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93191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9 0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难以产生气体缺陷的铸模。浇道(1)在分支部(3)分支且该分支的浇道的各自的下游侧端部与模腔连通的铸模中,所述浇道(1)由位于比所述分支部(3)更上游侧的主浇道(2)和位于比所述分支部(3)更下游侧的多个辅浇道(4)构成,在所述分支部(3)的所述主浇道(2)的延伸方向形成具有朝向所述主浇道(2)侧开放的开口部(6)的容积部(5),所述开口部(6)的宽度比所述主浇道(2)的宽度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铸模
技术介绍
铸造是通过将熔融的非铁金属压入模具而高精度地大量生产铸造表皮优异的铸造物的铸造方式的一种。模具具备与制品的形状相对应的模腔(制品部)和用于向模腔流入熔融非铁金属的路径(非制品部)。专利文献I中记载有使用铸模的铸造方法。一般的铸造中,首先,将模具内通过真空装置等进行抽气减压后,向柱塞套内浇注熔融金属(溶融的非铁金属)。浇注的熔融金属经由柱塞套、浇道充填到模腔内。充填的熔融金属在冷却固化后脱模,形成制品。例如,作为压力容器之一的压缩机壳体等通过铸造制造。图7表示压缩机壳体之一例。图7是汽车空调用的涡卷型压缩机100。涡卷压缩机100具有构成外壳的壳体102。壳体102通过将前壳103和后壳104用螺栓105 —体紧固固定而构成。在介于前壳103和后壳104之间的接合面安装有O型环等密封材料106,且将形成于壳体102内的吸入腔室相对于大气气密密封。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特开2008-55487号公报(段落、)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铸造时,即使在注入熔融金属之前将模具内抽气减压的情况下,在非制品部中也残存气体。因此,在将熔融金属经由非制品部流入制品内的过程中,存在会卷入残存气体的问题。当熔融金属在卷入有残存气体的状态下冷却固化时,在制品内产生孔(气体缺陷)。在制品为压力容器的情况下,需要将压力容器内气密密封,但上述孔在密封面出现时,成为压力泄漏或制冷剂气体泄漏等产生的原因。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创立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难以产生气体缺陷的铸模。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壳体,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铸模,将烧道在分支部分支,模腔与该分支的烧道的各自的下游侧端部连通,其中,所述浇道由所述分支部的更上游侧的主浇道和所述分支部的更下游侧的多个辅浇道构成,在所述分支部的所述主浇道的延伸方向形成具有朝向所述主浇道侧开放的开口部的容积部,所述开口部的宽度比所述主浇道的宽度宽。以往,在向模具浇注熔融金属时,熔融金属一边卷入残存于浇道内的气体一边到达模腔。残存气体被更多地卷入浇注的熔融金属的前头部分。根据专利技术,通过在浇道的分支部设有容积部,将浇注的熔融金属的前头部分捕集到容积部。容积部的开口部朝向主浇道侧开放,该开口部也被设计为比主浇道宽。因此,熔融金属的前头部分在被分流向各辅浇道之前被容积部捕集。由此,能够防止卷入大量气体的熔融金属流入模腔。即,能够制造气体缺陷少的制品。根据上述专利技术的一方面,优选的是,所述开口部具有以朝向所述主浇道加宽的方式倾斜的面。由此,更容易将熔融金属的先头部分导向容积部。上述专利技术的一方面中,优选的是,所述容积部由包含所述开口部的熔融金属导入部和与所述熔融金属导入部的开口部的相反侧连通的熔融金属贮存部构成,所述熔融金属贮存部为球形。在铸造时,以高压压入熔融金属。通过将熔融金属贮存部设为球形,可以减小熔融金属导入熔融金属贮存部时的应力集中。由此,能够延长模具的寿命。本说明书中,“球”及“球形”实质上是包含球形、或球形的至少一部分的形状。在上述一方面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熔融金属导入部的所述熔融金属贮存部一侧,以宽度朝向所述熔融金属贮存部变窄的方式在侧面设有切口。由此,能够防止被捕集在熔融金属贮存部的熔融金属及残存气体向浇道逆流。在上述一方面,也可以所述熔融金属贮存部以与所述主浇道的延伸方向不同的方向设有柱。通过在球状的熔融金属贮存部的内侧架设柱,被导入熔融金属贮存部的熔融金属沿球的内面流动。由此,容易在熔融金属贮存部滞留熔融金属。另外,通常,在铸模中,从使材料成品率良好的目的出发,优选模具的非制品部的体积小。通过在熔融金属贮存部设有柱,能够减小熔融金属贮存部的实质的体积。即,能够减小非制品部的体积。在上述专利技术的一方面中,也可以是,所述熔融金属贮存部为圆形的槽,在所述熔融金属贮存部的切线位置配置所述熔融金属导入部。通过将熔融金属贮存部设为圆形,可以减小应力集中。由于将熔融金属导入部配置于熔融金属贮存部的切线位置,所以熔融金属被沿熔融金属贮存部的圆周导入,以卷成涡卷的方式流动。由此,容易使熔融金属滞留在熔融金属贮存部。在上述一方面中,也可以在所述槽树立设有涡旋状的涡卷。由此,能够更可靠地将熔融金属滞留于熔融金属贮存部内。在上述专利技术的一方面中,也可以是,在所述辅浇道的与所述开口部的连接部分设有所述开口部朝向所述主浇道侧加宽的方式凹向所述辅浇道的内侧的切口。由此,由于加宽容积部的开口部,并且使辅浇道的入口稍微窄,因此,熔融金属的先头部分顺畅地被导向容积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浇道的分支部设有可滞留熔融金属的容积部,能够成为可制造气体缺陷少的制品。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铸模的浇道的分支部的俯视图;图2是第二实施方式的铸模的浇道的分支部的俯视图;图3是第三实施方式的铸模的浇道的分支部的俯视图;图4是第四实施方式的铸模的浇道的分支部的俯视图;图5是第五实施方式的铸模的浇道的分支部的俯视图;图6是现有的铸模的浇道的分支部的俯视图;图7是表不压缩机壳体之一例的图。符号说明1、10、20、30、40、50 浇道2、12、22、32、42、52 主浇道3、13、23、33、43、53 分支部4,14,24,34,44,54 辅浇道5、15、25、35、45 容积部6、16、26、36、46 开口部7倾斜面17切口(辅浇道)18、28、38、48熔融金属导入部19、29、39、49熔融金属贮存部21切口(熔融金属导入部)31 柱41 涡卷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铸模的一实施方式。通常,铸模由固定模和可动模构成。在固定模及可动模上以通过将两个模具对合而形成与制品相对应的模腔的方式适宜形成有槽。在模腔上可浇注熔融金属地连通有浇道。作为熔融金属的材料,使用铝、镁等非铁金属或它们的合金。〔第一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铸模的浇道具有分支部,由该分支部将主浇道分支成两个辅浇道。各辅浇道的下游侧端部分别连通不同的模腔。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铸模的浇道I的分支部的俯视图。如图1所示,浇道I的主浇道2通过分支部3被分支成两个辅浇道4。各辅浇道4以可以将流过主浇道2的熔融金属在分支部3稳定地分配到两个辅浇道4的方式相对于主浇道2的长轴方向垂直且朝向左右不同方向配置。在分支部3的主浇道2的延伸方向设有容积部5。容积部5以可捕集残留于主浇道2的气体的容积形成。容积部5具有朝向主浇道2开放的开口部6,与浇道I连通。开口部6的宽度(dl)优选尽可能窄,但相比主浇道2的宽度(d2)更宽地形成。在此使用的“宽度”是指主浇道2及开口部6的最宽的部分的距离。开口部6优选具有与浇道I的连接部分以朝向主浇道加宽的方式倾斜的面7。另外,在辅浇道4,也可以在与开口部6的连接部分设有开口部6朝向主浇道侧加宽的方式凹向辅浇道的内侧的切口。切口以不妨碍熔融金属从主浇道2向辅浇道4的流动的程度的大小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容积部5的与开口部6相反侧的端部以大致半球形状形成。其次,说明使用了上述构成的铸模的情况下的作用效果。浇注到上述构成的铸模内的熔融金属一边卷入残留于主浇道2内的气体一边流动,卷入了大量气体的熔融金属的先头部分流入设于分支部3的容积部5。容积部5的开口部6朝向主浇道2开放,且形成为比主浇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10.13 JP 2010-2307641.一种铸模,将浇道在分支部分支,模腔与该分支的浇道的各自的下游侧端部连通,其中,所述浇道由位于比所述分支部的更上游侧的主浇道和位于比所述分支部的更下游侧的多个辅浇道构成,在所述分支部的所述主浇道的延伸方向形成容积部,该容积部具有朝向所述主浇道侧开放的开口部,所述开口部的宽度比所述主浇道的宽度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模,其中,所述开口部具有以朝向所述主浇道加宽的方式倾斜的面。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铸模,其中,所述容积部由包含所述开口部的熔融金属导入部和与所述熔融金属导入部的开口部的相反侧连通的熔融金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滨崎昌典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