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在维持高强度构造的同时提高散热性能,且抑制因热不均匀分布而发生的亮度不均,且能实现装置薄型化的照明装置及具备该照明装置的图像显示装置。导热性部件(6)具备彼此邻接形成的光源保持部和板状部,光源保持部拥有与光入射面对向的面,板状部拥有与光出射面对向的面以及与散热部件(5)对向的面;光源(7)以对着光入射面的方式配置在光源保持部的与光入射面对向的面上;板状部的与散热部件(5)对向的面,接触着散热部件(5)的与导光部件对向的面;在板状部中,该板状部的重心在既平行于光入射面又平行于光出射面的方向上偏处一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在液晶显示装置等图像显示装置中的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装置等这些图像显示装置一般包含可控制像素的亮度、色度等的显示面板;对该显示面板照射光的背光灯装置(照明装置);用以控制显示面板和背光灯装置的控制电路及电路基板。背光灯装置使光线在图像显示装置中得到扩散,从而朝上述显示面板进行面发光。背光灯装置的类型有光源分散设置在背光灯装置背面侧的直下型方式;以从背光灯装置侧面射入光的方式来设置光源的边光方式(也称“侧光方式”)O边光方式相比于直下型方式,能将背光灯装置的厚度设计的较薄,因此其优点在于能提高商品价值。关于用在图像显示装置中的光源的种类,以往所用的都是冷阴极管。而近年,业界也开始使用发光二极管(以下称“LED”)等点状光源。关于光源,一般光和热会同时发生。即便是LED,其也会因通电发光而发热。若LED因该热量而变得高温,则不仅其发光效率会下降,图像显示装置中的元件寿命也会变短,极端情况时甚至可能会破坏元件而导致无法发光。尤其是当采用边光方式时,由于作为热源的光源并非分布在背光灯装置的背面侧,而是固定设置在背光灯装置的周围边缘部分,因以从散热的观点看,边光方式是不利于散热的。这是因为热在光源均匀分布的情况下才最容易传导和释放,光源分布越不均匀,热就越难传导和释放的缘故。近年,不仅是便携式电话等中的小型画面(显示屏),电视等的大型画面(显示屏) 也开始运用边光方式。在实现画面大型化的同时,通常还不能降低画面整体的亮度,因此必须与画面面积成比例地来增加光源发出的光量总和。即,光量需要与画面的纵向长度或横向 长度的平方成比例地增加。而另一方面,当采用边光方式时,光源所能占用的空间的增加量是与画面(显示屏)周围的长度成比例的。S卩,光源只能与画面的横向长度或纵向长度成单比例地增加。因此从理论上而言,每单个LED的发光量就需要相对增加,因而其发热量也会增加。当为了实现画面的大型化而将直下型方式改为边光方式时,上述情况便成为了光源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此外,与从画面周围4边进行照射的入射方式相比,采用从画面上下 2个边或左右2个边进行照射的入射方式时,光源的发热将会更强。尤其是液晶电视、电脑的显示屏等,由于它们一般为横向的长方形,因此当不从上下2个边而从左右2个边进行光入射时,发热就更强,这就会导致出现以往的散热手法所无法对处的情况。在此,说明一下以往的散热手法。在便携式电话、车载导航仪等的具备了中小型画面(显示屏)的背光灯装置中,以往采用的是释放元件发出的热的这类散热手法。例如专利文献I揭示了以下的散热手法在液晶显示装置中,用螺钉直接将安装有LED的基板固定在背框、前框上,从而缩短LED与框架间的路径,由此热量可有效地传导和释放。在该散热手法中,背框、前框起到了散热部件的作用。 随着边光方式的广泛采用,目前技术人员已想出了各种针对照明装置的散射手法。例如专利文献3及4揭示了用螺钉来连结构件的照明装置。在这些照明装置中,光源和光源保持部件连结着呈L字形的导热性部件,光源发出的热量经由导热部件而传导至光源保持部件,然后由光源保持部件来散热。[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公报“特开2009-3081号公报”,2009年I月8日公开。专利文献2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公报“特开2008-152109号公报”,2008年7月3日公开。专利文献3: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公报“特开2006-267936号公报”,2006年10月5日公开O专利文献4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公报“特开2010-92670号公报”,2010年4月22日公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专利文献I揭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热易于集中在点状光源LED的附近,因此会导致热分布不均, 而这就使得作为散热部件的背框和前框的热传导效率下降。其结果是出现散热性能下降的问题。此外,若对该液晶显示装置施以大型化,则会出现背框和前框的构造强度下降的问题。另外,在专利文献3及4揭示的照明装置中,需要以多个螺钉固定部位来提高散热性能,其结果是出现致使照明装置及具备该照明装置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工序变复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研发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维持构造强度的同时提高散热性能,且能抑制因热不均匀分布而产生的亮度不均,并能实现装置薄型化的照明装置、以及具备了该照明装置的图像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以较少的固定部位来提高散热性能,且能实现制造工序简略化的照明装置以及具备该照明装置的图像显示装置。[用以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关于用以解决上述课题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2所揭示的显示装置(背光灯装置) 中运用了以下的散热手法。即,该显示装置具备显示面,用以显示信息;具有发光部的显示屏单元,该发光部中内置有光源且随发光而发出线状分布的热,该光源从显示面后侧对该显示面进行光照;散热体,其接受显示屏单元的发光部发出并传来的热量,并释放该热量;传热部,其供发光部将发出的热传给散热体,且该传热部中与发光部的线状分布发热部位相对应的中央部与端部相比时,中央部的热传导性更良好。通过具备上述各部,可从传热部的中央部进行良好的散热。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鉴于上述课题,就专利文献2所示的显示装置(背光灯装置)的散热性能进行锐意的研究。在此,对于通常的显示装置(背光灯装置),人们实际上是以纵置显示面的方式来利用显示装置的(光源纵向排列,进行纵线状的发光)。显示装置中的光源点亮时,热量随着自然对流而会流向上侧,因此热量易停滞在显示装置的上侧。专利文献2所示的显示装置考虑到当位于显示面侧腹的光源进行线状发光时,热几乎都滞留在呈线状分布发热的发热部位的中央部,因此采用了在传热部的中央部进行高效散热的技术方案。然而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了以下的问题专利文献2所示的散热手法并不能说合乎显示装置的使用实情,其无法有效地释放显示装置上侧的热,结果是该传热部全体上的热分布达不到均匀。于是,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在人们以纵置显示面的方式来利用显示装置的这一实情的基础上,独自发现了通过使传热部上侧的面积大于传热部下侧的面积,就能使该传热部全体上的热分布达到均匀,从而能提高显示装置的散热性能。由此,完成了本专利技术。S卩,为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光源;导光部件,其具有光入射面和垂直于该光入射面的光出射面;散热部件,其配置在上述导光部件的背侧且与上述光出射面对向;导热性部件,其用以将上述光源产生的热量传给上述散热部件;上述导热性部件具备彼此邻接形成的光源保持部和板状部,该光源保持部拥有与上述光入射面对向的面,该板状部拥有与上述光入射面对向的面以及与上述散热部件对向的面;上述光源以对着上述光入射面的方式,配置在上述光源保持部的与上述光入射面对向的面上; 上述板状部的与上述散热部件对向的面,接触着上述散热部件的与上述导光部件对向的面;在上述板状部中,该板状部的重心在既平行于上述光入射面又平行于上述光出射面的方向上偏处一侧。在上述方案中,板状部的重心在既平行于光入射面又平行于光 出射面的方向上偏处一侧,因此在板状部中,重心所偏在的那一侧的面的面积大于另一侧的面的面积。由此, 重心所偏在的那一侧的面便易于散热。而对于被纵置显示面来利用的显示装置而言,在使照明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6.30 JP 2010-150276;2010.06.30 JP 2010-15027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光源;导光部件,其具有光入射面和垂直于该光入射面的光出射面;散热部件,其配置在所述导光部件的背侧且与所述光出射面对向;导热性部件,其用以将所述光源产生的热量传给所述散热部件;所述导热性部件具备彼此邻接形成的光源保持部和板状部,该光源保持部拥有与所述光入射面对向的面,该板状部拥有与所述光出射面对向的面以及与所述散热部件对向的面;所述光源以对着所述光入射面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光源保持部的与所述光入射面对向的面上;所述板状部的与所述散热部件对向的面,接触着所述散热部件的与所述导光部件对向的面;在所述板状部中,该板状部的重心在既平行于所述光入射面又平行于所述光出射面的方向上偏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保持部与所述板状部形成为一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用以补强所述导热部件的补强部件;所述补强部件的与所述光入射面对向的面,接触着所述导热性部件的与所述光入射面对向的面的背面;所述补强部件的与所述散热部件对向的面,接触着所述散热部件的与所述导光部件对向的面。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入射面和所述光出射面均以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式来设置的情况下,所述重心偏处于逆于重力方向的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关于所述导热性部件与所述散热部件之间的接触面,所述导热性部件在与该接触面平行的方向上的每单位长度的热阻低于所述散热部件在该方向上的每单位长度的热阻。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神田浩文,住川雅人,高山武史,酒井宏祐,森圭子,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