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连接装置及其传输线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0737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水连接装置及其传输线组,所述传输线组包含有一连接器、一传输线缆、一模制壳体、一套管、及一胶层。所述连接器为USB3.0类型C且包含有位于相反两侧的一外接端部与一内接端部。所述传输线缆包含有连接于所述内接端部的多条导线。所述模制壳体包含有一隔板部及自所述隔板部延伸的一柱体部,并且所述内接端部与多条所述导线的连接部位埋置于所述柱体部内。所述套管包覆于所述柱体部与所述传输线缆彼此相邻的部位。所述胶层形成于所述套管的内表面,并且所述胶层蔓延至所述套管的两端之外。通过形成有所述模制壳体,据以稳定地维持所述连接器与所述传输线缆的连接与信号传输,并能有效地强化所述传输线组的防水功能与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水连接装置及其传输线组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防水连接装置及其传输线组。
技术介绍
现有线缆连接器的防水功能大都是仅以注胶的方式来实施,而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已经习惯了现有线缆连接器的架构,所以不再对现有线缆连接器的防水功能进行改良。于是,本技术人认为上述缺陷可改善,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科学原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防水连接装置及其传输线组,其能有效地改善现有线缆连接器所可能产生的缺陷。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防水连接装置,其包括:一金属外壳,形成有一插接口、自插接口沿一插接方向延伸一容置槽、及自容置槽沿插接方向延伸的一安装槽;一传输线组,其插设于金属外壳,并且传输线组包含:一连接器,其为USB3.0类型C且包含有位于相反两侧的一外接端部与一内接端部,外接端部位于容置槽内并对应于插接口;一传输线缆,包含有连接于内接端部的多条导线;一模制壳体,包含有一隔板部及自隔板部延伸的一柱体部;其中,垂直插接方向的隔板部的一截面形状相同于垂直插接方向的安装槽的一截面形状,并且内接端部与多条导线的连接部位埋置于柱体部内;及一套管,包覆于柱体部与传输线缆彼此相邻的部位;其中,隔板部的环侧缘抵接于安装槽的内壁,柱体部的至少局部以及套管的局部位于安装槽内,以使安装槽余留一注胶空间;以及一防水胶体,充填于注胶空间内,以连接金属外壳与传输线组;其中,防水胶体受阻于隔板部,以使容置槽与插接口内未设有任何防水胶体。优选地,金属外壳包含有对应于容置槽设置的一串接件,并且一串接件可分离地顶抵于外接端部,以使金属外壳与外接端部呈共地连接。优选地,金属外壳具有相连于安装槽的内壁的一阶面,并且金属外壳自阶面朝远离安装槽的方向凹设有一延伸槽与一连通槽,连通槽是连通于容置槽;金属外壳具有隔开延伸槽与连通槽的一定位部,串接件夹持于定位部,并且串接件的两侧部位分别位于延伸槽与连通槽,而位于连通槽的串接件部位是可分离地顶抵于外接端部。优选地,隔板部的环侧缘与安装槽的内壁之间的抵接区域呈圆环状且为干涉配合。优选地,柱体部的外表面与隔板部的环侧缘留有一最短间隔,并且套管的厚度小于最短间隔,以使注胶空间呈环形;其中,防水胶体是一次性地灌入呈环形的注胶空间内。优选地,传输线组包含有:一屏蔽层,包覆于柱体部,并且屏蔽层是位于内接端部与多条导线的连接部位的外侧;及一接地编织网,设置于传输线缆内并包覆多条导线,并且接地编织网连接于屏蔽层;其中,套管包覆屏蔽层的局部及其与接地编织网的连接处。优选地,传输线组包含有形成于套管内表面的一胶层,并且胶层蔓延至套管的两端之外。优选地,防水连接装置能用来在传输线缆被灌入10psi的高压气体时,使金属外壳不会有任何高压气体流出。本技术实施例也公开一种防水连接装置的传输线组,其包括:一连接器,其为USB3.0类型C且包含有位于相反两侧的一外接端部与一内接端部;一传输线缆,包含有连接于内接端部的多条导线;一模制壳体,包含有一隔板部及自隔板部延伸的一柱体部;其中,内接端部与多条导线的连接部位埋置于柱体部内;一套管,包覆于柱体部与传输线缆彼此相邻的部位;以及一胶层,形成于套管的内表面,并且胶层蔓延至套管的两端之外。优选地,传输线组包含有:一屏蔽层,包覆于柱体部,并且屏蔽层是位于内接端部与多条导线的连接部位的外侧;及一接地编织网,设置于传输线缆内并包覆多条导线,并且接地编织网连接于屏蔽层;其中,套管包覆屏蔽层的局部及其与接地编织网的连接处。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防水连接装置及其传输线组,通过在所述连接器的所述内接端部与所述传输线缆的多条所述导线的连接部位形成有所述模制壳体的所述柱体部,据以稳定地维持所述连接器与所述传输线缆的连接与信号传输,并能有效地强化所述传输线组的防水功能与结构强度。为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但是此等说明与附图仅用来说明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作任何的限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防水连接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沿剖线II-II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图1沿剖线III-III的剖视示意图(省略防水胶体)。图4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省略防水胶体)。图5为图4沿剖线V-V的剖视示意图。图6为图4的传输线组省略套管与胶层后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防水连接装置的分解示意图(省略防水胶体)。图8为图7沿剖线VIII-VIII的剖视示意图。图9为图7的传输线组省略套管与胶层之后的立体示意图。图10为图7的传输线组省略套管、胶层、及屏蔽层之后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技术所公开有关“防水连接装置及其传输线组”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技术的优点与效果。本技术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技术的构思下进行各种修改与变更。另外,本技术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事先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相关
技术实现思路
,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本文中可能会使用到“第一”、“第二”、“第三”等术语来描述各种组件或者信号,但这些组件或者信号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主要是用以区分一组件与另一组件,或者一信号与另一信号。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或”,应视实际情况可能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其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防水连接装置100,其包含有一金属外壳1、插设于所述金属外壳1的一传输线组2、及位于所述金属外壳1内以连接所述传输线组2的一防水胶体3。其中,所述传输线组2于本实施例中虽是以搭配于所述金属外壳1与所述防水胶体3来说明,但本技术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在本技术未公开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传输线组2也可以是单独地应用(如:贩卖)或搭配其他构件使用。需先说明的是,所述防水连接装置100于本实施例中能用来在所述传输线缆22被灌入10psi的高压气体时,使所述金属外壳1不会有任何所述高压气体流出;也就是说,无法符合上述条件的任何连接装置则不同于本实施例所指的防水连接装置100。所述金属外壳1呈柱状且形成有一插接口11、自所述插接口11沿一插接方向D延伸一容置槽12、及自所述容置槽12沿所述插接方向D延伸的一安装槽13。也就是说,所述插接口11、所述容置槽12、及所述安装槽13依序自所述金属外壳1的一端贯穿至另一端(如:图2中的金属外壳1左端至右端)。其中,所述插接口11与所述容置槽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水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连接装置包括:/n一金属外壳,形成有一插接口、自所述插接口沿一插接方向延伸一容置槽、及自所述容置槽沿所述插接方向延伸的一安装槽;/n一传输线组,其插设于所述金属外壳,并且所述传输线组包含:一连接器,其为USB3.0类型C且包含有位于相反两侧的一外接端部与一内接端部,所述外接端部位于所述容置槽内并对应于所述插接口;/n一传输线缆,包含有连接于所述内接端部的多条导线;/n一模制壳体,包含有一隔板部及自所述隔板部延伸的一柱体部;其中,垂直所述插接方向的所述隔板部的一截面形状相同于垂直所述插接方向的所述安装槽的一截面形状,并且所述内接端部与多条所述导线的连接部位埋置于所述柱体部内;及/n一套管,包覆于所述柱体部与所述传输线缆彼此相邻的部位;其中,所述隔板部的环侧缘抵接于所述安装槽的内壁,所述柱体部的至少局部以及所述套管的局部位于所述安装槽内,以使所述安装槽余留一注胶空间;以及/n一防水胶体,充填于所述注胶空间内,以连接所述金属外壳与所述传输线组;其中,所述防水胶体受阻于所述隔板部,以使所述容置槽与所述插接口内未设有任何所述防水胶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连接装置包括:
一金属外壳,形成有一插接口、自所述插接口沿一插接方向延伸一容置槽、及自所述容置槽沿所述插接方向延伸的一安装槽;
一传输线组,其插设于所述金属外壳,并且所述传输线组包含:一连接器,其为USB3.0类型C且包含有位于相反两侧的一外接端部与一内接端部,所述外接端部位于所述容置槽内并对应于所述插接口;
一传输线缆,包含有连接于所述内接端部的多条导线;
一模制壳体,包含有一隔板部及自所述隔板部延伸的一柱体部;其中,垂直所述插接方向的所述隔板部的一截面形状相同于垂直所述插接方向的所述安装槽的一截面形状,并且所述内接端部与多条所述导线的连接部位埋置于所述柱体部内;及
一套管,包覆于所述柱体部与所述传输线缆彼此相邻的部位;其中,所述隔板部的环侧缘抵接于所述安装槽的内壁,所述柱体部的至少局部以及所述套管的局部位于所述安装槽内,以使所述安装槽余留一注胶空间;以及
一防水胶体,充填于所述注胶空间内,以连接所述金属外壳与所述传输线组;其中,所述防水胶体受阻于所述隔板部,以使所述容置槽与所述插接口内未设有任何所述防水胶体。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包含有对应于所述容置槽设置的一串接件,并且所述串接件可分离地顶抵于所述外接端部,以使所述金属外壳与所述外接端部呈共地连接。


3.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具有相连于所述安装槽的所述内壁的一阶面,并且所述金属外壳自所述阶面朝远离所述安装槽的方向凹设有一延伸槽与一连通槽,所述连通槽是连通于所述容置槽;所述金属外壳具有隔开所述延伸槽与所述连通槽的一定位部,所述串接件夹持于所述定位部,并且所述串接件的两侧部位分别位于所述延伸槽与所述连通槽,而位于所述连通槽的所述串接件部位是可分离地顶抵于所述外接端部。


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部的所述环侧缘与所述安装槽的所述内壁之间的抵接区域呈圆环状且为干涉配合。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瑞荣邱建中
申请(专利权)人:勖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