入机器壳体内,冷却风进入机器壳体内后会沿电机轴方向运动,进而在经过电机单元与电子单元时对其进行冷却。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动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动工具中挡圈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动工具中挡圈的剖视图。请重点参考图1,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工具,包括机器壳体1、电机单元2、电子单元3和通风单元4,所述电机单元2与电子单元3均设置于所述机器壳体I内,所述电机单元2包括电机21、换向器22、电机轴23和轴承24,所述电机轴23穿设于所述电机21与换向器22中,所述轴承24设置于所述电机轴23靠近所述换向器22的一端,所述通风单元4包括叶轮41和挡圈42,所述叶轮41设置于所述电机轴23远离所述换向器22的一端,所述挡圈42套设于所述电机轴23上位于所述换向器22与所述轴承24之间的位置,所述机器壳体I靠近所述挡圈42的一侧上设有至少一个进风口 11,所述挡圈42包括圆形底座421和若干叶扇422,所述若干叶扇422环设于所述圆形底座421上。所述电动工具中的通风单元4中的叶轮41能够随着电机轴23 —起旋转,进而将冷却风从机器壳体I外通过进风口 11吸入机器壳体I内,冷却风进入机器壳体I内后会沿电机轴23方向运动,进而在经过电机单元2与电子单元3时对其进行冷却,冷却风在流经电机单元2与电子单元3后,通过机器壳体I上设置的出风口(图中未示)排出,以完成整个冷却风的冷却循环,所述通风单元4中的挡圈其主要用途是增加所述换向器22与所述轴承24之间的爬电距离,以保证该电动工具使用时的安全,将其上设置叶扇422使得该挡圈在随着电机轴23 —起旋转时也能够产生吸力,从而使该通风单元4更容易将冷却风从机器壳体I外吸入,增强了该电动工具中通风单元4对电机单元2及电子单元3的冷却效果。具体地,冷却风从机器壳体I外通过进风口被吸入机器壳体内,产生两条冷却风A和B,冷却风A由叶轮41产生进入机器壳体I内后会沿电机轴23方向运动,进而在经过电机单元2与电子单元3时对其进行冷却;冷却风B由挡圈42产生对其旁边的电机单元2中的换向器22和电刷5进行更进一步的冷却,同时吹走换向器22与电刷5在高速旋转磨擦时产生的粉尘,并对经过换向器22与电刷5的冷却风A进行过滤,将所述粉尘及冷却风A中携带着的小沙粒吹向机器壳体I的内壁,从而使冷却风A中携带着的小砂粒及粉尘绕过轴承24、换向器22及电刷5,不与轴承24、换向器22及电刷5的表面产生磕碰,避免了因为轴承24、换向器22或电刷5表面的损伤而对电机21寿命产生影响,进而延长电机21及整个电动工具的寿命,增加工具的使用能力。请重点参考图2和图3,将所述叶扇422制作成如图2和图3所示的形状,不仅能够增加其在旋转时产生的吸力,还能够增加其对所述轴承24的防尘效果,防止了灰尘落入轴承24内,而引起的电机轴23旋转效果变差的情况,由于该叶扇422的多层扇面设计,使该防尘效果更为明显。综上所述,所述电动工具能够非常有效地对其中的电机单元2及电子单元3进行通风冷却处理,并能够防止电机21、轴承24或电子单元3中的电子元件中落入灰尘,以确保该电动工具的安全性,增加了该电动工具的使用寿命。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形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专利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专利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器壳体、电机单元、电子单元和通风单元,所述电机单元与电子单元均设置于所述机器壳体内,所述电机单元包括电机、换向器、电机轴和轴承,所述电机轴穿设于所述电机与换向器中,所述轴承设置于所述电机轴靠近所述换向器的一端,所述通风单元包括叶轮和挡圈,所述叶轮设置于所述电机轴远离所述换向器的一端,所述挡圈套设于所述电机轴上位于所述换向器与所述轴承之间的位置,所述机器壳体靠近所述挡圈的一侧上设有至少一个进风口,所述挡圈包括圆形底座和若干叶扇,所述若干叶扇环设于所述圆形底座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器壳体、电机单元、电子单元和通风单元,所述电机单元与电子单元均设置于所述机器壳体内,所述电机单元包括电机、换向器、电机轴和轴承,所述电机轴穿设于所述电机与换向器中,所述轴承设置于所述电机轴靠近所述换向器的一端,所述通风单元包括叶轮和挡圈,所述叶轮设置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明厅陈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锐奇工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