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姜德专利>正文

带大头铆钉的上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07391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30 0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带大头铆钉的上轮,属建筑装饰五金配件制造技术。它是在胶轮上贯穿装配大头铆钉,大头铆钉的倒角圆台紧紧压接在胶轮的端面上,倒角圆台的直径大于胶轮的内径,在上轮装配或运行过程中,由倒角圆台压接的胶轮不会因外力的作用与轴承剥离开来,保证了上轮能稳定地在上轨道的内壁上垂直运行、滑动自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新颖、结构合理、装配方便、运行效果好。它包括上轮板(1)、支撑环(2)及胶轮(4),上轮板(1)上连接支撑环(2)、支撑环(2)连接轴承(3),在轴承(3)外周上镶嵌连接胶轮(4),其特征是在胶轮(4)上贯穿装配大头铆钉(8),大头铆钉(8)被铆接在上轮板(1)的上轮板台阶(1-1)底部上。(*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壁柜门装配用的一种五金配件,特别涉及一种带大头铆钉的上轮,属建筑装饰五金配件制造技术。技术背景广东省中山市专利专利技术人许姜德为解决过往壁柜门页顶端装配的上轮结构简单、有着致命的弱点——即在运行过程中有可能将胶轮从轴承外圆面上剥离出来,从而没有胶轮,不能保证壁柜门页垂直运行、滑动自如。因此在2011年12月08日申请了名称为“带拉伸垫片的上轮”的技术,申请号为201120516686.1。它是由上轮板、支撑环、轴承、胶轮及铆钉组成,在胶轮上压接拉伸垫片,拉伸垫片由垫圈和拉伸圈套组成。在装配时,在胶轮的上部压接拉伸垫片,因垫圈的直径大于胶轮的内径,在上轮装配、运行过程中,胶轮不会因外力的作用被剥离出来,从而保证了上轮稳定地在上轨道的内壁上垂直运行、滑行自如。该种结构的上轮从申请后开始生产、使用、情况尚好。但到2012年下半年后专利技术人仍感觉到该产品部件过多,装配手续麻烦,仍想进一步改进。经研制、决定将铆钉和拉伸垫片合二为一,成为一个整体结构,这样装配起来就变得简单了,只要几个部件套结好以后,往上轮板后端铆压一次就装配成功了。本技术就是解决原有技术的弱点,不足而重新提出的一个新申请,这是本技术产生的
技术介绍
内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大头铆钉的上轮,在胶轮上贯穿装配大头铆钉,大头铆钉的倒角圆台紧紧压接在胶轮的端面上,倒角圆台的直径大于胶轮的内径,在上轮装配或运行过程中,由倒角圆台压接的胶轮不会因外力的作用与轴承剥离开来,保证了胶轮稳定地镶嵌在轴承上,从而也保证了上轮能稳定地在上轨道的内壁上垂直运行、滑动自如。本技术设计新颖、结构合理、装配方便、运行效果好。专利技术人构思要解决原已有技术存在的弱点,只有将原来的两个部件组合成一个部件就可以了,这样简化了部件的加工工序,又节约了组装上轮的装配时间,是事半功倍的好事情,经过试验的确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技术包括上轮板、支撑环、轴承及胶轮,上轮板上连接支撑环、支撑环连接轴承,在轴承外周上镶嵌连接胶轮,它的第一个结构特点是在胶轮上贯穿装配大头铆钉,大头铆钉被铆接在上轮板的上轮板台阶底部上。它的第二个结构特点是所述的大头铆钉由倒角圆台、定位台阶、轴承轴杆及铆钉尾孔组成,倒角圆台连接定位台阶、定位台阶连接轴承轴杆、轴承轴杆连接铆钉尾孔;所述的上轮板由上轮板台阶和轮板叉口组成,轮板叉口垂直连接在上轮板台阶上,在上轮板台阶左、右两侧上有铆钉孔;两个大头铆钉分别贯穿轴承及支撑环后、其铆钉尾孔紧固在上轮板的上轮板台阶底部左、右的铆钉孔里。它的第三个结构特点是用螺钉通过上轮板的轮板叉口把上轮板装配在壁柜门页的立杆上,胶轮外壁顶接在壁柜门上轨道的槽间里。综上所述,本技术的优点如下(一)设计新颖、结构合理;(二)该部件上的倒角圆台及定位台阶挡住胶轮也挡住轴承,很好地保护了这两个关键部件,在装配和运行过程中不会发生胶轮脱落现象;(三)将原已有技术的两个部件合并成一个,减少了加工工时和装配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四)部件外形漂亮;(五)应用广泛。附图说明下面依据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结构。附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附图2为附图1的左视图;附图3为附图1的右视图;附图4为附图1的仰视图;附图5为附图1的俯视图;附图6为附图1的立体图;附图7为本技术的部件大头铆钉的主视图;附图8为附图7的左视图;附图9为附图7的仰视图;附图10为附图7的俯视图;附图11为附图7的立体图;附图12为本技术的组装立体示意图;附图13为本技术的在壁柜门页上的组装使用状态图;附图14为本技术在壁柜门上的组装使用状态图;附图中1、上轮板,1-1、上轮板台阶,1-2、轮板叉口,1-3、铆钉孔,2、支撑环,3、轴承,4、胶轮,8、大头铆钉,8-1、倒角圆台,8-2、定位台阶,8-3、轴承轴杆,8-4、铆钉尾孔,9、壁柜门页,9-1、立杆,10、上轨道。具体实施方式按照本技术的附图制造本技术的各个部件,并按照附图12的装配顺序装配成附图6所示的本技术。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点就是大头铆钉8,它是由倒角圆台8-1、定位台阶8-2、轴承轴杆8-3及铆钉尾孔8-4组成,倒角圆台8_1连接定位台阶8_2,定位台阶8-2连接轴承轴杆8-3,轴承轴杆8-3连接铆钉尾孔8-4。而本技术的必要部件是上轮板1,而上轮板I由上轮板台阶1-1和轮板叉口 1-2组成,轮板叉口 1-2垂直连接在上轮板台阶1-1 一侧上,成为一个“7”字型的部件。本技术的具体组装是胶轮4装配在轴承3外周上,然后用两个大头铆钉8分别贯穿两个轴承3、两个支撑环2后,其两个铆钉尾孔8-4接插在上轮板I的上轮板台阶1-1左、右的铆钉孔1-3里,用冲压设备对铆钉尾孔8-4冲压,使其紧固在铆钉孔1-3里,不能动弹,本技术即装配成功。本技术的使用状况如下,如附图13所示,用螺钉通过上轮板I的轮板叉口 1-2把上轮板I装配在壁柜门页9的立杆9-1上,两个胶轮4就竖直装配在壁柜门页9边端上。当把壁柜门页9推移至壁柜门中去之后,如附图13所示,胶轮4的外壁顶接在壁柜门上轨道10的槽间里。本技术的有力效果是由于大头铆钉8紧紧装配在轴承3上,也就使大头铆钉8的倒角圆台8-1紧紧贴附在胶轮4的端面上,这样保证了在外力对胶轮4进行拨动、挤压时,胶轮不会从轴承3上剥离出来,装配是非常牢固的,也就保证了这种上轮在壁柜门页9上端的上轨 道10里垂直运行、滑动是平稳安全的,见附图14。权利要求1.带大头铆钉的上轮,本技术包括上轮板(I)、支撑环(2)、轴承(3)及胶轮(4),上轮板(I)上连接支撑环(2 )、支撑环(2 )连接轴承(3 ),在轴承(3 )外周上镶嵌连接胶轮(4 ),其特征是在胶轮(4 )上贯穿装配大头铆钉(8 ),大头铆钉(8 )被铆接在上轮板(I)的上轮板台阶(1-1)底部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大头铆钉的上轮,其特征是所述的大头铆钉(8)由倒角圆台(8-1)、定位台阶(8-2)、轴承轴杆(8-3)及铆钉尾孔(8-4)组成,倒角圆台(8_1)连接定位台阶(8-2 )、定位台阶(8-2 )连接轴承轴杆(8-3 )、轴承轴杆(8-3 )连接铆钉尾孔(8_4);所述的上轮板(I)由上轮板台阶(1-1)和轮板叉口(1-2)组成,轮板叉口(1-2)垂直连接在上轮板台阶(1-1) 一侧上,在上轮板台阶(1-1)左、右两侧上有铆钉孔(1-3);两个大头铆钉(8)分别贯穿轴承(3)及支撑环(2)后、其铆钉尾孔(8-4)紧固在上轮板(I)的上轮板台阶(1-1)底部左、右的铆钉孔(1-3)里。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大头铆钉的上轮,其特征是用螺钉通过上轮板(I)的轮板叉口( 1-2 )把上轮板(I)装配在壁柜门页(9 )的立杆(9-1)上,胶轮(4 )外壁顶接在壁柜门上轨道(10)的槽间里。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带大头铆钉的上轮,属建筑装饰五金配件制造技术。它是在胶轮上贯穿装配大头铆钉,大头铆钉的倒角圆台紧紧压接在胶轮的端面上,倒角圆台的直径大于胶轮的内径,在上轮装配或运行过程中,由倒角圆台压接的胶轮不会因外力的作用与轴承剥离开来,保证了上轮能稳定地在上轨道的内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带大头铆钉的上轮,本实用新型包括上轮板(1)、支撑环(2)、轴承(3)及胶轮(4),上轮板(1)上连接支撑环(2)、支撑环(2)连接轴承(3),在轴承(3)外周上镶嵌连接胶轮(4),其特征是在胶轮(4)上贯穿装配大头铆钉(8),大头铆钉(8)被铆接在上轮板(1)的上轮板台阶(1?1)底部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姜德
申请(专利权)人:许姜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