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国良专利>正文

新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用电切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97079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9 16: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用电切刀,包括头部和手柄部,所述头部包括相互咬合的两个钳子杯,一个钳子杯前端嵌设有导电丝,导电丝的近端与手柄部上的高频电连接口连接,另一个钳子杯前端开有注射口,注射口通过注射腔道与手柄部上的注射接口连通。本技术方案无需在手术期间更换器械,同时可以保证切割深度并防止已切开组织被灼伤。(*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用电切刀
本技术涉及一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用的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用电切刀。
技术介绍
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SD),作为早期食道癌、胃癌、大肠癌这样的肿瘤性黏膜病变的根治术,是一种低风险、低伤害,且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其有用性以取得广泛共识。通过内镜,首先用电凝方法在病变周围进行标记,之后黏膜下注射使病变隆起,利用各种电切刀沿标记部位环形切开黏膜,使黏膜层与黏膜下层部分分离,继续向黏膜下注射,使已经切开的病变进一步隆起,最后使病变完全切除。术后对切除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判断病变是否完全切除。ESD扩大了对消化道浅表病变的病理实质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加深了对消化道早期肿瘤的起源、发生和发展的认识,提高了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水平。另一方面,ESD手术技术难度高,主要存在下述问题点I)需要医生护士熟练使用器械,手术时需要先用注射针注射使病变部位隆起,抽出注射针后再插入电切刀进行切开,手续比较复杂;2)若手术期间因注射的液体流失或被人体吸收,则需拔出电切刀,再次插入注射针注射后拔出,再插入电切刀进行切开手术,多次插拔使手术时间长,更要保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用电切刀,包括头部和手柄部,所述头部包括相互咬合的两个钳子杯(1、3),其特征在于,一个钳子杯(1)前端嵌设有导电丝(2),导电丝(2)的近端与手柄部上的高频电连接口连接,另一个钳子杯(3)前端开有注射口(31),注射口(31)通过注射腔道与手柄部上的注射接口连通,所述头部和手柄部的连接部为至少具有两个腔道的绝缘导管,该导管的一个腔道为注射腔道,另一个腔道装有通高频电的导电丝(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用电切刀,包括头部和手柄部,所述头部包括相互咬合的两个钳子杯(1、3),其特征在于,一个钳子杯(I)前端嵌设有导电丝(2),导电丝(2)的近端与手柄部上的高频电连接口连接,另一个钳子杯(3 )前端开有注射口( 31),注射口( 31) 通过注射腔道与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国良祝未未
申请(专利权)人:徐国良安瑞医疗器械杭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