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山核桃壳制成的水稻育苗基材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517690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3 1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山核桃壳制成的水稻育苗基材及其制备方法。目前对山核桃壳的资源化利用主要还是在蔬菜和苗木育苗基材的开发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山核桃壳制成的水稻育苗基质,其特征在于,它由山核桃壳粉、黄泥和珍珠岩混配而成,混配比例为山核桃壳粉60-70%、黄泥15-25%和珍珠岩10-20%。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山核桃壳制成的水稻育苗基质,该基质养分供给能力与泥炭类似,水气比性状优于泥炭,使用该基质培养的水稻秧苗长势好于泥炭,可作为替代泥炭的水稻育秧基质,解决了长期困扰山核桃产区的废弃山核桃壳的污染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稻育苗基材,具体地说是。
技术介绍
临安是中国山核桃的主要产地之一。至2008年,临安山核桃总面积已达46万亩,年产量1. 19万吨,年产值达15. 48亿元。但是,山核桃产业的发展也给当地带来了不小的环境压力。由于山核桃的经济价值主要在于果仁,余下的山核桃壳往往被废弃,这样每年废弃的山核桃壳就达数十万吨。如果这些山核桃壳不加以妥善处理,其腐烂后释放出的生物碱就会污染附近水源,并且散发出刺激性气味污染大气。因此,如何处理并加以利用这些山核桃壳,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产业化的发展,水稻种植已经进入工厂化软盘育秧再进行机插的时代。由于水稻育秧基质主料为不可再生的泥炭,其市场价格逐年攀高,严重限制了水稻种植产业的发展。因此,寻找可替代泥炭的有机物料势在必行。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已经对山核桃壳的资源化利用开展了初步的研究。如利用堆制技术改良山核桃壳的理化性状,将其作为蔬菜和苗木育苗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进行了产业开发,取得了良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但是,将堆制的山核桃壳直接作为水稻育秧基质却并不合适。在物理性状方面,水稻育秧基质必须为均一细密的介质,而堆制后的山核桃壳成块状,结构松散无法进行机插。在化学性状方面,山核桃壳具有一定含量的生物碱,即使堆制后仍为弱碱性,并不适合喜弱酸环境的水稻幼苗的生长。因此,目前对山核桃壳的资源化利用主要还是在蔬菜和苗木育苗基材的开发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山核桃壳制成的水稻育苗基质,其特征在于,它由山核桃壳粉、黄泥和珍珠岩混配而成,混配比例为山核桃壳粉60-70%、黄泥15-25%和珍珠岩10-20%,最优选为山核桃壳粉65%、黄泥20%和珍珠岩15%。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上述用山核桃壳制成的水稻育苗基材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堆制山核桃壳,干燥至含水量小于20%; 2)将步骤I)得到的烘干山核桃壳进行螺杆挤压,生成粒径〈1mm的粉状物,即山核桃壳粉;3)将步骤2)得到的山核桃壳粉用稀硫酸进行酸碱度调节,使其pH值在4-5之间; 4)将步骤3)得到的山核桃壳粉与黄泥和珍珠岩混配,混配比例为60-70%山核桃壳粉、15-25%黄泥和10-20%珍珠岩。作为优选,步骤2)进行酸碱度调节时,每IOOml山核桃壳粉加入质量分数为8_10%的稀硫酸3-5ml,稀硫酸的质量分数更优选为9%,稀硫酸加入量更优选为4. 5ml ;放置1_24天,更优选为4-7天。本专利技术采用山核桃壳制成的水稻育苗基质,该基质养分供给能力与泥炭类似,水气比性状优于泥炭,使用该基质培养的水稻秧苗长势好于泥炭,可作为替代泥炭的水稻育秧基质,解决了长期困扰山核桃产区的废弃山核桃壳的污染问题。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山核桃壳粉酸碱度调节试验、山核桃壳粉与黄泥和珍珠岩混配试验并结合水稻育秧试验,明确山核桃壳粉作为水稻育秧基材的最佳使用方法。实施例1 :酸碱度调节1.材料 将堆制好的山核桃壳干燥至含水量小于20%。进行螺杆挤压得到〈1mm的山核桃壳粉。2.调酸碱度 取40ml上述山核桃壳粉加30ml蒸馏水后静置后取其滤液测得pH为7. 95,取7组200ml山核桃壳粉于自封袋中,分别标号0、1、2、3、4、5、6,并依次按照每IOOml基质分别加入9%的稀硫酸Oml, lml, 2ml, 3ml, 4ml, 4. 5ml, 5ml,封闭置于25°C恒温箱保存,两天后开始测其pH。3.试验结果与分析,见表I 表I山核桃壳粉基质调酸碱度实验(PH)权利要求1.一种用山核桃壳制成的水稻育苗基质,其特征在于,它由山核桃壳粉、黄泥和珍珠岩混配而成,混配比例为山核桃壳粉60-70%、黄泥15-25%和珍珠岩10-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山核桃壳制成的水稻育苗基质,其特征在于,混配比例为山核桃壳粉65%、黄泥20%和珍珠岩15%。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用山核桃壳制成的水稻育苗基材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堆制山核桃壳,干燥至含水量小于20%; 2)将步骤I)得到的烘干山核桃壳进行螺杆挤压,生成粒径〈1mm的粉状物,即山核桃壳粉; 3)将步骤2)得到的山核桃壳粉用稀硫酸进行酸碱度调节,使其pH值在4-5之间; 4)将步骤3)得到的山核桃壳粉与黄泥和珍珠岩混配,混配比例为60-70%山核桃壳粉、15-25%黄泥和10-20%珍珠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进行酸碱度调节时,每IOOml山核桃壳粉加入质量分数为8-10%的稀硫酸3-5ml,放置1_24天。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进行酸碱度调节时,每IOOml山核桃壳粉加入质量分数为9%的稀硫酸4. 5ml,放置4-7天。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目前对山核桃壳的资源化利用主要还是在蔬菜和苗木育苗基材的开发上。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山核桃壳制成的水稻育苗基质,其特征在于,它由山核桃壳粉、黄泥和珍珠岩混配而成,混配比例为山核桃壳粉60-70%、黄泥15-25%和珍珠岩10-20%。本专利技术采用山核桃壳制成的水稻育苗基质,该基质养分供给能力与泥炭类似,水气比性状优于泥炭,使用该基质培养的水稻秧苗长势好于泥炭,可作为替代泥炭的水稻育秧基质,解决了长期困扰山核桃产区的废弃山核桃壳的污染问题。文档编号A01G9/10GK103004520SQ20121056898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5日专利技术者郭彬, 林义成, 傅庆林, 丁能飞, 刘琛, 李华, 李凝玉 申请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山核桃壳制成的水稻育苗基质,其特征在于,它由山核桃壳粉、黄泥和珍珠岩混配而成,混配比例为山核桃壳粉60?70%、黄泥15?25%和珍珠岩10?2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彬林义成傅庆林丁能飞刘琛李华李凝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