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摄像透镜、摄像光学装置及数码设备。更详细地说,涉及利 用摄像元件(例如,CCD (Charge Coupled Device :电荷稱合元件)型图像传感器, CMOS (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型图像传感 器等固体摄像元件)拍摄被摄体的影像的摄像光学装置、搭载其的带图像输入功能的数码 设备、在摄像元件的受光面上形成被摄体的光学像的小型的摄像透镜。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摄像元件的高性能化、小型化,而逐渐普及具备摄像光学装置的便携 式电话、便携式终端等带图像输入功能的数码设备。对于搭载在摄像光学装置的摄像透镜, 提高对更小型化、高性能化的要求。作为上述用途的摄像透镜,除了三个摄像透镜的结构或 四个摄像透镜的结构以外,近年来,也提出了五个摄像透镜的结构。通常,通过增加透镜数量而达到的高性能化与小型化是相矛盾的因素,很难在技 术上同时使两者并存。作为该搭配的一个例子,列举例如专利文献I的记载。在专利文献I 所记载的光学系统中,主要规定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的焦距、中心厚度及阿贝数,从而谋求 小型化。另外,作为其他例子,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光学系统中,通过规定第二透镜的曲 率半径等,同样谋求小型化。另外,在高性能的摄像光学装置中,通常搭载有所谓的称为自动调焦的功能。但 是,在现有结构中,因为采用调整所有三 五个透镜的方式,所以使驱动装置大型化,其结 果是,使以下问题变得显著未达到透镜单元整体的小型化,或者在具有驱动部的部分产生 灰尘而影响画质,或者伴随着驱动装置的偏心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3.26 JP 2010-073254;2010.03.29 JP 2010-075851.一种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从物方依次由至少一个物方凸形状的正透镜、负透镜、至少一个具有非球面的透镜构成,所述正透镜与所述负透镜邻接配置,并且满足以下的条件式(Al)、(A2)及(A3),O.1 < Ton / Dopn < 7 …(Al),O.1 < (Rona — Ronb) / (Rona + Ronb) <1.5 …(A2),O. 3 < Y,/ TL < O. 9 …(A3), 其中, Ton :位于最靠物方的负透镜的光轴上的厚度, Dopn :位于最靠物方的负透镜与邻接于所述负透镜的物方的正透镜之间的光轴上的间隔, Rona 位于最靠物方的负透镜的物方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onb 位于最靠物方的负透镜的像方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Y’ 最大像闻, TL :从最靠物方透镜面的面顶点到像面的光轴上的距离(在包含平行平板的情况下为空气换算长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从物方依次由物方凸形状的正的第一透镜、负的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具有至少一面非球面的第五透镜构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从物方依次由正的第一透镜、物方凸形状的正的第二透镜、负的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具有至少一面非球面的第六透镜构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从物方依次由物方凸形状的正的第一透镜、负的第二透镜、正的第三透镜、具有至少一面非球面的第四透镜构成,并且满足以下的条件式(A4),0.1 < T2 / D12 < 5 …(A4), 其中, T2 :第二透镜的光轴上的厚度, D12 :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的光轴上的间隔。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球面的形状是在与光轴的交点以外的位置具有拐点的形状。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位于最靠物方的负透镜具有像侧凹形状。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位于最靠物方的负透镜由树脂材料构成,孔径光阑位于比所述负透镜更靠物方的位置,并且满足以下的条件式(A5),1.6 < Ndon < 2. 2 ... (A5), 其中, Ndon :位于最靠物方的负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与位于最靠像侧的透镜的物方邻接地配置的透镜是像侧凸形状的正透镜。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从物方依次由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第三透镜组构成,在使所述第一透镜组与所述第三透镜组相对于像面位置固定的状态下,通过使所述第二透镜组沿光轴方向移动来进行调焦。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从物方依次由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构成,在所述第二透镜组相对于像面位置固定的状态下,通过使所述第一透镜组沿光轴方向移动来进行调焦。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A6),O. 005 < I Ton / fon I < O. 15 ... (A6), 其中, Ton :位于最靠物方的负透镜的光轴上的厚度, fon :位于最靠物方的负透镜的焦距。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孔径光阑配置在位于最靠物方的正透镜与位于最靠物方的负透镜之间。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最靠像侧的透镜具有像侧凹的形状,并且满足以下的条件式(A7),O. 01 < bf / TL < O. 4 …(A7), 其中, bf :从位于最靠像侧的透镜面的面顶点到像面的光轴上的距离(在包含平行平板的情况下为空气换算长度)。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AS),I< Eon / Ton < 3 ... (A8), 其中, Eon:在位于最靠物方的负透镜的前后面,最大视场角的光束中的通过最高位置的光线与各面的交点之间的光轴方向上的距离。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位于最靠物方的负透镜的物方的面具有凸形状。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位于最靠物方的负透镜通过注射压缩成型法成型。17.一种摄像透镜,其为单焦点,所述摄像透镜是从物方依次由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及第三透镜组构成,在使所述第一透镜组与所述第三透镜组相对于像面位置固定的状态下,通过使所述第二透镜组沿光轴方向移动来进行调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组包含至少一个正透镜和至少一个负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组包含至少一个正透镜,所述第三透镜组包含至少一个在与光轴的交点以外的位置具有拐点的非球面形状的透镜,整个摄像透镜由五个以上透镜构成,并且满足以下的条件式(B1)、(B2)及(B3),O. 05 < (Da + Db) / TL < O. 8 ... (BI),O. 02 < Dam / TL < 0. 3 …(B2),0· 3 < Y’ / TL < O...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坂庆二,田中宏明,佐野永悟,
申请(专利权)人:柯尼卡美能达先进多层薄膜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