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殖池底、表排污及病鱼、死鱼自动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17817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3 1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养殖池底、表排污及病鱼、死鱼自动收集装置。它包括一具有盘沿和盘面的托盘,还包括一上端封闭,下端开口与养殖池底排污口连通的中央排污管,所述盘面的顶面至少连接有一侧面开有排水孔的截鱼管,所述截鱼管的高度高于盘沿的高度,在对应截鱼管位置盘面的底面连接有与截鱼管相通且与中央排污管相连的回流管;所述托盘的盘面上还至少开有一进水孔,在进水孔上可拆卸连接有与进水孔相匹配的堵水件,在对应进水孔位置的托盘底面连接有与进水孔相通的吸污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既能快速的将养殖池表面与底部污物排出;在排污的同时能将病鱼、死鱼自动收集,阻断病原的传播与死鱼对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养殖池底、表排污及病鱼、死鱼自动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在养殖池中快速将污物排出实现固液分离是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一直存在的难题。目前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主要依靠进水沿池边切入造成养殖池水循环使污物聚集在池底中央,利用水压作用将污物从中央排污孔排出。但这种方法的不足是仅能将沉于养殖池底部的污物排出养殖池,漂浮在水面的有机物始终滞留在养殖池中污染养殖水体。病鱼或刚死亡的鱼在水循环的作用下同样会聚集在养殖池底中央,很难被发现,如不及时移出养殖池就会腐烂、变质从而污染水体,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鱼体的健康。目前,没有专门的装 置收集病鱼、死鱼,主要依靠人力打捞。所以在养殖过程中急需要一种可以兼具排出养殖池底部与表面污物且能自动收集病鱼、死鱼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养殖池底、表排污及病鱼、死鱼自动收集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既能快速的将养殖池表面与底部污物排出,从而减少污物对养殖环境的污染;而且在排污的同时能将病鱼、死鱼自动收集,阻断病原的传播与死鱼对环境的污染,减少打捞污物与死鱼的劳动力。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养殖池底、表排污及病鱼、死鱼自动收集装置,包括一具有盘沿和盘面的托盘,还包括一上端封闭,下端开口与养殖池底排污口连通的中央排污管,所述盘面的顶面至少连接有一侧面开有排水孔的截鱼管,所述截鱼管的高度高于盘沿的高度,在对应截鱼管位置盘面的底面连接有与截鱼管相通且与中央排污管相连的回流管;所述托盘的盘面上还至少开有一进水孔,在进水孔上可拆卸连接有与进水孔相匹配的堵水件,在对应进水孔位置的托盘底面连接有与进水孔相通的吸污管。进一步的,所述托盘盘沿的高度为8-12cm,所述截鱼管的高度为18-22cm。更进一步的,所述托盘盘沿的高度为10cm,所述截鱼管的高度为20cm。进一步的,所述截鱼管为圆管,该圆管的直径为13-17cm。更进一步的,所述圆管的直径为15. 5cm。进一步的,所述排水孔均匀的开于截鱼管的侧面。进一步的,所述吸污管远离进水孔的一端位于养殖池的底部中央或边缘。更进一步的,所述堵水件为棒状或管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在托盘的顶面连接有侧面开有排水孔的截鱼管,在对应截鱼管位置的托盘底面连接有与截鱼管相通且与中央排污管相连的回流管,托盘的盘面上还开有一进水孔,在对应进水孔位置的托盘底面连接有与进水孔相通的吸污管;当托盘内外存在一定水位差的情况下,养殖池底吸污管附近水体会被吸入吸污管从而进水孔流入托盘内,池底污物、病鱼和死鱼等亦会在水流的作用下进入吸污管到达托盘内,污物在水流的作用下通过截鱼管上的排水孔经回流管与中央排污管通过排污口进入出水管从而进入水处理环节,但同污物一起进入托盘的病鱼、死鱼就会在截鱼管的作用下停留在托盘内,如果进入托盘内的鱼比较健康,其仍可从进水孔逆水游回养殖池。在养殖池表面存在污物的情况下,可用堵水件将进水孔堵塞,这样养殖池水面会迅速上升,当水位上升至托盘上沿时就会越过托盘盘沿的上沿进入托盘通过回流管与中央排污管离开养殖池,养殖池表面污物亦会在水流的作用下快速离开养殖池。当堵水件堵塞进水孔后,托盘内外水位差加大,拔开堵水件,在水压的作用下,吸污管内如有卡住的死鱼等异物就会被冲出吸污管进入托盘。在这样的工作原理下,在将养池底部污物迅速排出养殖池的同时,既节省了打捞死鱼与污物的劳动力又可以及时了解养殖池 中鱼体健康情况,建立了鱼病爆发的预警机制,保证了鱼类的健康生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托盘的俯视图。图中1、托盘;11、盘沿;12、盘面;2、排水孔;3、截鱼管;4、中央排污管;5、回流管;6、吸污管;7、截鱼管孔;8、进水孔;9、堵水件。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其中的几个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不,一种养殖池底、表排污及病鱼、死鱼自动收集装置,包括一具有盘沿11和盘面12的托盘1,还包括一上端封闭,下端开口与养殖池底排污口连通的中央排污管4,所述盘面12的顶面至少连接有一侧面开有排水孔2的截鱼管3,所述截鱼管3的高度高于盘沿11的高度,所述托盘I盘沿11的高度为8-12cm,所述截鱼管3的高度为18-22cm。在对应截鱼管3位置盘面12的底面连接有与截鱼管3相通且与中央排污管4相连的回流管5 ;所述托盘I的盘面12上还至少开有一进水孔8,在进水孔8上可拆卸连接有与进水孔8相匹配的堵水件9,在对应进水孔8位置的托盘I底面连接有与进水孔8相通的吸污管6,所述吸污管6远离进水孔8的一端位于养殖池的底部中央或边缘。在本实施例中,养殖池的面积为30m2,托盘I直径为50cm,盘沿11高度为10cm,进水孔8的孔径为11cm,堵水件9为棒状通过插接的方式连接于的进水孔8处,所述截鱼管3为圆管,截鱼管3内径15. 5cm,截鱼管3与堵水件9高20cm ;吸污管内径11cm,回流管与中央排污管内径16cm。所述排水孔2均匀的开于截鱼管3的侧面。所述截鱼管3可以与托盘I为一体结构,也可以是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托盘I上开有截鱼管孔7,截鱼管孔7的孔径为16cm,截鱼管3通过插接的方式连接于托盘I的截鱼管孔7处。一般在养殖池安放一个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就可以达到底、表排污和自动收集病鱼、死鱼的目的,也可以多个装置同时使用,但是只要养殖池水可以循环,本专利技术装置的多少和池塘面积大小关系不大。由于在托盘I的顶面连接有侧面开有排水孔2的截鱼管3,在对应截鱼管3位置的托盘I底面连接有与截鱼管3相通且与中央排污管4相连的回流管5,托盘I的盘面12上还开有一进水孔8,在对应进水孔8位置的托盘I底面连接有与进水孔8相通的吸污管6 ;当托盘I内外存在一定水位差的情况下,养殖池底吸污管6附近水体会被吸入吸污管6从进水孔8流入托盘I内,池底污物、病鱼和死鱼等亦会在水流的作用下进入吸污管6到达托盘I内,污物在水流的作用下通过截鱼管3上的排水孔2经回流管5与中央排污管4通过排污口进入出水管从而进入水处理环节,但同污物一起进入托盘I的病鱼、死鱼就会在截鱼管3的作用下停留在托盘I内,如果进入托盘I内的鱼比较健康,其仍可从进水孔8逆水游回养殖池; 在养殖池表面存在污物的情况下,可用堵水件9将进水孔8堵塞,这样养殖池水面会迅速上升,当水位上升至托盘I上沿时就会越过托盘I盘沿11的上沿进入托盘I通过回流管5与中央排污管4离开养殖池,养殖池表面污物亦会在水流的作用下快速离开养殖池。当堵水件9堵塞进水孔8后,托盘I内外水位差加大,拔开堵水件9,在水压的作用下,吸污管6内如有卡住的死鱼等异物就会被冲出吸污管6进入托盘I ;在这样的工作原理下,在将养池底部污物迅速排出养殖池的同时,既节省了打捞死鱼与污物的劳动力又可以及时了解养殖池中鱼体健康情况,建立了鱼病爆发的预警机制,保证了鱼类的健康生长。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养殖池底、表排污及病鱼、死鱼自动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具有盘沿(11)和盘面(12)的托盘(1),还包括一上端封闭,下端开口与养殖池底排污口连通的中央排污管(4),所述盘面(12)的顶面至少连接有一侧面开有排水孔(2)的截鱼管(3),所述截鱼管(3)的高度高于盘沿(11)的高度,在对应截鱼管(3)位置盘面(12)的底面连接有与截鱼管(3)相通且与中央排污管(4)相连的回流管(5);所述托盘(1)的盘面(12)上还至少开有一进水孔(8),在进水孔(8)上可拆卸连接有与进水孔(8)相匹配的堵水件(9),在对应进水孔(8)位置的托盘(1)底面连接有与进水孔(8)相通的吸污管(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国强张哲勇郑继成陈兵余波韩永望
申请(专利权)人:通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