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曾皋波专利>正文

自动控制水位堰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28207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4 0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控制水位堰闸,包括对水流进行截流的堰堤、压力井、盖板闸以及浮体;其中,压力井设置在堰堤之间,压力井顶部开口且顶部高度不高于堰堤高度,压力井靠水流下游端井壁上设置出水孔,压力井靠水流上游端的井壁上设置放水孔;盖板闸在压力井井外与放水孔连接,浮体与盖板闸连接,此外,压力井靠水流上游端的井壁设计为溢流挡水墙。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自动控制水位堰闸实现了对上游水位自动调节、溢洪的目的,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控制工程领域,尤其涉及ー种自动控制水位堰闸
技术介绍
城市内的景观河道或者内河在枯水期需要关闭设置在堰体堰闸来对河流进行截流蓄水,蓄水后的河流对城市能起到美化环境、调节城市湿度等作用;而在丰水期的时候则需要开闸放水,防止内涝。对河流水位的控制一般通过安排工作人员上坝工作,但是这样却增加了劳动成本,并且,对于在堰体上工作的人员而言并不安全。因此,提供ー种能有效实现自动水位控制堰闸十分必要。但是,众所周知,目前自动控制水位堰闸存在的问题为(I)装置在实现自动运转的过程中依赖电カ等外部能源,装置造价较高。(2)装置经常需要安排技术人员进行保养维修。(3)河流水位暴涨时,不能实现自动的溢洪,依然需要人工进行开闸放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ー种自动控制水位堰闸,g在实现对河流水位的自动控制、溢洪以及降低堰闸装置的制造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ー种自动控制水位堰闸,包括对水流进行截流的堰堤,还包括压カ井、盖板闸以及浮体;其中,所述压カ井设置在堰堤之间,所述压カ井顶部开ロ且顶部高度不高于堰堤高度,所述压カ井靠水流下游端井壁上设置出水孔,所述压カ井靠水流上游端的井壁上设置放水孔;所述盖板闸在压力井井外与所述放水孔连接,所述浮体与盖板闸由一定长度的杆子或绳子连接。优选的,所述浮体为长条状空心结构且一端与所述盖板闸连接。优选的,所述出水孔设置水平高度不高于放水孔水平高度。优选的,所述自动控制水位堰闸还包括溢流挡水墙,其中,所述溢流挡水墙设置所述堰堤之间,且所述溢流挡水墙的水平高度不高于所述堰堤高度,同时亦不低于所述压カ井靠水流上游侧的井壁高度。优选的,所述溢流挡水墙由所述压カ井靠水流上游侧的井壁构成。优选的,所述自动控制水位堰闸还包括底板,所述压カ井设置在底板上,所述底板的水平高度与河流上游最低水位线齐平,且所述放水孔、出水孔均设置在压カ井底部。优选的,所述放水孔的水平高度与河流上游最低水位线齐平。优选的,所述盖板闸通过连接设置在所述放水孔的上方的支座转动。优选的,所述的支座上设置ー限制所述盖板闸转动角度的限制器。本专利技术提出了ー种自动控制水位堰闸,包括对水流进行截流的堰堤,还包括压カ井、盖板闸以及浮体,其中,压カ井设置在堰堤之间,压カ井顶部开ロ且顶部高度不高于堰堤高度,压カ井靠水流下游端井壁上设置出水孔,压カ井靠水流上游端的井壁上设置放水孔;盖板闸在压力井井外与放水孔连接,浮体与盖板闸由一定长度的杆子或绳子连接,浮体在全部没入水中后提供的浮力大于盖板闸在水中下沉的重量;水流上游水位上升,并超过压カ井顶部进入井内,当井内进水的速度大于出水孔的排水速度时,井内水位的上升并通过放水孔对盖板闸产生的水压,再借助浮体对盖板闸的浮力实现盖板闸远动,最终使放水孔打开,上流水由放水孔进入到压カ井,并最终由出水孔流出,上游水位逐渐下降;上游水位下降,浮体随上游水位下降,盖板闸由于自身重力作用下移并将放水孔盖住,上游水位得到保持;与此同时,压カ井内的水继续从出水孔排出,井内水位下降,这导致上游水位与井内水位之间水位的水压差増大,由于浮体与盖板闸由一定长度的杆子或绳子连接,因此,浮体与盖板闸之间的距离了上游水位对盖板闸的正水压カLI,此时,作用在盖板闸上的正水压カLI加上盖板闸8在水中的重量大于浮体带动盖板闸的浮力,盖板闸始终将放水孔盖住,水位越上升压的越紧,上游水停止从放水孔进入到压カ井内,上游开始蓄水;采用在堰堤间设置溢流挡水墙,且溢流挡水墙的水平高度不高于堰堤高度,同时亦不低于压カ井靠水流上游侧的井壁高度,这使得上游水位暴涨时,能通过溢流挡水墙将过多的水量及时的溢洪出去;采用溢流挡水墙由所述压カ井靠水流上游侧的井壁构成的设计,使得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更简单。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ー种自动控制水位堰闸ー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局部结构的受カ分析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參照附图做进ー步说明。具体实施例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解决方案主要是在堰堤上设置压力井,包括对水流进行截流的堰堤,还包括压カ井、盖板闸以及浮体,其中,压カ井设置在堰堤之间,压カ井顶部开ロ且顶部高度不高于堰堤高度,压カ井靠水流下游端井壁上设置出水孔,压カ井靠水流上游端的井壁上设置放水孔;盖板闸在压カ井井外与放水孔连接,浮体与盖板闸连接,浮体在全部没入水中后提供的浮力大于盖板闸在水中下沉的重量,上流水位上升并有水加入压カ井后,该压カ井能根据井内水位变化对盖板闸产生水压,推动盖板闸打开放水孔,在上游水位下降后,浮体下降,盖板闸下移并将放水孔关闭,实现对水位的自动调控;此外,本专利技术还在堰体上设置溢流挡水墙,溢流挡水墙的水平高度不高于所述堰堤高度,同时亦不低于所述压カ井靠水流上游侧的井壁高度,能起到溢洪作用。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ー种自动控制水位堰闸,包括对水流进行截流的堰堤(图中未示出),还包括压カ井4、盖板闸8以及浮体7,其中,压カ井4设置在堰堤之间,压カ井4顶部开ロ且顶部高度不高于堰堤高度,压カ井4靠水流下游12端井壁3上设置出水孔6,压カ井4靠水流上游10端的井壁上设置放水孔5 ;盖板闸8在压カ井4井外与放水孔5连接,浮体7与盖板闸8由一定长度的杆子或绳子连接,浮体7在全部没入水中后提供的浮力大于盖板闸8的重量。其中,水流上游10水位上升,并超过压カ井4顶部进入井内,当井内进水的速度大于出水孔6的排水速度时,井内水位的上升并通过放水孔5对盖板闸8产生的反水压カL2,抵消了上游10水对盖板闸8产生的正水压カLI,同时,再借助浮体7对盖板闸8的浮力实现盖板闸8向上运动,最终使放水孔5打开。接着,上游10水由放水孔5进入到压カ井4,并最终由出水孔6流出,并使上游10水位逐渐下降;当上游10水位下降时,浮体7随上游10水位下降,盖板闸8由于自身重力作用下移并将放水孔5盖住,水位高度得到保持。与此同时,压カ井4内水位并不能得到保持,井内的水继续从出水孔6排出,井内水位下降,这导致上游10水位与井内水位之间水位的水压差増大,由于浮体7与盖板闸8由一定长度的杆子或绳子连接,因此,浮体7与盖板闸8之间的垂直距离形成了上游10水位对盖板闸8的正水压カLI,此时,作用在盖板闸8上的正水压カLI加上盖板闸8在水中的重量大于浮体7带动盖板闸8的浮力(图中未示出),盖板闸8始终将放水孔5盖住,水位越上升压的越紫,上游10水停止从放水孔5进入到压カ井4内,上游10开始蓄水。当蓄水水位高度超过压カ井4的靠上游侧井壁高度时,水流进入压力井4内,如此循环反复的实现自动水位控制。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浮体7也可以是ー种长条状空心结构且一端与所述盖板闸8焊接而成,其作用原理与上述相同,在此不做赘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出水孔6设置水平高度不高于放水孔5水平高度,由于压カ井4内的水继续从出水孔6排出,这使得井内水位低于放水孔水位,井内的反水压カL2消失,上游水位对盖板闸8的正水压カLI最大,更好的避免了浮体7随上游10水位上升而将盖板闸8带动浮升的问题。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采用在堰体间设置ー溢流挡水墙2,且溢流挡水墙2的水平高度不高于堰堤高度,当上游10水位上升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控制水位堰闸,包括对水流进行截流的堰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力井、盖板闸以及浮体;其中,所述压力井设置在堰堤之间,所述压力井顶部开口且顶部高度不高于堰堤高度,所述压力井靠水流下游端井壁上设置出水孔,所述压力井靠水流上游端的井壁上设置放水孔;所述盖板闸在压力井井外与所述放水孔连接,所述浮体与盖板闸由一定长度的杆子或绳子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控制水位堰闸,包括对水流进行截流的堰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力井、盖板闸以及浮体;其中,所述压力井设置在堰堤之间,所述压力井顶部开口且顶部高度不高于堰堤高度,所述压力井靠水流下游端井壁上设置出水孔,所述压力井靠水流上游端的井壁上设置放水孔;所述盖板闸在压力井井外与所述放水孔连接,所述浮体与盖板闸由一定长度的杆子或绳子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制水位堰闸,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为长条状空心结构且一端与所述盖板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制水位堰闸,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孔设置水平高度不高于放水孔水平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制水位堰闸,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溢流挡水墙,其中,所述溢流挡水墙设置所述堰堤之间,且所述溢流挡水墙的水平高度不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皋波
申请(专利权)人:曾皋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