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制棉脱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11562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30 0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精制棉脱水设备,包括设备机架和输送带,于输送带的上侧设置有上脱水辊,输送带的下侧设置有下脱水辊;支撑上脱水辊的压臂架,上脱水辊可转动地设置于压臂架上,压臂架与设备机架铰接;与压臂架相连接并对压臂架施加脱水作用力的气囊;上脱水辊与气囊分设于压臂架的铰接点的两侧,上脱水辊与压臂架相连接的点为第一点,气囊对压臂架的施力点为第二点,第一点至铰接点的距离小于第二点至铰接点的距离。上述结构采用杠杆原理,且随着浆料料层厚度的变化,气囊可以及时地进行等压补偿,保证了脱水效果。实现了解决采用弹簧结构进行潮湿棉短绒脱水后棉短绒中所含水份仍然过高且水份不均匀而影响产品的产量及成本问题的目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精制棉处理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精制棉脱水设备
技术介绍
精制棉是一种均匀疏松、无木屑、竹屑、泥沙、油污或金属物等杂质的白色絮状物,其原料为棉短绒,将棉短绒经过蒸煮、漂白、脱水干燥等操作而制成的产品。精制棉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其能够应用于工业以及食品领域中,作为工业产品及食品的原料或添加剂。在精制棉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包括脱水干燥工序,该工序是将蒸煮漂白过的潮湿棉短绒通过物理挤压方式将水份分离。在现有技术中精制棉的脱水阶段,大部分生产线使用的是长网脱水的方式长网用于支撑潮湿的棉短绒,在长网未端采用较小的压辊(直径在500以下)通过对棉短绒进行挤压从而使得水份脱离。对压辊提供脱水作用力的装置为弹簧,由弹簧提供脱水压力,由于弹簧所提供的脱水压力较小,导致压辊的脱水效果较差,脱水后的棉短绒含水量较高。并且,采用弹簧结构时,如果浆料厚度发生变化,由弹簧提供的脱水压力发生变化,不利于脱水后浆料水份的稳定。由于采用物理挤压方式脱水后的棉短绒仍然包含较多水份,致使在后续的干燥过程中还需要较多热能对棉短绒进行烘干,延长了生产时间,成品含水量变化大,影响产量及质量。综上所述,如何解决采用弹簧结构进行潮湿棉短绒脱水后棉短绒中所含水份仍然过高且水份不均匀而影响产品的产量及成本的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精制棉脱水设备,该精制棉脱水设备通过其结构设计,能够实现解决采用弹簧结构进行潮湿棉短绒脱水后棉短绒中所含水份仍然过高且水份不均匀而影响产品的产量及成本问题的目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精制棉脱水设备,用于对潮湿的精制棉脱水,包括设备机架和设置于所述设备机架上的输送带,所述输送带的上侧设置有对潮湿的精制棉进行挤压脱水的上脱水辊,所述输送带的下侧设置有与所述上脱水辊配合的下脱水辊;支撑所述上脱水辊的压臂架,所述上脱水辊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压臂架上,所述压臂架与所述设备机架铰接;与所述压臂架相连接并对所述压臂架施加脱水作用力的气囊;所述上脱水辊与所述气囊分设于所述压臂架的铰接点的两侧,所述上脱水辊的轴线与所述铰接点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气囊对所述压臂架的施力点与所述铰接点之间的距离。优选地,所述压臂架为具有折角的L型压臂架,所述压臂架的折点处与所述设备机架铰接,所述上脱水辊与所述气囊分别设于所述压臂架的两端。优选地,所述上脱水辊的直径大于550mm ;所述下脱水辊的直径大于550mm。优选地,所述气囊包括两个,两个所述气囊分别为设置于所述压臂架一侧并对所述压臂架施加压力的加压气囊,和设置于所述压臂架另一侧并对所述上脱水辊提供提升力的提升气囊。优选地,所述上脱水辊的一侧设置有工作电机,所述工作电机通过减速机与所述上脱水辊连接。优选地,本技术还包括对所述输送带进行调整的张紧装置,所述张紧装置包括分别与所述输送带连接的第一张紧辊和第二张紧辊,所述第一张紧辊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设备机架上,所述第二张紧辊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设备机架上。优选地,所述设备机架上还设置有对所述输送带进行调偏的校正部,所述校正部设置于所述输送带的下侧,并位于所述上脱水辊的精制棉输入侧。优选地,本技术还包括预压辊,所述预压辊设置于所述输送带的上侧。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精制棉脱水设备,用于对潮湿的精制棉脱水,包括设备机架和设置于所述设备机架上的输送带。设备机架用于支撑精制棉脱水设备上的其它部件;输送带用于放置潮湿的精制棉,输送带带动潮湿的精制棉移动,以便进行后续的脱水作业。为了能够实现对潮湿的精制棉的脱水目的,本技术提出了如下设计方案于输送带的上侧设置有对潮湿的精制棉进行挤压脱水的上脱水辊,输送带的下侧设置有与上脱水辊配合的下脱水辊;支撑上脱水辊的压臂架,上脱水辊可转动地设置于压臂架上,压臂架与设备机架铰接;与压臂架相连接并对压臂架施加脱水作用力的气囊;上脱水辊与气囊分设于压臂架的铰接点的两侧,上脱水辊与压臂架相连接的点为第一点,气囊对压臂架的施力点为第二点,第一点至铰接点的距离小于第二点至铰接点的距离。设置有上脱水辊和与其相配合的下脱水辊,当输送带带动潮湿的精制棉通过上脱水辊和下脱水辊之间时,精制棉能够在上脱水辊的挤压作用下将所含的水份脱离。为了对上脱水辊进行支撑以及对上脱水辊提供脱水压力,本技术提供了压臂架,上脱水辊可转动地设置于压臂架上,压臂架与设备机架铰接,如此设置能够使得压臂架围绕铰接点转动,从而调整上脱水辊与下脱水辊之间的间隙。为了保证本技术能够对潮湿的精制棉的脱水效果,既对上脱水辊提供足够的脱水压力,本技术提供了气囊,并且对压臂架进行了特殊的结构设计上脱水辊与气囊分设于压臂架的铰接点的两侧,上脱水辊与压臂架相连接的点为第一点,气囊对压臂架的施力点为第二点,第一点至铰接点的距离小于第二点至铰接点的距离。该结构采用杠杆原理,能够对气囊提供的作用力进行放大,且随着浆料料层厚度的变化,气囊可以及时地进行等压补偿,从而保证了本技术的脱水效果。本技术所提供的精制棉脱水设备,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实现了解决采用弹簧结构进行潮湿棉短绒脱水后棉短绒中所含水份仍然过高且水份不均匀而影响产品的产量及成本问题的目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精制棉脱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1和图2中部件名称与附图标记的对应关系为设备机架I ;校正部11 ;预压辊12 ;输送带2 ;上脱水辊3 ;下脱水辊4;压臂架5 ;气囊6 ;张紧装置I ;第一张紧辊71 ;第二张紧辊72 ;铰接点a。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为提供一种精制棉脱水设备,该精制棉脱水设备中用于支撑上脱水辊的压臂架采用杠杆原理,能够将脱水压力放大,且随着浆料料层厚度的变化,气囊可以及时地进行等压补偿,通过其结构设计,能够实现解决采用弹簧结构进行潮湿棉短绒脱水后棉短绒中所含水份仍然过高且水份不均匀而影响产品的产量及成本问题的目的。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精制棉脱水设备的结构不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精制棉脱水设备,用于对潮湿的精制棉脱水,包括设备机架I和设置于所述设备机架I上的输送带2。设备机架I用于支撑精制棉脱水设备上的其它部件;输送带2用于放置潮湿的精制棉,输送带2带动潮湿的精制棉移动,以便进行后续的脱水作业。为了能够实现对潮湿的精制棉的脱水目的,本技术提出了如下设计方案于输送带2的上侧设置有对潮湿的精制棉进行挤压脱水的上脱水辊3,输送带2的下侧设置有与上脱水辊3配合的下脱水辊4 ;支撑上脱水辊3的压臂架5,上脱水辊3可转动地设置于压臂架5上,压臂架5与设备机架I铰接;与压臂架5相连接并对压臂架5施加脱水作用力的气囊6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精制棉脱水设备,用于对潮湿的精制棉脱水,包括设备机架(1)和设置于所述设备机架(1)上的输送带(2),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2)的上侧设置有对潮湿的精制棉进行挤压脱水的上脱水辊(3),所述输送带(2)的下侧设置有与所述上脱水辊(3)配合的下脱水辊(4);支撑所述上脱水辊(3)的压臂架(5),所述上脱水辊(3)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压臂架(5)上,所述压臂架(5)与所述设备机架(1)铰接;与所述压臂架(5)相连接并对所述压臂架(5)施加脱水作用力的气囊(6);所述上脱水辊(3)与所述气囊(6)分设于所述压臂架(5)的铰接点(a)的两侧,所述上脱水辊(3)的轴线与所述铰接点(a)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气囊(6)对所述压臂架(5)的施力点与所述铰接点(a)之间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韧张全良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雪龙纤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