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透半反式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31782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4 14: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半透半反式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属于液晶显示领域。其中,该半透半反式液晶显示面板在一个像素域内包括有透射区和反射区,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由阵列基板、彩膜基板及设置在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组成,所述透射区的色阻层形成在所述阵列基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降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一侧反射区与透射区的段差,实现液晶分子更好的取向,提高显示装置的对比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半透半反式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半透半反式液晶显示装置(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同时具有透射式和反射式特性,半透半反式液晶面板在一个像素域内包括有透明电极的透射区和有反射层的反射区。在黑暗的地方可以利用像素区域的透射区和背光源来显示画像,在明亮的地方利用像素区域的反射区和外光来显示画像。因此,半透半反式液晶显示装置可以适应不同的亮暗环境而得到广泛应用。为了保持反射区和透射区匹配的光电特性曲线,如V_T和V_R的匹配,现有的半透 半反式液晶显示装置在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一侧形成的反射区与透射区有很大段差。如图1所示是现有双液晶盒厚半透半反式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I是彩膜基板的衬底(CF Glass),2是彩色滤光膜(即色阻层,Resin),一般为红绿蓝三种颜色,3是CF侧共用电极IT0,4是阵列基板的衬底,5是栅电极及栅极扫描线,6是栅绝缘层,7是半导体层,8是数据金属层,9是钝化层,10是透射区像素电极IT0,11是树脂层,12是反射电极,一般由招等高反射金属材料制成。由图1可以看出,反射区(Reflective Area)的液晶盒厚为h,透射区(Transmissive Area)的液晶盒厚为H,反射区与透射区的色阻层厚度都为t,树脂层11与反射电极12总厚度为al。由于反射区利用液晶显示装置前方的环境光,光线先后两次穿过液晶层,形成的相位延迟(Phase Retardation)为2 An h/ A X2,而透射区利用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光线只一次穿过液晶层,形成的相位延迟为2^1 An H/X,其中An为液晶材料的折射率,液晶材料的折射率各向异性。为使反射区与透射区具有相同的相位延迟,故要求H=2h。如图1所示,现有双液晶盒厚半透半反式液晶显示面板在阵列基板一侧反射区与透射区的段差为h,因为段差较大,所以在摩擦取向时透射区与反射区配向膜摩擦强度不同,在反射区与透射区邻接处液晶分子取向难以控制,会造成暗态漏光,影响液晶显示装置的对比度。同时,反射区的光线两次穿过色阻层,透射区的光线只穿过一次色阻层,反射区和透射区光线穿透色阻层的路程存在差异,因此会导致反射区与透射区存在较大的颜色差异,使得显示装置的颜色饱和度不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半透半反式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能够有效降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一侧反射区与透射区的段差,实现液晶分子更好的取向,提高显示装置的对比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方面,提供一种半透半反式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在一个像素域内包括有透射区和反射区,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由阵列基板、彩膜基板及设置在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组成,所述透射区的色阻层形成在所述阵列基板上。进一步地,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中,所述透射区的色阻层位于钝化层和透射区像素电极之间;或所述透射区的色阻层位于钝化层和栅绝缘层之间;或所述透射区的色阻层位于栅绝缘层的下方。进一步地,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中,所述透射区的色阻层厚度为所述反射区的色阻层厚度的两倍。进一步地,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中,所述反射区的色阻层形成在所述彩膜基板背向液晶层的一侧。进一步地,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中,所述彩膜基板背向液晶层的一侧形成有保护层,所述反射区的色阻层位于所述保护层和所述彩膜基板之间。进一步地,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中,所述保护层上形成有透明导电层。进一步地,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中,所述透明导电层的厚度不大于500埃。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阵列基板上形成透射区的色阻层。进一步地,所述方法包括在阵列基板的钝化层和透射区像素电极之间形成透射区的色阻层;或在阵列基板的钝化层和栅绝缘层之间形成透射区的色阻层;或在阵列基板的栅绝缘层的下方形成透射区的色阻层。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上述方案中,通过将透射区的色阻层形成在阵列基板上,可以减小反射区与透射区在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一侧的段差,使得配向膜涂布更容易,摩擦取向时在反射区与透射区摩擦强度差异性减小,实现液晶分子更好的取向,提高显示装置的对比度,改善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双液晶盒厚半透半反式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六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I彩膜基板的衬底2色阻层3CF侧共用电极ITO4阵列基板的衬底5栅电极及栅极扫描线6栅绝缘层7半导体层8数据金属层9钝化层10透射区像素电极11树脂层12反射电极13保护层14透明导电层15取向膜16 第一 ITO 层17 第二 ITO 层21反射区色阻层22透射区色阻层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能够有效降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一侧反射区与透射区的段差,实现液晶分子更好的取向,提高显示装置的对比度。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半透半反式液晶显示面板中,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在一个像素域内包括有透射区和反射区,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由阵列基板、彩膜基板及设置在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组成,其中,所述透射区的色阻层形成在所述阵列基板上。进一步地,所述透射区的色阻层位于钝化层和透射区像素电极之间;或所述透射区的色阻层位于钝化层和栅绝缘层之间;或所述透射区的色阻层位于栅绝缘层的下方。进一步地,所述透射区的色阻层厚度可以为所述反射区的色阻层厚度的两倍。进一步地,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中,所述反射区的色阻层还可以形成在所述彩膜基板背向液晶层的一侧。进一步地,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中,所述彩膜基板背向液晶层的一侧还形成有保护层,所述反射区的色阻层位于所述保护层和所述彩膜基板之间。进一步地,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中,所述保护层上还形成有透明导电层。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在阵列基板上形成透射区的色阻层。进一步地,所述方法包括在阵列基板的钝化层和透射区像素电极之间形成透射区的色阻层;或在阵列基板的钝化层和栅绝缘层之间形成透射区的色阻层;或在阵列基板的栅绝缘层的下方形成透射区的色阻层。在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中,在彩膜基板上形成反射区的色阻层,在阵列基板上形成透射区的色阻层,由于反射区色阻层和透射区色阻层是分别形成,因此可以将透射区色阻层的厚度设为反射区色阻层厚度的两倍左右,这样可以有效平衡反射区与透射区的颜色差异,使得液晶显示面板在反射模式与透射模式下色彩均一性更好。另外,本专利技术通过将透射区的色阻层形成在阵列基板上,可以减小反射区与透射区在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一侧的段差,使得配向膜涂布更容易,摩擦取向时在反射区与透射区摩擦强度差异性减小,实现液晶分子更好的取向,提高显示装置的对比度,改善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半透半反式液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透半反式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在一个像素域内包括有透射区和反射区,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由阵列基板、彩膜基板及设置在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射区的色阻层形成在所述阵列基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透半反式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在一个像素域内包括有透射区和反射区,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由阵列基板、彩膜基板及设置在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射区的色阻层形成在所述阵列基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射区的色阻层位于钝化层和透射区像素电极之间;或 所述透射区的色阻层位于钝化层和栅绝缘层之间;或 所述透射区的色阻层位于栅绝缘层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射区的色阻层厚度为所述反射区的色阻层厚度的两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区的色阻层形成在所述彩膜基板背向液晶层的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膜基板背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小叶金在光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