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反射性,并且耐热性及耐折性也优异的反射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反射材料具备树脂层(A),所述树脂层(A)含有环烯烃类树脂、和环烯烃类树脂以外的烯烃类树脂和/或热塑性弹性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够适合用作液晶显示器、照明器具、或照明广告牌等的构成部件的反射材料。
技术介绍
反射材料在以液晶显示器为首、照明器具或照明广告牌等众多领域被使用。最近,在液晶显示器领域,装置的大型化及显示性能的高度化得到发展,至少要求向液晶供给较多的光来提高背光灯单元的性能,对于反射材料,也要求其具有更优异的光反射性(也仅称为“反射性”)。作为反射材料,已知有例如使用了以芳香族聚酯类树脂为主原料的白色聚酯膜的液晶显示器用反射膜(参照专利文献I)。但是,使用芳香族聚酯类树脂作为反射材料的材料的情况下,由于芳香族聚酯类树脂的分子链中所含的芳香环吸收紫外线,因此,存在下述问题在液晶显示装置等的光源发出的紫外线的作用下,膜发生劣化、变黄,从而使反射膜的光反射性降低。另外还已知通过对在聚丙烯树脂中添加填充剂而形成的膜进行拉伸,在膜内形成微细的空隙,从而产生了光散射反射的反射材料(参照专利文献2);以及由含有烯烃类树脂和填料的基体材料层、及含有烯烃类树脂的层构成的叠层结构的烯烃类树脂光反射体(参照专利文献3)。这样的使用了烯烃类树脂的反射膜具有如下特征由紫外线引起的膜的劣化及变黄的问题少。此外,已知一种热收缩率得到降低的双向拉伸反射片,其由不含大量无机粉末的树脂组合物形成,作为该反射片,含有聚丙烯树脂、以及与该聚丙烯树脂不相容的至少一种树脂(参照专利文献4)。该反射片具有如下特征即使不含大量无机粉末,也显示出比单位面积重量(坪量)、密度同等程度的以往的反射片更高的反射率。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4-239540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11-174213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5-031653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2008-15813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使用了烯烃类树脂的反射材料,如上所述,由紫外线引起的膜的劣化及变黄的问题较少,其有用性高。但是,由于其耐热性不充分,在用作要求耐热性的液晶显示器的构成部件的情况下,会存在如下问题在热的作用下膜发生收缩、或者产生波纹等问题。在液晶显示器、照明器具、照明广告牌等领域,近年来,使用了 LED等伴有高温放热的光源,要求反射材料具有更高的耐热性。另一方面,有时会将实施了折曲加工等的反射材料装入到液晶显示装置内使用,对于反射材料而言,也要求具有这样的折曲加工性。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反射性、耐热性及耐折性也优异,并且在高温环境下也不会发生收缩的新型反射材料。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构成反射材料的主原料,本专利技术人对于作为可见光的吸收少、且具有耐热性的树脂的环烯烃类树脂进行了关注。但是可知,对于使用了环烯烃树脂的反射材料而言,在适应液晶显示器的背底板(back chassis)形状对液晶显示器进行弯曲加工时,存在耐折曲性方面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人发现,通过在环烯烃类树脂中配合环烯烃类树脂以外的烯烃类树月旨、热塑性弹性体,可以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S卩,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具有树脂层(A)的反射材料,该树脂层(A)含有环烯烃类树月旨、和环烯烃类树脂以外的烯烃类树脂和/或热塑性弹性体。本专利技术的反射材料由于具有含有环烯烃类树脂、和环烯烃类树脂以外的烯烃类树脂和/或热塑性弹性体,因此可以同时确保单独的环烯烃类树脂所无法获得的耐折性、以及单独的烯烃类树脂所无法获得的耐热性,即使在高温环境下也可以不会产生收缩。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反射材料可以适合作为液晶显示器、照明器具、或照明广告牌等的反射材料使用。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于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反射材料(称为“本反射材料”)进行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该本反射材料。〈本反射材料〉本反射材料是具有树脂层(A)的反射材料,该树脂层(A)含有环烯烃类树脂、和环烯烃类树脂以外的烯烃类树脂和/或热塑性弹性体。本反射材料只要具有树脂层㈧即可,也可以具有其它层。例如,具有树脂层(A)和含有烯烃类树脂的树脂层(B)的构成是本反射材料的优选叠层结构之一。因此,下面对与树脂层(A)及树脂层(B)分别进行说明,然后,对于本反射材料的叠层结构、厚度、物性(反射率、空隙率、耐折强度)、制造方法、用途等依次进行说明。〈树脂层(A)>树脂层(A)是含有环烯烃类树脂、和环烯烃类树脂以外的烯烃类树脂和/或热塑性弹性体为主成分的层,为了提高反射性能,可以进一步含有微粉状填充剂。(环烯烃类树脂)树脂层(A)的环烯烃类树脂可以是环烯烃均聚物、环烯烃共聚物中的任一种。所谓环烯烃类树脂,是主链由碳-碳键形成、且主链的至少一部分具有环状烃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该环状烃结构可以通过使用降冰片烯及四环十二碳烯为代表的、在环状烃结构中具有至少一个烯烃性双键的化合物(环烯烃)作为单体而被导入。环烯烃类树脂被分类为环烯烃的加成(共)聚合物或其加氢产物、环烯烃与α -烯烃的加成共聚物或其加氢产物、环烯烃的开环(共)聚合物或其加氢产物,任何一种均可用于本反射材料。作为环烯烃类树脂的具体例子,可以举出环戊烯、环己烯、环辛烯;环戊二烯、1,3-环己二烯等单环环烯烃;双环[2. 2.1]庚-2-烯(惯用名降冰片烯)、5_甲基双环[2. 2.1]庚-2-烯、5,5-二甲基双环[2. 2.1]庚_2_烯、5-乙基双环[2. 2.1]庚-2-烯、5-丁基双环[2. 2.1]庚-2-烯、5-乙叉基双环[2. 2.1]庚-2-烯、5-己基双环[2. 2.1]庚_2_烯、5-辛基双环[2. 2.1]庚-2-烯、5-十八烷基双环[2. 2.1]庚-2-烯、5-甲叉基双环[2. 2.1]庚-2-烯、5-乙烯基双环[2. 2.1]庚-2-烯、5-丙烯基双环[2. 2.1]庚-2-烯等双环环烯烃;三环[4.3.0.12,5]癸 _3,7_ 二烯(惯用名二环戊二烯)、三环[4.3.0. 12,5] 癸-3-烯;三环[4. 4. O. 12,5] i^一碳-3,7-二烯或三环[4. 4. O. 12,5] i^一碳-3,8-二烯或者作为它们的部分加氢产物(或环戊二烯与环己烯的加成物)的三环[4.4.0. 12,5] i^一碳-3-烯;5_环戊基双环[2. 2.1]庚-2-烯、5-环己基双环[2. 2.1]庚_2_烯、5-环己烯基双环[2. 2.1]庚-2-烯、5-苯基双环[2. 2.1]庚-2-烯这样的3环环烯烃;四环[4.4.0. 12, 5. 17,10]十二碳_3_烯(也简称为四环十二碳烯)、8_甲基四环[4. 4. O. 12,5. 17,10]十二碳 _3_ 烯、8-乙基四环[4. 4. O. 12,5. 17,10]十二碳 _3_ 烯、8-甲叉基四环[4. 4. O. 12,5. 17,10]十二碳 _3_ 烯、8-乙叉基四环[4. 4. O. 12,5. 17,10]十二碳-3-稀、8_乙稀基四环[4,4. O. 12, 5. 17, 10]十二碳-3-稀、8-丙稀基_四环[4. 4. O. 12,5. 17,10]十二碳_3_烯这样的4环环烯烃;8-环戍基四环[4. 4. O. 12, 5. 17, 10]十_.碳_3-稀、8_环己基四环[4. 4. O. 12,5. 17,10]十二碳 _3_ 烯、8-环己烯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7.16 JP 2010-161445;2011.01.11 JP 2011-002741.一种反射材料,其具备树脂层(A),所述树脂层(A)含有环烯烃类树脂、和环烯烃类树脂以外的烯烃类树脂和/或热塑性弹性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材料,其中,树脂层(A)以相对于树脂层(A)的全部质量为10质量%以上且70质量%以下的比例含有微粉状填充剂。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反射材料,其中,树脂层㈧的空隙率为20%以上且80%以下。4.根据权利要求广3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射材料,其中,除了树脂层(A)以外,还具有含有烯烃类树脂的树脂层(B)。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射材料,其中,树脂层㈧与树脂层⑶的各层总厚度比为(A):(B)=1:2 1:15。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反射材料,其中,树脂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堤健智,野泽大希,河野正彦,高木润,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树脂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