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体式全自动脉冲除尘系统,包括旋风除尘脱硫塔、布袋过滤器和引风排放系统,旋风除尘脱硫塔、布袋过滤器、引风排放系统依次通过引凤管道连接,旋风除尘脱硫塔包括塔体,该塔体的顶端设置有锥形盖板,该锥形盖板的中部设置有喷雾机构,塔体的内部空腔的上部设置有倒锥形的一次旋风脱硫斗,塔体的内部空腔于一次旋风脱硫斗的下端设置有二次旋风脱硫筒体,塔体的侧壁于一次旋风脱硫斗的上方设置有进风口,塔体的侧壁于二次旋风脱硫筒体的旁侧设置有出风口,塔体的下端部设置有排灰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专门用于净化废边布料、边塑料燃烧后产生的带粉尘烟气,它能够对上述带粉尘烟气进行有效净化。(*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体净化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净化废边布料、边塑料燃烧后的带粉尘烟气的分体式全自动脉冲除尘系统。
技术介绍
在工业生产中,一些没有利用价值的废边布料、边塑料需要得到及时清除。通常采用的清除废料方法是通过输送带装置将其送入锅炉炉膛内进行1000°c高温燃烧,而燃烧产生的带粉尘烟气会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需要经过净化才能排到环境中。然而,现有技术中还没有一种专门用于有效净化上述带粉尘烟气的烟气净化装置,在照搬用于净化其他工业废气的净化装置得不到较好的净化效果的情况下,亟需自行研发一套更加符合实情的烟气净化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对废边布料、边塑料燃烧后产生的带粉尘烟气进行有效净化的分体式全自动脉冲除尘系统。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分体式全自动脉冲除尘系统,包括旋风除尘脱硫塔、布袋过滤器和引风排放系统,所述旋风除尘脱硫塔、所述布袋过滤器、所述引风排放系统依次通过引凤管道连接,所述旋风除尘脱硫塔包括塔体,该塔体的顶端设置有锥形盖板,该锥形盖板的中部设置有喷雾机构,所述塔体的内部空腔的上部设置有倒锥形的一次旋风脱硫斗,所述塔体的内部空腔于所述一次旋风脱硫斗的下端设置有二次旋风脱硫筒体,所述塔体的侧壁于所述一次旋风脱硫斗的上方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塔体的侧壁于所述二次旋风脱硫筒体的旁侧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塔体的下端部设置有排灰口。所述布袋过滤器包括筒体,该筒体的顶端设置有两个盖板,筒体的下端部设置有倒锥形的灰斗,灰斗的下端设置有排灰口,筒体的内部空腔的上部设置有布袋花板,该布袋花板的下端连接有多个布滤袋,所述灰斗的上部设置有进风口,所述灰斗以及筒体的内部对应于该进风口设置有一个挡风板,所述筒体的侧壁于所述布袋花板的上方设置有出风口以及脉冲打气口。所述旋风除尘脱硫塔与所述引风排放系统之间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布袋过滤器。还包括电路控制系统,所述旋风除尘脱硫塔的进风口、出风口均设置有温度探杆,每个布袋过滤器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均设置有温度探杆和气动闸板阀,所述温度探杆、所述气动闸板阀均与所述电路控制系统电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专门用于净化废边布料、边塑料燃烧后产生的带粉尘烟气,它能够对上述带粉尘烟气进行有效净化。附图说明图1是旋风除尘脱硫塔的结构不意图;图2是布袋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中1_旋风除尘脱硫塔;10_塔体;11-锥形盖板;12-喷雾机构;13_—次旋风脱硫斗;14-二次旋风脱硫筒体;15-进风口 ; 16-出风口 ; 17-排灰口 ;在图2中2_布袋过滤器;20_筒体;21_盖板;22_灰斗;23_排灰口 ;24_布袋花板;25_布滤袋;26_进风口 ;27_挡风板;28_出风口 ;29_脉冲打气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一种分体式全自动脉冲除尘系统,包括旋风除尘脱硫塔1、布袋过滤器2和引风排放系统,旋风除尘脱硫塔1、布袋过滤器2、引风排放系统依次通过引凤管道连接,如图1所示,旋风除尘脱硫塔I包括塔体10,该塔体10的顶端设置有锥形盖板11,该锥形盖板11的中部设置有喷雾机构12,塔体10的内部空腔的上部设置有倒锥形的一次旋风脱硫斗13,塔体10的内部空腔于一次旋风脱硫斗13的下端设置有二次旋风脱硫筒体14,塔体10的侧壁于一次旋风脱硫斗13的上方设置有进风口 15,塔体10的侧壁于二次旋风脱硫筒体14的旁侧设置有出风口 16,塔体10的下端部设置有排灰口 17。进风口 15和出风口 16均设置有温度探杆,排灰口 17设置有闸阀。带粉尘的烟气由进风口 15进入到塔体10内,在喷雾机构12不断喷出氢氧化钠雾气的情况下,烟气在一次旋风脱硫斗13的喇叭口进行一级旋风脱硫、降温、除尘,在该过程中烟气的温度降至250-300°C,之后烟气进入二次旋风脱硫筒体14进行二级旋风脱硫、尘降,后烟气从出风口 16排出,沉降颗粒重物由排灰口 17排出。如图2所示,布袋过滤器2包括筒体20,该筒体20的顶端设置有两个盖板21,筒体20的下端部设置有倒锥形的灰斗22,灰斗22的下端设置有排灰口 23,筒体20的内部空腔的上部设置有布袋花板24,该布袋花板24的下端连接有多个布滤袋25,灰斗22的上部设置有进风口 26,灰斗22以及筒体20的内部对应于该进风口 26设置有一个挡风板27,筒体20的侧壁于布袋花板24的上方设置有出风口 28以及脉冲打气口 29。经过旋风除尘脱硫塔I净化的烟气从布袋过滤器2的进风口 26进入到灰斗22内,在挡风板27以及灰斗22的作用下,气体向上流动,部分大颗粒粉尘在惯性的作用下向灰斗22的下端运动,后从排灰口 23排出;烟气向上运动经过布滤袋25的过滤小粒径粉尘后进入布袋花板24上方的空腔内,后由出风口 28排出。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关闭布袋过滤器2的进风口 26和出风口 28,打开脉冲打气口29的自动脉冲电磁打气阀将布滤袋25中的灰尘除下,同时启动两级卸灰阀进行卸灰。之后打开进风口 26和出风口 28,引入清洁气体。为了进一步加强净化效果,旋风除尘脱硫塔I与引风排放系统之间可以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布袋过滤器2,这些布袋过滤器2构成了一个布袋过滤器组。为了使布袋过滤器2的布滤袋25在工作过程中不被烟气中的火星烧坏,旋风除尘脱硫塔I的进风口 15、出风口 16均设置有温度探杆,每个布袋过滤器2的进风口 26和出风口 28均设置有温度探杆和气动闸板阀,气动闸板阀将布袋过滤器组中的每个布袋过滤器2独立开,使布袋过滤器组形成一个分体式过滤结构,温度探杆全程探测烟气的温度变化,温度探杆将烟气温度信号输送给控制电路系统,当出现温度异常时,控制电路系统控制气动闸板阀自动切断分隔布袋过滤器组的各分罐罐体,保护布滤袋25。引风排放系统将锅炉内的带粉尘的烟气依次引进旋风除尘脱硫塔I和布袋过滤器2,在将无害气体排出。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体式全自动脉冲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式全自动脉冲除尘系统包括旋风除尘脱硫塔、布袋过滤器和引风排放系统,所述旋风除尘脱硫塔、所述布袋过滤器、所述引风排放系统依次通过引凤管道连接,所述旋风除尘脱硫塔包括塔体,该塔体的顶端设置有锥形盖板,该锥形盖板的中部设置有喷雾机构,所述塔体的内部空腔的上部设置有倒锥形的一次旋风脱硫斗,所述塔体的内部空腔于所述一次旋风脱硫斗的下端设置有二次旋风脱硫筒体,所述塔体的侧壁于所述一次旋风脱硫斗的上方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塔体的侧壁于所述二次旋风脱硫筒体的旁侧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塔体的下端部设置有排灰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式全自动脉冲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式全自动脉冲除尘系统包括旋风除尘脱硫塔、布袋过滤器和引风排放系统,所述旋风除尘脱硫塔、所述布袋过滤器、 所述引风排放系统依次通过引凤管道连接,所述旋风除尘脱硫塔包括塔体,该塔体的顶端设置有锥形盖板,该锥形盖板的中部设置有喷雾机构,所述塔体的内部空腔的上部设置有倒锥形的一次旋风脱硫斗,所述塔体的内部空腔于所述一次旋风脱硫斗的下端设置有二次旋风脱硫筒体,所述塔体的侧壁于所述一次旋风脱硫斗的上方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塔体的侧壁于所述二次旋风脱硫筒体的旁侧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塔体的下端部设置有排灰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全自动脉冲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袋过滤器包括筒体,该筒体的顶端设置有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益明,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沈益明,冯夕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