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肌筋膜放松棒,包含有一呈长形状的木质本体,该本体在横截面上区分出有一上半部及一下半部,该上半部外周处设有多个呈凹凸结构的按摩体,该下半部外周处设有一呈平直结构的光滑柱面,使用者可选择使用上述按摩体及光滑柱面分别对应人体不同部位作顶压接触,借此对人体达到最佳舒筋放松的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瑜珈运动器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对人体达到最佳舒筋放松效果的肌筋膜放松棒。
技术介绍
一般运动者在练习瑜珈运动时,通常会搭配使用一辅助器具以帮助瑜珈动作的进行,在瑜珈运动中,一般的瑜珈辅具通常是呈长直形状的圆柱体,可供运动者手部握持操作,搭配人体各部位肢体进行伸展运动,使人体的肌肉筋膜组织获得放松的效果,然而,市面上的瑜珈辅具为了成本便宜,通常采用EVA塑料、PU塑料或泡棉材质制成,上述材质制成的瑜珈辅具的结构强度较脆弱,容易在操作过程中产生断裂,而且人体皮肤长时间与塑料接触下,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此外,塑料材质的瑜珈辅具由于材质太软的关系, 运动者在操握使用时,无法让身体四肢尽情获得伸展,运动效果不佳,因此业者改采用木材质制做出瑜珈辅具,以克服材质太软的问题,然而一般木材质瑜珈辅具的外表面通常是呈光滑状,并没有设置任何凹凸按摩颗粒的结构,此种瑜珈辅具与人体接触时,无法对人体产生明显的按摩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令人体达到最佳舒筋放松效果的肌筋膜放松棒。本技术提供一种肌筋膜放松棒,包含一呈长形状的本体,该本体是由木材质构成,该本体在横截面上区分出一上半部及一下半部,该上半部外周处设有多个呈凹凸结构的按摩体,该下半部外周处设有一呈平直结构的光滑柱面。本技术所述的肌筋膜放松棒,该本体上半部一侧处设有多个呈粗质型态的第一按摩体,上半部另一侧处设有多个相较于第一按摩体呈细质型态的第二按摩体。本技术所述的肌筋膜放松棒,上述按摩体是凹沟结构。本技术所述的肌筋膜放松棒,上述按摩体是孔洞结构。本技术所述的肌筋膜放松棒,上述按摩体是凸粒结构。本技术所述的肌筋膜放松棒,上述按摩体是凸条结构。本技术所述的肌筋膜放松棒,上述按摩体是沿着本体圆弧周径方向延伸的凸缘结构。本技术所述的肌筋膜放松棒,上述按摩体是沿着本体纵轴方向延伸的凸缘结构。本技术所述的肌筋膜放松棒,该本体两端处设有二握持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本体上下分别设置有按摩体及光滑柱面,使用者可选择地运用上述按摩体及光滑柱面对人体不同部位进行顶压接触,借此让人体进行运动时,可达到最佳舒筋放松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肌筋膜放松棒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说明本技术本体上分别设置有一第一按摩体、一第二按摩体及一光滑柱面;图2是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平面图;图3是图2沿II1-1II线的剖视图,说明第一按摩体是粗质型态的凹沟结构;图4是图2沿IV -1V线的剖视图,说明第二按摩体是细质型态的凹沟结构;图5是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动作图,说明利用第一按摩体对人体接触按摩的情形;图6是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动作图,说明利用第二按摩体对人体接触按摩的情形;图7是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动作图,说明利用光滑柱面对人体接触按摩的情形;图8是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说明本体上半部只设单一种结构型态的按摩体图9是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说明本体上半部设有多个沿圆弧周径方向延伸的按摩体;图10是本技术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说明本体上半部设有多个沿纵轴方向直线延伸的按摩体;图11是本技术第五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说明一本体两端处设有二握持部;图12是本技术第六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说明本体上半部设有多个孔洞结构的按摩体;图13是本技术第七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说明本体上半部设有多个凸粒结构的按摩体;图14是本技术第八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说明本体上半部设有多个凸条结构的按摩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见图1、图2,本技术肌筋膜放松棒在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包含有一呈长形状的本体10,该本体10主要是由木材质所构成,其横截面是略呈圆形状,并且该横截面上区分出有一上半部11及一下半部12,参见图3,该上半部11在一侧边处设有多个凹凸结构且呈粗质型态的第一按摩体13,参见图4,上半部11另一侧边处设有多个凹凸结构且相较于第一按摩体13呈细质型态的第二按摩体1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按摩体13、第二按摩体 14是呈交错状的棋盘式凹沟结构。而本技术所谓的粗质及细质型态,是由凹凸结构的宽度或深浅不同相对划分的。粗质形态是指凹凸结构的宽度较大,深度较深,而细质形态是指凹凸结构的宽度相对较小,深度相对较浅。本实施例中主要是指第一按摩体13、第二按摩体14切制沟槽的宽度大小或深浅不同,构成质地粗细不同的区别,另外,该本体10在下半部12表面上设有一呈平直结构的光滑柱面15。以上为本技术肌筋膜放松棒构件形状的概述;接着,再将本技术的动作以及预期能达成的功效陈述如后参见图5,当运动者要使用本技术进行运动时,可使用本体10的第一按摩体13对人体肌肤较钝感的部位(例如脚部或背部)实施顶压接触,利用第一按摩体13的粗质结构可对人体该部位达到较大刺激感的按摩效果。参见图6,运动者可使用本体10的第二按摩体14对人体肌肤较弱感的部位(例如手部或腹部)实施顶压接触,利用第二按摩体14的细质结构可对人体该部位达到较小刺激感的按摩效果。参见图7,运动者可使用本体10的光滑柱面15对人体肌肤较敏感的部位(例如颈部或脸部)实施顶压接触,利用光滑柱面15可对人体该部位达到轻微有感的按摩效果。此外,本技术还可做成其他形式的变化态样,参见图8,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包括有一本体20,该本体20同样具有一上半部21及一下半部22,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该上半部21外周处只设置单一种结构型态的按摩体23。参见图9,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包括有一本体30,该本体30的上半部31外周处设有多个按摩体33,与第二实施例不同的是,上述按摩体33是沿着本体30圆弧周径方向作延伸的凸缘结构,且在两两按摩体33中间各凹陷形成有一槽道34。参见图10,本技术第四较佳实施例包括有一本体40,该本体40的上半部41外周处设有多个按摩体43,与第二实施例不同的是,上述按摩体43是沿着本体40纵轴方向作直线延伸的凸缘结构,两两按摩体43中间具有直线状的槽道44。参见图11,本技术第五较佳实施例包括另一种本体50,该本体50上设有第一按摩体51、第二按摩体52及光滑柱面53,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该本体50是呈长条形状的棒体结构,其两端处设有二供手部抓握的握持部54,方便运动者将整个本体50拿在手上,以利于进行各种瑜珈动作的操作练习。参见图12,本技术第六较佳实施例包括有一本体60,该本体60的上半部61外周处设有多个按摩体63,与第二实施例不同的是,上述按摩体63是孔洞结构。参见图13,本技术第七较佳实施例包括有一本体70,该本体70的上半部71设有多个按摩体73,与第二实施例不同的是,上述按摩体73是凸粒结构,可对人体作突顶接触,借此产生强烈刺激感的按摩效果。参见图14,本技术第八较佳实施例包括有一本体80,该本体80的上半部81设有多个按摩体83,与第二实施例不同的是,上述按摩体83是凸条结构。综上所述,本技术肌筋膜放松棒主要是为了改良一般瑜珈辅具使用上的缺失,本技术所使用的技术手段是在一圆柱形本体10区分出上半部11及下半部12,上半部11外周两侧处分别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肌筋膜放松棒,包含一个呈长形状的本体,该本体是由木材质构成,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在横截面上区分出一个上半部及一个下半部,该上半部外周处设有多个呈凹凸结构的按摩体,该下半部外周处设有一个呈平直结构的光滑柱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肌筋膜放松棒,包含一个呈长形状的本体,该本体是由木材质构成,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在横截面上区分出一个上半部及一个下半部,该上半部外周处设有多个呈凹凸结构的按摩体,该下半部外周处设有一个呈平直结构的光滑柱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肌筋膜放松棒,其特征在于该本体上半部一侧处设有多个呈粗质型态的第一按摩体,上半部另一侧处设有多个相较于第一按摩体呈细质型态的第二按摩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肌筋膜放松棒,其特征在于上述按摩体是凹沟结构。4.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怡君,
申请(专利权)人:赖怡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