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插头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其中,插头连接器包括一端子模块与一底座模块,底座模块装设于端子模块;底座模块包括一本体、一固定环、一套筒以及一弹簧;本体呈中空状且界定有一中心轴线,本体的外壁形成有一凸块;固定环螺接于本体;套筒的内壁形成有一凸肋,套筒套设于该本体,且套筒内缘与本体外缘界定有一安装空间,凸肋位于凸块与固定环之间,以使套筒能相对于本体而沿中心轴线于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间移动;弹簧容置于安装空间内相对两端分别抵接于凸肋与固定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固定环与本体螺接的连接方式,使固定环避免因热涨冷缩而松脱于插头连接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插头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
技术介绍
各种电子设备之间,为达到自动控制或传输互动等目的,皆需仰赖相对应连接器的连接以作为信号传递的媒介,仪器设备联机的效率以及稳定性的需求。 欲使用电器时,常需搭配连接器来传输信号,连接器有一插头与一插座。借助于插头与插座的电性连接,使电源信号可传送电力或信号给电器。然而,在工 作环境下常因温度的变化大,造成连接器在长时间使用与温度影响下,其结构弱化的状况造成结构连接的稳定性下降,使得传输质量变差。因此,本专利技术人有感上述缺陷的可改善性,悉心观察且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而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改进的插头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插头连接器,包括一端子模块;一底座模块,其装设于该端子模块,该底座模块包括一本体,其呈中空状且界定有一中心轴线,该本体的外壁形成有一凸块;一固定环,其螺接于该本体的一端;一套筒,其内壁形成有一凸肋,该套筒套设于该本体,且该套筒内缘与该本体外缘界定有一安装空间,该凸肋位于该凸块与该固定环之间,以使该套筒能相对于该本体而沿该中心轴线于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以及一弹簧,其容置于该安装空间内,且该弹簧的相对两端分别抵接于该凸肋与该固定环,用以提供一使该套筒自该第二位置朝向该第一位置移动的回复力。较佳地,该本体的部分外壁具有一正螺纹部,该固定环呈中空环状且该固定环内壁具有一背螺纹部,该正螺纹部螺接于该背螺纹部。较佳地,该端子模块包括一内衬,其呈中空状且沿平行该中心轴线的方向穿设于该本体,该本体的一端缘铆接于该内衬的一端缘。较佳地,邻近于该本体的一端缘处具有一定位槽,该内衬的一端缘具有一前凸,该内衬的前凸卡合于该定位槽。本技术另提供一种连接器组合,包含一插头连接器,其包括一端子模块;一底座模块,其装设于该端子模块,该底座模块包括一本体,其呈中空状且界定有一中心轴线,该本体的外壁形成有一凸块;一固定环,其螺接于该本体的一端;一套筒,其内壁形成有一凸肋,该套筒套设于该本体,且该套筒内缘与该本体外缘界定有一安装空间,该凸肋位于该凸块与该固定环之间,以使该套筒能相对于该本体而沿该中心轴线于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及一弹簧,其容置于该安装空间内,且该弹簧的相对两端分别抵接于该凸肋与该固定环,用以提供一使该套筒自该第二位置朝向该第一位置移动的回复力;一插座连接器,其可拆卸地组接于该插头连接器,该插座连接器包括一次端子模块;一承载模块,其装设于该次端子模块,该承载模块包括一座体,其呈中空状且内侧具有一止挡块与一收纳槽,该收纳槽与该止挡块呈间隔设置,该次端子模块装设于该座体;以及一弹性垫圈,其设于该收纳槽内且位于该座体的内壁与该本体的外壁之间,该弹性垫圈的内径约略小于该本体的外径,该本体的外壁无缝隙地连接于该弹性垫圈。较佳地,该本体外壁具有一导引槽,该导引槽位于该本体的一端缘与该凸肋之间;该承载模块包括数个滚珠,该数个滚珠分别可滚动地嵌设于该座体,该数个滚珠的部分区块分别连通于座体的内侧与外侧;当该插头连接器与该插座连接器接合时,该数个滚珠容置于该导引槽且每一滚珠的外径大于该本体的外壁至该套筒的内壁之间的距离,以使该套筒在该第一位置时,该数个滚珠限位于该导引槽。·较佳地,该端子模块包括数个导电端子,该数个导电端子分别包含一接触部与一连接该接触部的安装部,该数个安装部分别设于该固定块。较佳地,该次端子模块包括一定位块;数个连接端子,其分别间隔地穿设于该定位块;以及一衬筒,其呈中空状,该定位块沿平行该中心轴线的方向穿设于该衬筒,该衬筒、该数个连接端子以及该定位块设于该座体。较佳地,该次端子模块的连接端子分别包含一耦接部与一连接该耦接部的承接部,该数个承接部穿设于该定位块,该数个耦接部的部分区块与该衬筒的部分区块互相胶口 ο较佳地,该套筒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凸块顶抵于该凸肋;该套筒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凸块远离该凸肋。本技术具有下述有益效果借助于固定环与本体以螺接方式连接,使两者间可避免因热涨冷缩而松脱于插头连接器。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但是此等说明与所附附图仅用来说明本技术,而非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连接器组合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连接器组合的立体组合图;图3为本技术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组合前的立体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另一组合前的立体剖面图;图7为本技术套筒在第一位置时的平面剖视图;及图8为本技术套筒在第二位置时的平面剖视图。主要元件附图标记说明I插头连接器Ia端子模块11 内衬111 前凸112 挡板1121 贯孔 1122 限位块12固定块121实体部1211 穿孔122延伸管13导电端子131接触部132安装部Ib底座模块14 本体141导引槽142 凸块143定位槽144正螺纹部15 套筒151 凸肋152阶层部I6 弹簧17固定环171背螺纹部C中心轴线S安装空间2导线器21衔接管211 第一开口端212 第二开口端213 凹槽22止挡垫圈23密封件24束紧环241 底环242 爪条243 间隙25接合块3插座连接器3a次端子模块31定位块311实体部3111 穿孔312延伸管32连接端子321耦接部322承接部33 衬筒331导引部3311 穿孔332收容部3321 凸缘3b承载模块34 垫圈35 牙环36 座体361止挡块362收纳槽363螺纹部364 薄板365收纳室37弹性垫圈38 滚珠W胶合部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与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组合,包括一插头连接器1、一导线器2以及一插座连接器3。其中,插头连接器I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导线器2与插座连接器3。请参阅图3所示,插头连接器I具有一端子模块Ia与一底座模块lb。其中,端子模块Ia包括一内衬11、一固定块12以及八个导电端子13。请参阅图5所示,内衬11呈中空状圆柱体且较佳地为绝缘体。内衬11的一侧端缘具有一前凸111。内衬11的内侧具有挡板112,挡板112开设有八个间隔设置且大小相同的贯孔1121。挡板112至内衬11两侧端缘的水平距离大致相同。请参阅图3所示,固定块12呈圆柱状且包括一实体部121以及数个延伸管122。其中,实体部121凹入形成有八个穿孔1211(如图5)。延伸管122系自实体部121上的该数个穿孔1211的端缘向外延伸形成。请参阅图5所示,固定块12穿设于内衬11,且该数个延伸管122的端缘顶抵于内衬11的挡板112。请复参阅图3所示,该数个导电端子13分别包含一接触部131与一连接该接触部131的安装部132。如图5所示,再者该数个安装部132的外壁顶抵于穿孔1211的内缘以及贯孔1121的内缘。请复参阅图3所不,底座模块Ib包括一本体14、一套筒15、一弹簧16以及一固定环17。再者,本体14呈中空状且界定有一中心轴线C (如图7所示)。本体14的外壁具有一导引槽1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端子模块;一底座模块,其装设于该端子模块,该底座模块包括:一本体,其呈中空状且界定有一中心轴线,该本体的外壁形成有一凸块;一固定环,其螺接于该本体的一端;一套筒,其内壁形成有一凸肋,该套筒套设于该本体,且该套筒内缘与该本体外缘界定有一安装空间,该凸肋位于该凸块与该固定环之间,以使该套筒能相对于该本体而沿该中心轴线于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以及一弹簧,其容置于该安装空间内,且该弹簧的相对两端分别抵接于该凸肋与该固定环,用以提供一使该套筒自该第二位置朝向该第一位置移动的回复力。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瑞荣,蔡志成,
申请(专利权)人:勖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