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式传递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97645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9 17: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式传递窗,它包括两端相通的箱体、安装在该箱体两端通口处的两个门扇、以及设在所述箱体顶部的洁净处理单元,所述箱体的内底部设置有位于所述两门扇之间的传送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传递窗的传递距离,并且由于传递距离的加大,使得通过传递窗的物品得到洁净处理的时间延长、洁净处理单元可以加强,使得通过传递窗的物品可以得到充分的洁净。(*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传递窗,特别是一种隧道式传递窗
技术介绍
传统的传递窗包括两端相通的箱体、安装在该箱体两端通口处的两个门扇、以及设在所述箱体顶部的洁净处理单元,使用时,完全依靠人力对物件的推动实现物件在两门扇之间的传递,若推力消失物体便不能进行传递而停留在箱体内部,因此这种传统结构的传递窗的传递距离较短。由于传递距离短,采用杀菌灯或采用洁净式吹淋方式,杀菌效果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隧道式传递窗,旨在提高传递窗的传递距离。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隧道式传递窗,包括两端相通的箱体、安装在该箱体两端通口处的两个门扇、以及设在所述箱体顶部的洁净处理单元,所述箱体的内底部设置有位于所述两门扇之间的传送装置。作为优选,所述传送装置为传递辊。作为优选,所述传送装置为传送带。作为优选,所述箱体内安装有紫外杀菌灯。作为优选,所述箱体的外底部设置有污物处理单元。本技术的优点是1、本技术在传递窗箱体的内底部设置了介于两门扇之间的传送装置。使用时,物件可借助该传送装置在两门扇之间长距离传递,加大传递窗的传递距离。2、由于传递距离的加大,可以延长杀菌时间,保证杀菌效果。3、加大传递距离后,可以给两个不同净化级别的传递房间之间形成洁净度的缓冲,避免污染.4、加大传递距离后,能够更方便地结合紫外线杀菌、吹菌等多种方式对传递的物件进行全方位的清洁。5、在箱体外地不设置了污物处理单元,处理后的灰尘等物会及时被吸走,避免二次污染。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_箱体,2-门扇,3-洁净处理单元,4-传送装置,5-紫外杀菌灯,6-污物处理单元。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隧道式传递窗,包括两端相通的箱体1、安装在该箱体两端通口处的两个门扇2、以及设在所述箱体顶部的洁净处理单元3。其中,门扇2通过铰链安装在箱体I上;洁净处理单元3中设有洁净设备,用于保证箱体内空气的洁净度。为了加大本传递窗的传递距离,本实施例在所述箱体I的内底部设置有位于所述两门扇2之间的传送装置4,使用时,物件可借助该传送装置在两门扇之间长距离传递。该·传送装置4可以是传递辊,也可以是传送带,本实施例采用的是传递辊。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隧道式传递窗与实施例一类似,所不同的是本例中两门扇2之间的纵向距离比较短(即箱体I的长度较短,适用于墙壁较薄的情况下),为了加大传送距离,本例将箱体I的宽度尺寸设置的比较大,采用侧传送方式。而且本例在所述箱体I内还安装有紫外杀菌灯5。此外,为了能及时将箱体I内的灰尘吸走,避免二次污染,本例在所述箱体I的外底部设置有污物处理单元6。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人们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隧道式传递窗,包括两端相通的箱体(1)、安装在该箱体两端通口处的两个门扇(2)、以及设在所述箱体顶部的洁净处理单元(3),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内底部设置有位于所述两门扇(2)之间的传送装置(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式传递窗,包括两端相通的箱体(I)、安装在该箱体两端通口处的两个门扇(2)、以及设在所述箱体顶部的洁净处理单元(3),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I)的内底部设置有位于所述两门扇(2)之间的传送装置(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式传递窗,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4)为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焕春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安科众达净化科技有限公司袁焕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