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玻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93398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9 04:26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主题是包含玻璃基底(1)的窗玻璃,所述玻璃基底(1)在其一面——用于形成在使用位置中的所述窗玻璃的面1——上带有薄层叠层,所述薄层叠层从所述基底(1)起包含透明导电氧化物层(2)、具有位于1.40至1.55范围内的折光指数并具有光学厚度Y的中间层(3)和其光学厚度X为最多50纳米的光催化层(4),以纳米计的所述光学厚度X和Y使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窗玻璃本专利技术涉及包含在其至少一面上带有薄层叠层的玻璃基底的窗玻璃的领域。出于环境原因和与节能需求相关的原因,目前为住宅配备常带有旨在限制热传递到住宅外部的具有低辐射度性质的层的多层窗玻璃、双层窗玻璃和甚至三层窗玻璃。但是,具有极低热传递系数的这些窗玻璃面临在它们的外表面上出现雾或霜形式的水冷凝。在晚间晴空的情况下,与天空的辐射换热造成来自住宅内部的热提供不足以补偿的温度下降。在窗玻璃外表面的温度降至露点以下时,水在所述表面上冷凝,降低在早晨透过窗玻璃的能见度,有时持续数小时。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已知在窗玻璃的面I (外表面)上设置具有低辐射性质的层,例如透明导电氧化物(TCO)层,以降低与天空的辐射交换。申请WO 2007/115796主张例如使用包含TCO层、阻隔层和最终光催化层的叠层。这种解决方案尽管允许有效解决大多数水冷凝问题,但并非没有缺点。如果没有优化所述多个层的厚度,这种解决方案显著降低窗玻璃的日光因子。日光因子对应于通过窗玻璃传递到住宅内部(通过透过窗玻璃的直接传递和通过窗玻璃吸收的辐射向室内的再发射)的太阳能的分数。然而,重要的是,尤其在冬季或在寒冷气候的国家中,能使透过窗玻璃的太阳热传递最大化,以降低加热消耗。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提供能限制甚至防止在外表面上出现冷凝(雾或霜)同时尽可能小地损失日光因子(和因此向住宅内部的热传递)的窗玻璃来消除这些缺点。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主题是包含玻璃基底的窗玻璃,所述玻璃基底在其一面——用于形成在使用位置中的所述窗玻璃的面I—上带有薄层叠层,所述薄层叠层从所述基底起包含透明导电氧化物层、具有位于1. 40至1. 55范围内的折光指数并具有光学厚度Y的中间层和其光学厚度X为最多50纳米的光催化层,以纳米计的所述光学厚度X和Y使得110 e-0.025X < J ^l35 e-mizx。窗玻璃的术语“面I”被理解为是指,如在本领域中使用,窗玻璃的外表面,该面用于与住宅外部接触设置。窗玻璃的面从外部开始编号,因此面2是与面I相反的面,换言之,同一玻璃板的另一面。在包含两个或更多个玻璃板的多层窗玻璃中,面3是该窗玻璃的第二玻璃板的面,其面向面2,面4是与面3相反的面,诸如此类。例如使用椭圆光度法在550纳米波长下测量折光指数。层的光学厚度对应于层的物理厚度(也称作几何厚度)与其折光指数的乘积。本专利技术的窗玻璃优选是多层窗玻璃,尤其双层或三层窗玻璃或更多层窗玻璃,例如四层窗玻璃。因为,这些窗玻璃具有低的热传递系数并更受冷凝效应影响。双层窗玻璃通常由面对面并安排充气腔(例如空气、氩气或氙气或甚至氪气腔)的两个玻璃板构成。通常,在窗玻璃外周上、在玻璃板之间设置金属型材,例如铝型材形式的间隔框架,该间隔框架通过粘合剂牢固固定到玻璃板上,窗玻璃的外周使用胶合剂,例如有机硅、聚硫化物或聚氨酯胶合剂进行密封以防止任何湿气进入充气腔。为了限制湿气进入,通常在间隔框架中设置分子筛。以相同方式构成三层窗玻璃,如果仅仅该玻璃板数为3。当本专利技术的窗玻璃是三层窗玻璃时,选自面2至5的至少一个其它面优选用具有低辐射度的叠层涂覆。其特别可以是包含至少一个银层的薄层叠层,所述银层或各银层位于介电层之间。术语“低辐射度”理解为是指通常最多0.1,尤其O. 05的辐射度。优选地,另外两个面,尤其面2和5涂有这种叠层。其它构造也可行,但较不优选面2和3,2和4,3和4,4和5,面2、3和4,面2、3和5,面2、4和5或面2、3、4和5。可以在窗玻璃的面上布置其它类型的叠层,例如在面2、3、4、5或6上的减反射叠层。当本专利技术的窗玻璃是双层窗玻璃时,面2有利地涂有具有低辐射度的叠层,尤其为上述类型的叠层。或者,面2可涂有日光控制叠层,然而这不优选,因为这种叠层引起降低日光因子。本专利技术的窗玻璃可用作任何类型的窗玻璃。其可并入幕墙、屋顶或阳台中。其可垂直或倾斜地设置。该玻璃基底优选是透明无色的(其这时是明亮玻璃或极明亮玻璃)。其也可以是有色的,例如蓝色、绿色、灰色或青铜色,但是这种实施方案不优选,其损害日光因子。该玻璃优选是钠钙硅玻璃类型,但其也可以是由硼硅酸盐或铝硼硅酸盐类型玻璃制成。该基底的厚度通常为O. 5毫米至19毫米,优选O. 7至9毫米,尤其2至8毫米,甚至4至6毫米。如果需要,这同样适用于多层窗玻璃的其它玻璃板。该玻璃基底优选是浮法玻璃类型,即可通过其在于将熔融玻璃倒在熔融锡浴(漂浮浴)上的方法获得。在这种情况下,该叠层可以同样好地在基底的“大气”面上和“锡”面上沉积。术语“大气面”和“锡面”分别被理解为是指与漂浮浴中主导的大气接触的基底面和与熔融锡接触的基底面。锡面在表面上含有少量的已扩散到玻璃结构中的锡。至少一个玻璃板,其带有构成本专利技术的核点的叠层的玻璃板可以进行淬火或韧化,以赋予它改善的机械强度性质。如下文所述,热淬火也可用于改进所述层的辐射度或光催化性质。为了改进本专利技术的窗玻璃的声学或防碎性质,该窗玻璃的至少一个玻璃板可以通过由聚合物,如聚乙烯醇缩丁醛(PVB)或聚氨酯(PU)制成的中间板层压到另一板上。透明导电氧化物层优选为氟-掺杂的氧化锡(SnO2 = F)层或混合氧化铟锡(ITO)层。其它层是可能的,尤其基于混合氧化铟锌(被称作“ΙΖ0”)、基于镓-掺杂或铝-掺杂的氧化锌、基于铌-掺杂的氧化钛、基于锡酸锌或锡酸镉、基于锑-掺杂的氧化锡的薄层。在铝掺杂的氧化锌的情况下,掺杂水平(即相对于总重量的氧化铝重量)优选低于3%。在镓的情况下,掺杂水平可更高,通常在5至6%的范围内。在ITO的情况下,Sn的原子百分比优选在5至70%,尤其10至60%的范围内。对基于氟-掺杂的氧化锡的层而言,氟的原子百分比优选为最多5%,通常I至2%。这些层具有当叠层设置在窗玻璃的面I上时所必须的良好耐候性,其它低辐射层,如银层的情况并非如此。后者应该必须位于多层窗玻璃的内表面上。ITO特别优选,尤其相对于SnO2 = F而言。由于较高的电导率,对于获得相同辐射度水平,其厚度可以更小,由此允许使日光因子的损失最小化。由于容易通过阴极溅射,尤其磁场增强阴极溅射(称为“磁控管方法”)沉积,这些层特征为较低的粗糙度并因此较不容易积垢。具体而言,在窗玻璃的制造、搬运和维护过程中,较粗糙的层具有捕集各种残留物的效果趋势,它们特别难以除去。 另一方面,氟-掺杂的氧化锡的优点之一为其容易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沉积,这不同于阴极溅射法,不需要随后的热处理并可以在使用浮法生产浮法玻璃的生产线上实施。TCO层的厚度根据层的本质进行调节以获得所需辐射度,其取决于所追求的抗冷凝性能。TCO层的辐射度优选低于或等于O. 4,尤其O. 3。对ITO层而言,几何厚度通常为至少40纳米,甚至50纳米,甚至70纳米,通常最多150纳米或200纳米。对氟-掺杂的氧化锡层而言,几何厚度通常为至少120纳米,甚至200纳米,通常最多500纳米。当窗玻璃用于垂直放置时,辐射度优选为最多O. 4,甚至O. 3。在氟-掺杂的氧化锡的情况下,这通常需要至少120纳米,甚至200纳米的几何厚度。在ITO的情况下,几何厚度通常为至少40纳米,甚至50纳米,通常最多150纳米。当窗玻璃用于在倾斜位置安装时,例如在屋顶应用中,辐射度优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7.28 FR 10562181.包含玻璃基底(I)的窗玻璃,所述玻璃基底(I)在其用于形成在使用位置中的所述窗玻璃的面I的一个面上带有薄层叠层,所述薄层叠层从所述基底(I)起包含透明导电氧化物层(2)、具有在1. 40至1. 55范围内的折光指数并具有光学厚度Y的中间层(3)和其光学厚度X为最多50纳米的光催化层(4),以纳米计的所述光学厚度X和Y使得110. S4jfl25x < F < 135' e_喔z。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窗玻璃,其是多层窗玻璃,尤其双层或三层窗玻璃。3.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中所述的窗玻璃,其中透明导电氧化物层(2)是氟-掺杂的氧化锡层或混合氧化铟锡层。4.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中所述的窗玻璃,其中透明导电氧化物层(2)的折光指数在1.7至2. 5的范围内。5.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中所述的窗玻璃,其中透明导电氧化物层(2)的辐射度小于或等于O. 4,尤其0.3。6.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中所述的窗玻璃,其中中间层(3)基于二氧化娃。7.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中所述的窗玻璃,其中光催化层(4)基于氧化钛。8.如前一权利要求中所述的窗玻璃,其中光催化层(4)是其折光指数在2.O至2. 5范围内的氧化钛层。9.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中所述的窗玻璃,其中光学厚度X为最多40纳米,尤其30纳米。10.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中所述的窗玻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迪朗多A卡尔申科S鲁瓦H热拉尔丹A洛朗
申请(专利权)人:法国圣戈班玻璃厂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