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型自动止液防回血墨菲氏管及其输液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墨菲氏管,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型自动止液防回血墨菲氏管, 还涉及使用该自动止液防回血墨菲氏管的输液器。
技术介绍
医用输液器(即指静脉输液器)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用于向人体静脉输送药液的医用耗材,它一般由瓶塞穿刺器、输液管(包括上导管与下导管)、空气过滤器、墨菲氏管、过滤器、流速调节器、鲁尔接头及静脉头皮针组成。其中,墨菲氏管的主要作用是在输液过程中判断输液的流速并产生虹吸作用来减缓输液压力。现有的静脉输液器在输液过程中,由于输液管及墨菲氏管内储存有空气,加上墨菲氏管虹吸作用的存在,使得在静脉穿刺前必须排空上述管体内的气体,这种操作程序会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造成使用不便的缺陷,从而降低工作效率。另外,静脉输液器中的药液流完以后,如果不及时更换药液瓶或者卸除输液器,药液会一直流动,直至人体的静脉压与输液器中药液的重力平衡时才会停止,由于药液的扩散作用,使得人体血液回流到输液器的输液管中,这种回血现象不仅会引起病患的惊恐,而且护理人员要花相当长时间重新排气,更甚者,易于形成血栓并导致静脉炎的发生等。为了解决上述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型自动止液防回血墨菲氏管,包括管体及设于管体内上部的滴管,所述管体具有上接口及下接口,上接口即为所述滴管的上端口,在所述管体的底部设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具有封闭腔室,在所述封闭腔室内水平设有将该腔室分为上、下部空间的过滤膜,所述腔室顶面上竖向设有连通所述腔室上部空间与管体的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入口处设有利用液体表面张力以使药液暂缓流入的开孔结构,所述封闭腔室的底面具有作为所述下接口的出液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顶面上设有连通所述腔室上部空间与管体的渗漏孔,以使管体内无药液流入时,位于腔室顶面与进液管入口之间的残留液通过所述渗漏孔缓慢流过过滤膜,实现自动止液防回血功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型自动止液防回血墨菲氏管,包括管体及设于管体内上部的滴管,所述管体具有上接口及下接口,上接口即为所述滴管的上端口,在所述管体的底部设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具有封闭腔室,在所述封闭腔室内水平设有将该腔室分为上、下部空间的过滤膜, 所述腔室顶面上竖向设有连通所述腔室上部空间与管体的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入口处设有利用液体表面张力以使药液暂缓流入的开孔结构,所述封闭腔室的底面具有作为所述下接口的出液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顶面上设有连通所述腔室上部空间与管体的渗漏孔, 以使管体内无药液流入时,位于腔室顶面与进液管入口之间的残留液通过所述渗漏孔缓慢流过过滤膜,实现自动止液防回血功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自动止液防回血墨菲氏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腔室顶面上设有竖向的金属短管,所述渗漏孔开设在该金属短管的管壁上,所述渗漏孔的孔缘底部与所述腔室顶面相接触而将残留液完全排出管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型自动止液防回血墨菲氏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的封闭腔室由上盖及下盖上下扣合而成,所述下盖的底部设有与所述下部空间相通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下端管口即为所述出液口,所述金属短管与进液管均位于所述上盖的上表面上,所述进液管的顶端封闭且其管壁上设有开孔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型自动止液防回血墨菲氏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短管向上盖的下表面伸出形成位于上盖上表面的上管段与位于上盖下表面的下管段,所述下管段向下呈渐缩状,所述下管段的管口作为残留液的出液孔贴近所述过滤膜的上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型自动止液防回血墨菲氏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孔结构为沿进液管的管壁上部圆周所开设的至少一个进液孔,所述进液孔的上孔沿位于所述进液管的顶端面上;所述管身上开有用于将管体内的空气排出外界的排气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型自动止液防回血墨菲氏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由管身、设于管身两端的上接头及下接头组成,所述上、下接口分别位于所述上、...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