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站凝汽器间接空冷喷雾降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11709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30 09:13
一种电站凝汽器间接空冷喷雾降温装置,包括分散控制系统、空气散热器,所述空气散热器由呈锯齿状圆周排列的垂直于水平面设置的散热片组成,其技术要点是:所述锯齿状圆周外侧的相邻两散热片之间与散热片平面平行设置一喷雾管,所述喷雾管与两散热片之间距离相等,喷雾管内设置喷雾单元,每个喷雾单元内设置两个雾化喷嘴,喷嘴喷雾为锥顶角可调节的正圆锥形,正圆锥形中心轴垂直于散热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采用通用、标准的构件、管材、管件及电气元件,满足实际需要的系列化;结构设计合理,现场施工简单容易;增加雾化颗粒触及空气散热器面积,增强了液体颗粒吸收汽化潜热的能力,提高整体换热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站凝汽器间接空冷喷雾降温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站凝汽器空气冷却系统的喷雾降温装置,特别是一种 电站凝汽器间接空冷全自动控制喷雾降温装置,主要用于表面式凝汽器、直接接触喷射式 凝汽器间接空气冷却系统的空冷塔内环形垂直布置的空气散热器进风加湿降温。
技术介绍
电厂间接空冷系统分为表面式凝汽器间接空冷系统、直接接触喷射式凝汽器间接 空冷系统。其中,表面式凝汽器间接空冷系统汽轮机排汽以水为中间介质,将排汽与空气之 间的热交换分为两次进行一次为蒸汽与冷却水之间在表面式凝汽器中的换热;另一次为 水和空气在空冷塔内的换热,也是属于表面式换热。系统流程汽轮机排汽进入表面式凝汽 器由凝汽器管束内的冷却水进行表面换热,换热后的热水进入空冷塔内的空气散热器并和 空气进行表面换热。从空冷塔冷却后的冷却水再进入表面式凝汽器进行下一个循环换热, 其整个过程为闭式循环。直接接触喷射式凝汽器间接空冷系统采用具有凝结水水质的循环水,在喷射式凝 汽器中通过喷嘴的作用形成水膜从而和汽轮机来的排汽进行混合换热。受热后的混合热水 绝大部分都由冷却水循环泵送至空冷塔散热器内,进与空气进行换热后通过能量回收式水 轮机将冷却水送至直接喷射式凝汽器进行下一循环。受热后有大约2%的混合热水经过凝 结水精处理装置处理后送至汽轮机回热循环。无论是表面式凝汽器间接空冷系统或直接接触喷射式凝汽器间接空冷系统均需 要在空冷塔内完成热水与空气的换热过程。但是我国部分地区如东北一带,由于夏季空气 干燥,导致换热效率极其低下。在电站直接空冷系统(ACC)系统中,因夏季热风及热风再回 流的影响,由于散热不及时而时常出现机组跳闸的现象;相对于ACC系统,间接空冷可调节 空冷塔进风口百叶窗,但是可导致进风受限而降低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在百叶窗与空气散热器间加装喷雾降温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提 供一种电站凝汽器间接空冷全自动控制喷雾降温装置,解决了在夏季我国北方气候干热环 境下,空气散热器换热效率不足、凝汽器回水温降幅度较小的问题,而且整套装置拥有先进 的全自动控制系统,且无需塔内巡检即可保障安全工作的性能。本技术的装置对空冷 塔进风降温幅度极大,效果显著。喷雾降温的原理每克水可使每立方米干空气降温约2度,对于外界空气,喷雾降 温的效率是很高的,理论上讲,喷雾降温所需的能量是克服水的表面张力增大锁需要的能 量,I立方米的水转变10微米的立方体时,其表面张力所需要的能量约43200J,而蒸发潜热 高达22亿J,理论能效比高至5万,受热力学定律的限制,30°C是降温5°C的理论最高能效 比约为60,因此加装喷雾降温装置是最为理想的办法。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站凝汽器间接空冷喷雾降温装置,包括分散控制系统、空气散热器,所述空气散热器由呈锯齿状圆周排列的垂直于水平面设置的散热片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锯齿状圆周外侧的相邻两散热片之间与散热片平面平行设置一喷雾管,所述喷雾管与两散热片之间距离相等,喷雾管内设置喷雾单元,每个喷雾单元内设置两个雾化喷嘴,喷嘴喷雾为锥顶角可调节的正圆锥形,正圆锥形中心轴垂直于散热片;所述分散控制系统包括一主控中心、一副控中心、2 10个分控中心、多线路控制切换器、2 10台摄像机、2 10台十路多画面主机,所述喷雾管由主控中心控制,所述每台摄像机对应一台十路多画面主机,每台十路多画面主机对应一个分控中心,各分控中心与多线路控制切换器相连,主控中心与副控中心连接到多线路控制切换器上。为达到更好的降温效果,正圆锥形的锥顶角在90° 120°之间调节。为达到更好的降温效果,所述空气散热器相邻散热片之间的夹角为40° 7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由于本技术的主要零部件实现标准化,采用通用、标准的构件、管材、管件及电气元件,形成满足实际需要的系列化,结构设计合理,现场施工简单容易;采用广角精细雾化喷嘴,增加雾化颗粒触及空气散热器面积,同时雾化颗粒细化到40-50 μ m,增强了液体颗粒吸收汽化潜热的能力,提高整体换热效率;电动执行器、 过水排放器、温湿度传感器、压力变送器、数字流量计和视频监控网络构成整套装置高度集成化控制,整套装置实现无需塔内巡检即可保障安全工作的功能。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分散控制系统流程示意图。图2其中两组相邻散热片喷嘴布置剖面示意图。图3雾化喷头使用状态侧视示意图。图4散热片喷雾面积及流体颗粒覆盖率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管道仪表流程示意图。图6为视频监控网络示意图。附图中符号含义1. 2M 口接收器;2. 2M 口发射机;3.十路多画面主机;4.摄像机; 5.解码盒适配器;6.解码盒;7.电脑适配器;8.主控中心;9.副控中心;10.多线路控制切换器;11.总线接线盒;12.键盘;13.双绞线;14.吸顶半球云台;15.带铝护照的云台支架;16.分控中心。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实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下述的实例仅仅是本技术其中的例子而已,并不代表本技术所限定的权利保护范围,本技术的权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电站凝汽器间接空冷全自动控制喷雾降温装置主要用于表面式凝汽器、直接接触喷射式凝汽器间接空气冷却系统的空冷塔内环形垂直布置的空气散热器进风加湿降温。如图1所示,采用分散控制系统(DCS)控制,所有温湿度传感器、压力变送器、数字流量计和视频监控信号传送至中央控制器,集控室通过中央控制器直接控制电动执行器、 给水泵、过水排放器,视频监控网络与中央控制室形成高度集成化交互。在夏季气候干热环境下,首先通过布置在展宽平台温湿度变送器,将当前环境温度、湿度采样数据传送至中央控制室,该温湿度变送器为数字温湿度传感器,采用低功耗单片机制作,具有响应时间短、精度高、长期稳定性好等特点。根据数据处理器分析当前换热效率,实时对给水泵及电控阀门控制。若给水泵启动,打开泵的吸入阀和水封水管路的阀;关闭泵出口阀、压力变送器处于非工作状态;用输送的液体或抽真空系统排除吸入管和泵体内空气。启动电机,待泵运转正常后,开启压力变送器传送,缓慢开启泵出口控制阀,观察压力读数和开关的指示,按出口压力读数控制泵给定的扬程。该套装置泵靠内平衡机构平衡轴向力,平衡配置有平衡液体流出,平衡液体由平衡水管接至吸入段或在平衡室外设置一短管,平衡液体经短管流向泵外。开启数字流量计,确定流量读数,实时监测泵的流量、压力、杨程等参数。该流量计是一种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来测量管内导电介质体积流量的感应式仪表,采用单片机嵌入式技术,实现数字励磁,同时在流量计上采用控制器局域网(CAN)现场总线。当喷雾装置启动、停机、低负荷运行,需排除给水泵本体及其管道内的过水或存水时,中央控制室可随时开启过水排放器,从而防止给水泵出现异常引起设备零部件损坏或进入永冻期存水结冰引起管道损坏等严重事故。过水排放至厂区回水系统。开启支管路控制阀(一般处于常开状态),喷雾终端开始工作。若工作状态关闭任一或若干控制阀,则须开启过水排放器。如图2至图6所示,由若干散热片锯齿状排列组成圆周散热器,相邻两散热片组成三角区域,相邻两散热片之间与散热片平行设置一喷雾管, 喷雾管位于两散热片之间,喷雾管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站凝汽器间接空冷喷雾降温装置,包括分散控制系统、空气散热器,所述空气散热器由呈锯齿状圆周排列的垂直于水平面设置的散热片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锯齿状圆周外侧的相邻两散热片之间与散热片平面平行设置一喷雾管,所述喷雾管与两散热片之间距离相等,喷雾管内设置喷雾单元,每个喷雾单元内设置两个雾化喷嘴,喷嘴喷雾为锥顶角可调节的正圆锥形,正圆锥形中心轴垂直于散热片;所述分散控制系统包括一主控中心、一副控中心、2~10个分控中心、多线路控制切换器、2~10台摄像机、2~10台十路多画面主机,所述喷雾管由主控中心控制,所述每台摄像机对应一台十路多画面主机,每台十路多画面主机对应一个分控中心,各分控中心与多线路控制切换器相连,主控中心与副控中心连接到多线路控制切换器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勇孙震张振洲韩乃波刘峰马洪发杨松山赵磊唐贵富韩龙张雯淘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