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95725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9 1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升降结构,包括交叉枢接的支杆;在枢接处设有枢座和枢轴;枢座固定在一根支杆上,枢座上形成一排卡槽,卡槽的两侧壁向上倾斜状;枢轴的一端固定在另一支杆上,枢轴的另一端插在枢座的卡槽中且借助卡槽的倾斜侧壁压紧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而且调节操作较为费力。(*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升降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升降结构,适用于桌、椅、凳及背包架等的升降。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适用于桌椅等的升降结构有很多。比如,有的采用油压或气压实现升降,此升降结构的组成构件很多,结构复杂,使 用中故障率高,损坏后维修麻烦。也有的采用伸缩杆实现升降,升降时需要逐一对每一根伸缩杆伸缩才能完成整个 结构的升降,操作不方便。还有的采用交叉枢接的支杆,将一组支杆的顶端再枢接在桌椅的下方,在桌椅的 下方还安装一个固定片,固定片在形成一排卡槽,另一组支杆的顶端卡入不同的卡槽中,使 交叉枢接的支杆之间的夹角改变,支杆的高度随之改变,从而实现升降调节,此结构要求卡 槽与支杆顶端配合紧密,以防止支杆顶端从卡槽中随意退出,而调节时又需要克服卡槽与 支杆顶端之间的紧密配合,但这样一来使得调节操作较为费力。总之,现有的桌椅升降结构大多繁杂,不简捷,升降操作也较为麻烦。因此,本专利技术 人专门开发出一种升降结构,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降结构,以简化结构,方便升降调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升降结构,包括交叉枢接的支杆;在枢接处设有枢座和枢轴;枢座固定在一 根支杆上,枢座上形成一排卡槽,卡槽的两侧壁向上倾斜状;枢轴的一端固定在另一支杆 上,枢轴的另一端插在枢座的卡槽中且借助卡槽的倾斜侧壁压紧固定。所述枢座具有固定夹片,固定夹片夹置在对应支杆上,通过铆钉等紧固件贯穿固 定夹片和支杆的穿孔,使枢座固定在支杆上,固定夹片的下方形成一排卡槽。所述枢接处还设有滑动挡块,滑动挡块以可滑动方式与枢座组装在同一支杆上, 滑动挡块与此支杆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滑动挡块在复位弹簧作用下盖在枢座的卡槽上。所述滑动挡块具有导滑部、遮挡部和拨动部,导滑部上开设滑槽,导滑销穿插在滑 槽中并固定在对应支杆上,限位块固定在对应支杆上且限位块的穿过滑槽,复位弹簧的两 端固定在限位块和拨动部上,遮挡部以可滑动的方式盖在卡槽上,即克服复位弹簧作用推 动拨动部可开启卡槽,而在复位弹簧作用下遮挡部盖在卡槽上。所述滑动挡块的滑槽有宽槽和窄槽两段,导滑销穿插在窄槽中,限位块穿插在宽 槽中,限位块的宽度大于窄槽的宽度。所述升降结构的支杆以相同转动方向的两根为一组,每组支杆的底端之间连接一 根底杆,两根支杆和底杆组成U字型结构。所述枢轴由轴套和轴心锁固件组成,轴心锁固件穿过轴套的中心孔和对应支杆的穿孔锁固,使轴套组装在支杆上。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通过将枢轴的另一端插入不同的卡槽中,可使交叉枢接的支杆之间的夹角改变,支杆的高度随之改变,从而实现升降调节,此结构简单,而且因为是借助卡槽的倾斜侧壁压紧固定枢轴来实现定位,调节时只需要将枢轴重新插入对应的卡槽即可,在使用中受向下的压力作用,卡槽的倾斜侧壁再次压紧枢轴而实现定位,所以,本技术调节操作较为费力。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运用于桌椅升至最高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运用于桌椅升至最高位置的另一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运用于桌椅升高度调节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运用于桌椅升高度调节后的另一侧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运用于桌椅收折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运用于桌椅收折后的另一侧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8是本技术的另一侧立体分解图。标号说明支杆I底杆11支杆2底杆21枢座3卡槽31固定夹片32紧固件33枢轴4轴套41轴心锁固件42滑动挡块5导滑部51遮挡部52拨动部53滑槽54宽槽541窄槽542导滑销55限位块56复位弹簧6。具体实施方式如图7和图8所示,是本技术揭示的一种升降结构,包括交叉枢接的支杆I和 2。为了方便调节,本技术升降结构的支杆I和2以相同转动方向的两根为一组,即两根支杆I为一组,两根支杆2为另一组,每组支杆I和2的底端之间连接一根底杆11和21, 两根支杆I和底杆11组成U字型结构,两根支杆2和底杆21组成U字型结构。在枢接处设有枢座3和枢轴4。枢座3固定在一根支杆I上,枢座3上形成一排卡槽31,卡槽31的两侧壁向上倾斜状(定义支杆I的顶端为上方),此倾斜的卡槽31侧壁一方面可以在使用中进一步压紧枢轴4,另一方面可以在调节时方便枢轴4从卡槽31中滑出。为了方便组装,本技术的枢 座3具有固定夹片32,固定夹片32夹置在对应支杆I上,通过铆钉等紧固件33贯穿固定夹 片32和支杆I的穿孔,使枢座3固定在支杆I上,一排卡槽31形成在固定夹片32的下方。枢轴4的一端固定在另一支杆2上,枢轴4的另一端插在枢座3的卡槽31中,借 助卡槽31的倾斜侧壁压紧枢轴4的另一端固定,使支杆I和2定位,配合图1至图6所示。 为了组装和维修方便,并使组装后构件之间磨损尽可能减小,本技术枢轴4由轴套41 和轴心锁固件42组成,轴心锁固件42穿过轴套41的中心孔和对应支杆2的穿孔锁固,使轴 套41组装在支杆2上,这样,可以通过选择轴套41的材质,减小枢轴4与卡槽31的磨损, 延长使用寿命。为了进一步使支杆I和2调节定位准确,防止枢轴4从卡槽31中滑出之虞,本实 用新型进一步在枢接处还设有滑动挡块5,滑动挡块5以可滑动方式与枢座3组装在同一 支杆I上,滑动挡块5与此支杆I之间设有复位弹簧6,滑动挡块5在复位弹簧6作用下盖 在枢座3的卡槽31上。进一步,为了组装方便,操作滑动挡块5也方便,本技术的滑动 挡块5具有导滑部51、遮挡部52和拨动部53 ;导滑部51上开设滑槽54,导滑销55穿插在 滑槽54中并固定在对应支杆I上;限位块56借助紧固件33固定在对应支杆I上且限位块 56的穿过滑槽54,复位弹簧6的两端固定在限位块56和拨动部53上,为了控制滑动挡块5 的滑动行程,本技术还将滑槽54设计为两段,一段是宽槽541供限位块56穿插,另一 段是窄槽542供导滑销55穿插,限位块56的宽度大于窄槽542的宽度,宽槽541的长度即 为滑动挡块5的最大滑动行程;遮挡部52以可滑动的方式盖在卡槽31上,当克服复位弹簧 6的作用推动拨动部53时可使遮挡部52从卡槽31上移开从而开启卡槽31,此时可以将枢 轴4从卡槽31中移出进行调节,在调节之后,解除对拨动部53的施力,在复位弹簧6的作 用下,此时,遮挡部52重新盖在卡槽31上,防止枢轴4从卡槽31中脱出。本技术运用于桌椅上,如图1和图2所示,枢轴4的另一端处于最低位的卡槽 31中,支杆I以最闻的状态支撑桌椅,此时桌椅升至最闻,图1所不,桌椅一侧的支杆I和2 由枢轴4与卡槽31的压紧配合而定位,图2所示,桌椅另一侧的支杆I和2不仅由枢轴4 与卡槽31的压紧配合而定位,还借助滑动挡块5进行防枢轴4脱出的二次定位,这样,桌椅 被稳定在最高位置。调节桌椅高度时,拨动滑动挡块5,解除对枢轴4的二次定位,再将支杆2相对支 杆I转动,同时将枢轴4的另一端从最低位的卡槽31中移出而移至最高位的卡槽31中,解 除对滑动挡块5的施力,滑动挡块5重新盖在卡槽31上防止枢轴4脱出,如图3和图4所 示。这样,枢轴4的另一端处于最高位的卡槽31中,支杆I以较低的状态支撑桌椅,此时桌 椅降至较低,图3所示,桌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升降结构,包括交叉枢接的支杆;其特征在于:在枢接处设有枢座和枢轴;枢座固定在一根支杆上,枢座上形成一排卡槽,卡槽的两侧壁向上倾斜状;枢轴的一端固定在另一支杆上,枢轴的另一端插在枢座的卡槽中且借助卡槽的倾斜侧壁压紧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结构,包括交叉枢接的支杆;其特征在于在枢接处设有枢座和枢轴;枢座固定在一根支杆上,枢座上形成一排卡槽,卡槽的两侧壁向上倾斜状;枢轴的一端固定在另一支杆上,枢轴的另一端插在枢座的卡槽中且借助卡槽的倾斜侧壁压紧固定。2.如权利要求1的一种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枢座具有固定夹片,固定夹片夹置在对应支杆上,通过紧固件贯穿固定夹片和支杆的穿孔,使枢座固定在支杆上,固定夹片的下方形成一排卡槽。3.如权利要求1的一种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处还设有滑动挡块,滑动挡块以可滑动方式与枢座组装在同一支杆上,滑动挡块与此支杆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滑动挡块在复位弹簧作用下盖在枢座的卡槽上。4.如权利要求3的一种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懿宁
申请(专利权)人:技研漳浦铝塑精工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